基于IT的协作学习方式初探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IT,协作,新课改
  • 发布时间:2015-08-10 13:1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推进,基于IT的协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各位教师的青睐。本文就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对基于IT协作学习方式需要突破的难点和模式进行了简单探析。

  【关键词】基于IT 协作学习 初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推进,协作学习方式现在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教学方法。它一般是指由能力不同的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学习。而协作学习的理论直接促进了基于IT的协作学习的发展。所谓基于IT的协作学习,是指能支持多个学习者群体针对统统任务进行合作学习的、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和合作学习提供共享环境的信息技术系统,是相对个别化教学系统而言的。其实质是多个学习者对同一个问题用多种不同的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互动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深化问题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人际关系技能和高级认知能力的获得等。

  1 在基于IT的协作学习教学中,我们需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1.1 帮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旧习惯,树立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意识。

  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只有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在学习中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信息化学习的环境中自己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学习的问题要敢于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采用探索法、发现法、协商法去建构知识。还要善于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的指导和与学习伙伴交流、讨论和协作,培养自己协作、创新的精神。

  1.2 帮助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工具的应用。

  虽然很多学生掌握了一些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初步的应用技能,但是要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自如地开展学习还显得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标准语信息技术的相关链接,帮助学生逐项掌握各种认知工具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使他们能顺利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1.3 以学习专题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学应当依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参考课程教材,但不局限与教材,利用网络上有关的信息资源,针对本学科和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定整个课程的一系列学习主题,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 基于IT的协作学习模式初探

  要上好一堂基于IT的协作学习模式的课堂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设置、IT整合工具的选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合作技巧的选择和教学步骤的设置等。

  比如我校李老师在设计数学《统计的初步应用》这一课时,在学生学习完初步的统计知识的基础上,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主题,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李老师把奥申委评估团的10项指标归纳为“环保、交通、场馆、通信、住宿、旅游、财政、民众态度、其他”等9项内容,制作了一个申奥网站。网站内容充实,包括了很多与北京申奥相关的知识和数据以及与其他申办城市的相关网址的链接。教师帮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了解数据的特点。大量的数据让学生在一节课上全部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小组的组长分工,每人可以负责调查一个或几个项目。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把有说服力的数据,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用FTP将个人的调查研究结果传到组长计算机上,小组在组长所在计算机上进行分析综合,形成一份小组的研究报告,并进行了汇报交流,展示小组成果。

  总之,要上好成功的一堂基于IT协作学习方式的课堂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提升,基于IT协作学习方式的各种成功模式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相信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这种协作学习方式一定会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

  周多琪 郑占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