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21世纪,医院建筑,科学技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0 10:18
医院建筑广泛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程度大,它涉及的环境生态面也很广。由于它具有多方面的特殊性而使其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医疗设施的人性化、科学合理化以及安全可靠性、经济性、可持性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对医疗设施(包括各类综合医院、各类专科医院)规划设计的研究与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现代医疗设施尤其是大型医院往往不是一座单幢建筑,它往往包括多部门学科,由多幢建筑组成。综合性医院已成为形态丰富的建筑综合体,它的建筑表述反映了医院内容的变化,也反映机构的组成以及功能服务的提供模式。医院建筑形象反映了医院建筑的内涵,它的进步与演变引起了许多医院建筑规划设计人员的关注。
影响医院形态的因素
影响医院形态的因素非常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医院的科室众多、流程复杂,洁污分区分流要求高
一家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往往有30~40个科室,科室之间联系频繁,涉及不同人流、物流、信息流,加上院内感染控制的要求,医院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洁污分区与分流,增加了组合规划的复杂性。
*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
为了提高医院服务效率,有效利用资源并方便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人们不断探索新体系。例如设立分级医疗机构,建立有效转诊制度,推行医药分开,推广日间手术、日间医院,探寻院中院模式等。
*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
学科交叉、学科互涉在医疗设施、医院规划设计中也非常明显。例如,医疗装备的发展使介入微创手术得到广泛应用;术中核磁、术中CT带来新型复合手术室设计;IT互联网、云计算推动了电子病历等数字化产品的应用以及无纸化、无片化医院的发展;3D打印技术使医院整形手术用上了3D打印人工关节,口腔科使用3D打印假牙等等。
此外,生物洁净空调技术、各类物流传输技术也在现代医院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潜在地影响了医院的发展。
*医院服务人性化的需求
医院具有广泛的公共社会性,几乎涉及每一位公民,不分种族、贫富、社会地位高低,也不分年龄、性别。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离不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服务。医院的形象、空间布局、平面规划影响医院提供服务的流程,涉及患者及陪同人员的感受与满意度。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实现从单一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已获得广泛认同。
*现代社会对资源节约、环境生态友好的更高要求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工业化、城镇化等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的影响,资源的滥用与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回归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得到了广泛赞同。医院建筑涉及噪声控制、射线防护、电磁屏蔽、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置、医院污废水排放处理等环境控制技术,与环境关系密切。
现代医院由于服务对象特殊、患者免疫力低下需要隔离保护、医院配置的许多高端设备需要在人工环境维持运行等,这些因素使得医院建筑成为公共建筑中能耗较高的类别。采用绿色技术实现资源节约、低碳排放,从而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影响医院形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当代医院不论是大型综合医院还是专科医院已成为高科技、高能耗的机构,而且这些医疗机构的运转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医院规划设计追求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不仅要为使用者提供愉悦平和的医疗环境,还要具有经济高效、低碳环保的内涵与形象,这些都将推动医院形态不断演进与发展。
各国医院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从上世纪以来有不少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对医院建筑形态的演变进行归纳梳理并予以解析,以下列举一些例子。
*法国
安内贝底洛在法国《技术与建筑》杂志上以图形表示了法国从中世纪以来医院形态变化的情况。13世纪法国近代医院以大堂形式出现,历经几百年的变化先后出现了棋盘式布局、成组式布局、市政厅式以及裙房带单幢塔楼模式、裙房带多幢塔楼的发展模式。
*英国
得列史多在其《医疗设施的演进》一文中按时代顺序描述了英国自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医院形态的变化。在1945年以前,英国医院布局深受南丁格尔传统理念的影响;1948年NHS国家保健服务局成立后,为战后医疗设施的恢复重建与新建进行了不懈努力,在作单体尝试之后,先后以模数化体系化进行了倍斯拜斯、哈尼斯、分子核式等医院模式的实践。
*比利时
鲁汶大学戴尔路提出了18世纪以来的近代医院演进发展图,描述了自南丁格尔提出亭阁式医院到高层大楼式医院,以及向村落式组合模式发展的推测,形象地归纳了近代欧洲医院形态的演变。
*荷兰
罗伯特荷宜氏曼在2006年格尔宁根研讨会上提出了1950年以来荷兰医院形态的变化图表,追溯了19世纪的亭阁式模式之后,从H形、T形到街串式、十字式、城堡组合式等多种形态的出现,提出了织网式形态是未来医院的发展模式。
*中国近现代医院形态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的医院受到时局变化的影响,发展轨迹时断时继。随着早期西方教会医院的设立出现了近代医院设计,其形态与西方同期接近;1949年后则受到原苏联设计模式影响,以“工”字形、“王”字形居多,但也有例外;改革开放后建设的医院出现多元化发展。
医院的组合类型
对于医院发展的不同形态,可以从其基本构成出发,将其抽象归纳为几种基本的组合类型。这里仅依建筑物的紧密程度,将医院归纳为高度集中型、半密集型、分散型三大类。
高度集中型:用地节省,流程紧凑,暗房间多,依赖人工通风与采光,能耗大,裙房进深大,视野差,高层病房环境视野好。
半密集型:用地适中,流程适当,可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环境视野好,利于低碳排放、节能降耗。
分散型:占地较大,流程较长,可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与自然环境融合,利于低碳排放节能降耗。
高度集中型半密集型分散型
案例分析
福建厦门心血管中心是一家新建的600床心血管病医院,用地23000m2,建筑面积近80000m2,用地相对狭窄,建筑方案以一条南北向主街将5层门诊、4层医技科室及12层病房有机联系在一起。
门诊部以中心中庭为核心通过连廊联系组成;急诊部在设计上使急重病患者与一般患者分流,采用快速筛查分流流程布置,它与介入手术部及相关检查科室设有专用通道,对外则设立屋顶急救直升机停机坪、专用急救车急送通道。
在布置中,三层6间DSA微创介入手术室与2间复合式手术室团组与2组CCU紧密联系,三层6间手术室与2组ICU紧密联系,均与住院有简捷通道,这些布置体现了当代介入手术平台的组合概念以及心血管病医院的特点。
在院区布置中设计下沉式庭院,多个内庭院改善了医院的内外环境;宽敞明亮的医院主街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便捷通道,也为营造优美的医疗环境创造了条件。
文|黄锡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