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迷:胶州龙山蛋壳陶

  • 来源:青岛指南
  • 关键字:蛋壳陶,胶州,审美
  • 发布时间:2015-09-29 15:20

  一副画作透露埋宝玄机

  上世纪60年代初,山东大学一位学者偶然发现了清代胶州大画家高凤翰的一副清供图国画,画面上几枝含苞待放的荷花,插在一件造型奇特的陶鬶中,画中题诗曰:“介子城边老瓦窑,田夫掘出说前朝。老翁拾来插清供,结得莲房碗大饶。”诗后题写:“余家介子城下,土中偶得瓦器如罂罐,可充瓶供,插莲花房大如碗,饱绽坚实,以其气足生物有成也。”介子城乃胶州三里河之地,陶鬶系原始陶器制品,难道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高凤翰老先生所指的介子城下,还真的埋藏着稀世珍宝?其后人们按图索骥,果然有了重大发现。

  野外考古牵出惊天之谜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及山东省、青岛市考古人员于1974年至1976年夏季,对胶州三里河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惊人的发现:在这片菜地之下古老的介子城,挖掘出一大批珍贵的出土文物,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距今4000多年之久的龙山文化时期黑陶制品,特别是出土的“蛋壳陶”高柄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极品现己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一重大发现也揭开了青岛考古史上划时代的新篇章。

  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

  龙山文化是以黑陶为标志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在此之前,考古发现中只有工艺粗糙的红陶、灰陶和彩绘陶器,其工艺水平远不能与黑陶相比。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使用较为普遍,有鼎、鬶、罐、碗等生活用品,其中的“蛋壳陶”高柄杯,造型典雅、工艺精美,它的特点是黑如漆、亮如镜、声如磬、硬如瓷,重量极轻,有的口沿处比鸡蛋壳还要薄。这些精美的“蛋壳陶”宝贝,有的细管高柄,圈足底座;有的杯腹中部鼓出部位中空并装饰细密的镂孔,貌似笼状,造型体态轻盈,挺拔秀丽,制作技艺美妙绝伦,其令人难以费解的制作工艺,至今令人惊叹,它不仅体现出了4000多年前制陶专家高超的技艺,也体现了先民高雅的审美意识。

  蛋壳黑陶制品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考古学家认为,蛋壳陶杯属于礼器性质,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神及祖先等礼仪中使用的特殊用具。在远古时期,祭祀典礼是一项至高无上的宗教行为,深刻反映着原始宗教信仰的神秘与神圣,用如此精美的黑陶祭祀神灵,正是远古宗教文化的折射。

  千古迷雾龙山蛋壳陶

  令人奇怪的是,如同诺亚方舟、玛雅文化、亚特兰底斯文明神秘消失之谜,精美的龙山黑陶特别是“蛋壳陶”高柄杯,在龙山文化之后突然消失,在其后的历代文明遗址中,再没发现“蛋壳陶”高柄杯踪影。千百年来,不少专家学者曾试图解开龙山黑陶消失之迷,有气候说、瘟疫说、战乱说、地震说等不一而足,然而至今龙山黑陶失踪之迷,仍然如同哥德巴赫猜想充满神秘的雾团。近代不少专家学者,都曾试图解开龙山蛋壳陶制作之谜,也曾试图仿制“蛋壳陶”高柄杯,然而难度极大,直到近年来专家陆续攻关,用现代技术才仿制成功。古老的龙山黑陶,似乎己成为考古界和人类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成为历史悬案至今未解。

  文/禾川 图/禾川 设计/邹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