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楼:124年的相伴与奋争
- 来源:青岛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春和楼,青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29 13:42
春和楼初期设立于青岛口子,那时为小饭馆,1897年在天津路3号开设新店,名为春和饭庄,并逐渐发展成青岛最大的饭店,被誉为“青岛第一楼”。
第一代正宗鲁菜名厨刘景伦,1918年成为春和楼学徒。上世纪50年代,他参与创制的葱烧海参、龙凤双腿、二龙戏珠等菜品被收入了《中国名菜谱》。他的高徒任荃,凭着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升任为春和楼厨师长,并且最后成为鲁菜八大名厨之一。目前春和楼已形成了以中国烹调大师徐岗为首的技术力量雄厚的烹调队伍。这座与青岛同龄的百年老店已伴随着青岛跨越了三个世纪,经历了百年沧桑。青岛老街里曾是春和楼正宗鲁菜的发祥地,中山路商圈也带给它源源不断的客流、财富。与此同时,春和楼也为中山路乃至青岛经济的繁荣锦上添花。
老青岛都知道,要在青岛吃到有别于济南的正宗海派鲁菜,春和楼是首选之地。同时,在岛城老字号鲁菜餐馆“三大楼”——春和楼、顺兴楼、聚福楼中,春和楼最具盛名。春和楼还多次参加全国厨艺大赛,均取得佳绩,多种菜品被收入《中国名菜谱》。1987年,该楼厨师以青岛风景名胜为主题创作推出的飞阁回澜、琴屿飘灯、鱼山拥翠等“青岛十大风景菜”名噪一时,成为我国“风景菜品”的首创。1986年美军首访中国代表团在春和楼举行的答谢宴会上,“风景菜品”博得了美海军特罗斯特和莱昂斯上将的高度赞扬,被誉为“皇帝规格的宴会”。也是因为传统鲁菜的魅力,一个多世纪以来,北洋大臣李鸿章、恭亲王溥伟、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毛泽东恩师徐特立、王震、李建国、王家瑞、苏秋成等,以及朝鲜次帅吴振宇、奥地利国防部长等都到春和楼品尝过美味佳肴,对鲁菜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自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种种原因中山路出现客流减少、商业氛围日渐下滑。为应对市场变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春和楼在重新定位、调整内部结构和经营部局的同时,在黄岛开设了首家分店,迈出了连锁发展的步子,开创了黄岛区第一家“中华老字号连锁分号”。与此同时,春和楼由高档饭店转型为具有民族风格中档餐馆,满足了人们的特色大众化消费需求,赢得了岛城市民的青睐。在店堂装修方面,融古香古色与时尚审美元素相结合,其整体风格古朴典雅、韵色浓郁,为顾客营造了舒适宜人的就餐氛围。在经营方面,融历史文化与日常经营相结合,将恭亲王溥伟就餐过的房间命名为“春和厅”、康有为就餐过的房间命名为“维新厅”、徐特立就餐过的房间命名为“恩师厅”等,使顾客既享用美食,又能品味丰富的餐饮文化。在菜品上,既传承了鲁菜的传统,扩大广受欢迎的香酥鸡与春和楼蒸饺等特色招牌菜的推广力度,又不断创新菜品,做到每月推出10道新菜,不仅满足了老青岛情有独钟,还让市民和游客能常吃常新。
据春和楼第18任掌门人、春和楼饭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沈健基介绍,春和楼饭店比青岛建置还要早两个月,全国120年以上的历史餐馆目前仅有10余家,而创建了124年的春和楼算得上是山东省历史最悠久的鲁菜馆。沈健基介绍,与其他七大菜系比起来,鲁菜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食材丰富、加工精细、清淡鲜嫩、原汁原味,这应该作为一门文化加以保留和传承。目前,春和楼传统鲁菜烹饪技艺,已被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在考察研究,并列为非遗保护对象。《春和楼鲁菜烹饪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不久将出版发行,这将成为我国鲁菜第一部非遗经典档案。在此书中,春和楼的香酥鸡、葱烧海参、油爆海螺、四喜丸子、糖醋鲤鱼和蒸饺系列、精品面点系列等80多款名菜、名吃、名点都将得到详尽的介绍和推广。
春和楼已经走过了124年的光阴,于许多人而言,春和楼的人文历史底蕴,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最忠诚的文化基因之一。来这里吃饭,与其说是味蕾的一场艳遇,倒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回归。因为,这里是舌尖上的青岛,这里是餐饮的“最青岛”。
文/崔燕 沈婷 图/春和楼提供 设计/刘雅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