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博物馆馆藏珍品——反舰导弹

  • 来源:青岛指南
  • 关键字:反舰导弹,二战
  • 发布时间:2015-09-29 15:43

  反舰导弹简介

  反舰导弹(Anti-ship Missile)是指从舰艇、岸上或飞机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常采用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采用自主式制导、自控飞行,当导弹进入目标区,导引头自动搜索、捕捉和攻击目标。反舰导弹多次用于现代战争,在现代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舰导弹发展到近代,已经可以从多种型态的载具上使用,包括从各类飞行器上发射的空射型,由地面发射的陆射型,由水面舰艇使用的舰射型以及自潜艇发射的潜射型。许多导弹在经过少许改装之后就可以在不同的载具上使用,不必另外发展专用衍生型。

  发展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反舰导弹是德国于二战末期研制的Hs-292反舰导弹,在1944年末投入实战并击沉多艘盟军运输船。

  1967年10月21日,埃及使用“蚊子”级导弹快艇发射苏制SS─N─2“冥河”式舰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这是舰舰导弹击沉敌舰的首次战例。

  1982年6月12日在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战争中,阿根廷发射岸基飞鱼(MM-38)反舰导弹击中英国格拉摩根号导弹驱逐舰,还用机载飞鱼反舰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上游一号舰舰导弹

  1957年9月,聂荣臻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苏联谈判,要求苏方对中国的导弹事业提供援助。1958年2月4日,中苏签订了协议,其中就包括苏联向中国提供542岸舰导弹、544舰舰导弹及1060潜地导弹——所谓542就是苏联的KS一1飞航式岸舰导弹,而544则是后来震惊世界的n一15型“冥河”式导弹。

  1963年10月,320厂用苏联留下的零件组装出了第一枚544导弹模型弹,次年8月顺利通过全弹静力试验,并于1l~12月间在西北戈壁滩进行了发射试验。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仿制型号使用煤油作为推进剂,推进系统也相应做了改进,有效射程则由原来的35千米增至40千米。1966年544导弹正式命名为“上游一号”舰舰导弹。1966年11月,“上游一号”进行了海上定型试验。1967年8月,“上游一号”通过了定型进入批量生产,装备同步研制的021群1024型导弹艇,随后用于07型驱逐舰(即所谓的“四大金刚”)的导弹化改装,并装备0l型及053H型导弹护卫舰。

  海鹰一号岸舰导弹

  1966年12月26日,海鹰一号导弹在辽宁锦西海岸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1967年,导弹试验取得初步成功,随后在南昌飞机制造厂加强了弹体强度并进行了局部修改。1970年10月,导弹定型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74年8月,海鹰一号正式定型。

  海鹰二号岸舰导弹

  海鹰二号岸舰导弹也是基于原苏联544导弹基础上进行改型,增加射程、弹上成件与“海鹰一号”通用的原则。“海鹰二号”的设计比“海鹰一号”较为成熟。为加大燃料装载量,重新设计了弹体中段,采用承力箱结构,能够在增加燃料的同时加大弹体结构强度。设计中还使用了从苏联进口的“乌拉尔”计算机。1966年8月,静力试验弹组装完成。

  苏542导弹

  542导弹是在米格—15战斗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来的,该弹长7.93米,直径1.22米,翼展4.27米,最大射程100千米,该弹1953年开始研制,1956年服役,属于典型的第一代反舰导弹。

  以上4种类型的反舰导弹目前都陈列在海军博物馆武器装备展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