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形象一体化设计

  ——金山儿童疾病防治中心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实践

  金山儿童疾病防治中心是辽宁省本溪市目前唯一一家专门以儿童为诊疗对象的医疗机构,建筑面积约13000m2,内设床位150余张,年门诊量达2万人次,可满足本溪市儿童患者的就医需求。

  项目的设计思考点从医院的核心服务群体——儿童出发,以创造快乐的儿童就医体验、实现品牌形象高度融合、构建多媒介品牌形象为目标,将品牌识别体系、空间体系、图案图形体系、色彩体系、导视系统和景观雕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创作研究,在国内率先实施了“医院品牌形象一体化”的整体设计策略。

  品牌形象,和而不同

  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特点,从本溪当地太子河中提炼出灵动的元素——水,并将其进行无限延展,运用“和而不同”的理念将品牌形象巧妙融入到各个细节之中。

  *Logo的律动,源于当地的母亲河

  金山医院的Logo如初升的太阳充满希望与感召力,具有活泼、积极阳光的情感特征,包容性强,考虑到标志的传承与品牌认知度的积累,在儿童疾病防治中心的Logo创作中,保留了医院原有标志的造型,只是在字体上略有改变,使其圆润饱满、亲切活泼,以体现儿童医院的特点。

  Logo的律动源于当地的母亲河——太子河,从滋养和奉献的概念中抽离了“水”这个灵动元素,两个小水滴从水中抽离出来,似露珠在枝叶上跳动,又似患儿在金山儿童医院得到专业、温暖的照顾。

  *吉祥物源自露珠,衍生出7个小“晶灵”

  吉祥物源于Logo中的小露珠,与医院品牌形象一脉相承,在七彩晨光的映射下生成不同颜色、水晶晶的7个“晶灵”,它们分别拥有自己名字和性格,“掌管”不同的楼层,同时还是导医,负责指引和宣教。小“晶灵”的形象生动可爱、独特别致,在概念上突破传统的动植物拟人化,具有想象力及创新性,同时小露珠的拟人化形象适应了儿童心理学的“泛灵心理”。

  *将七色光进行光点和光束延展,融入VI设计中

  在VI设计中,将七色光进行光斑、光点和光束的延展,色条的长短及比例可自由调整,简约而现代。如办公用品部分只使用色条图形,板式工整考究,体现专业性;而医疗事务用品部分将色条图形与吉祥物组合搭配使用,轻松活泼,体现对患者心理的疏导及服务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患儿被服设计中光点图案的运用,男孩用绿色波点,女孩用橘黄色波点,从视觉上弱化了孩子的病患身份,使其心理得到放松。

  环境图形,提升医疗空间的趣味性

  *将色彩分区与动植物图案相结合进行环境图形设计

  医院不同功能的楼层,以不同颜色的吉祥物进行装饰,起到缓解就医情绪的作用。一二层门诊部分,用蓝色吉祥物,体现静心和专业;一层的急诊,选用红色吉祥物;三至五层是病房区,分别用绿、黄、橘等暖色系吉祥物搭配装饰,可为长期住院的患儿带来温暖和活力;六层是新生儿区,配以粉紫色系,对新生妈妈的视觉感受较为温馨。

  该院环境图形用法整体性强,运用大自然中的元素表现轻松的儿童就医空间,一改传统儿童医院形象同质化凌乱的视觉印象。自然物中用到风、水、云、星球的概念,植物中运用了树、叶、花、蘑菇、珊瑚、水草等素材,而在动物的题材中将陆地动物、飞禽动物和海洋动物这三类分别进行了表现,分别对应三至五层的病房区,六层新生儿区采用以上三类的母子动物。在动物图形的使用中有个亮点,即用不同小动物来区分病房,在同层中选择差异性大的动物区分病房,既能改善患儿在空间中容易迷失的问题,又能缓解孩子住院期间的紧张情绪。

  *装饰图案突破常规比例

  采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大尺度场景处理,创建小人国的奇幻感受,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蘑菇都是大体量,冰激凌占满整个墙面,吉祥物灵活穿梭于整个空间中,使其成为小朋友就医期间的好伙伴。

  空间设计,介入自由的设计元素,体现“奇妙的体验”

  空间设计以“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在蓝天下快乐的生活”为主题,在平直的空间格局中通过介入曲线与艺术元素,使空间变得活泼有趣,打破原有建筑呆板的空间结构,呈现出大空间格局下的灵动变化。

  在内部空间中加入天空、海洋、星空、森林等艺术性很强的童话元素,将孩子感兴趣的视觉元素和空间巧妙的结合,创造了属于孩子自己的就医空间。在不同功能楼层的不同主题下,定制了一系列个性化的家具、玩具等艺术构筑物,其相互作用与软装配饰空间有效融合,创造了活泼灵动的空间体验。

  景观设计,体现“阳光乐园”

  景观在整体布局上用流线型的规划语言打造出丰富而有层次的空间分割,使道路、水景、构筑体、绿植、园林家具自然的融为一体。在图形上运用太阳、水浪、水珠、卵石等抽象符号元素,绘入到铺装、水景、绿化等空间中。在颜色上,以鲜艳明快的纯色色调打破传统医院的压抑氛围,真切的给孩子们希望与阳光,将医院建设成为孩子们驱除阴霾的守护地。

  雕塑设计,在抽象语言与具象造型之间找到平衡

  抽象雕塑,在精神层面上,可以赋予强大的象征与寓意,但对于孩子们来说,难以明知。具象雕塑,在造型上简单易懂,可以迅速让孩子们接受与喜爱,类似于动物、礼物、玩具等孩子们喜爱的事物,但在精神层面,又很难表达更为广泛的内涵。最终用“心”形的抽象符号作为基础形体,用流线型的线条绘制出三维立体的“心”形空间造型。将抽象与具象两者有机结合,在寓意上表达医患双方和谐顺畅的交流。

  环境导视,围绕“欢乐、遐想、探索”

  该项目特别建立了一套独特、完善、科学、功能性强的导视系统,设计造型源于VI中水的概念,将水自然流动的形态与孩子喜欢的自由、抽象、具有探索精神的图形进行整合。该院导视系统的另一个创新在于将所有诊室科室都用图形符号进行标识。大厅总索引指示牌也告别了常规医院形式单一的模式,设计整体由七色球组成,将导视和环境高度融合。

  结语

  金山儿童疾病防治中心品牌形象一体化的概念及成果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国际国内设计界的认可,先后被香港EGD和《2015导视设计年鉴》选登,其概念的创新、视角的新锐、跨界的整合、突破医疗空间设计的局限等成为入选的理由。

  文|郭佳溪 许多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