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净化工程承发包模式的探讨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医院净化工程市场存在的问题,认为DBB、DB、EPC三种承发包模式比较适合现有市场环境下的医院净化工程,并归纳了三种承发包模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重点分析了DB承发包模式的优势,特别是在医院净化工程四个重要环节中的运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医院;净化工程;承发包模式

  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是指建设领域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工程交易方式及其合同关系。当前,国内外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众多,包括DBB模式、EPC模式、DB模式等,通过选择合适的承发包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项目的既定建设目标。

  医院净化工程项目是指医院内有净化功能需求的专业工程,一般三甲综合性医院有净化功能要求的区域有:洁净手术部、ICU、CCU、NICU、中心供应室、层流病房、输配液制剂室、实验室。医院建设项目中的净化工程作为相对独立的专业工程,既包括水、电、暖等安装工程,又包括空调、医气、纯水等专业设备及子系统。

  在实践中,医院建设单位常常将净化区域内的所有施工项目整体发包给净化工程承包单位,因此承包商承担了该区域内的土建、安装、装饰、设备采购与调试等所有工作,可谓是“大总包”下的“小总包”。但是,医院净化工程市场存在着监管缺失、专业设计与监理人员力量不足、施工队伍良莠不齐等一系列问题,现阶段国内成熟的工程项目承发包模式未必适用于医院净化工程领域,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承发包模式成为医院建设单位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医院净化工程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工业洁净工程起步较早、市场相对成熟,但医疗卫生领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尝试在医院手术室运用空气洁净技术。直到2002年12月,颁布实施的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才为我国医院洁净工程设计、建造提供了规范性的标准。近年来,每年全国医院空气净化相关工程的投资规模约为30亿元左右,医院净化工程市场由于起步晚、规模小、不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监管缺失

  现在的医院空气净化项目,从设计、施工到验收,均以工程形式出现,住建部是空气净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的行业管理部门,但住建部并没有把医院空气净化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系列来管理。《空气净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试行)》将医疗卫生的空气洁净工程与工业洁净工程划为一个系列,这导致工业洁净工程承包企业“无门槛”地参与到医用净化工程市场,很多工业洁净承包企业将成本较低的工业洁净设备与技术直接用于医院净化区域,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增加了系统的风险。此外,国家在该行业的设计、监理、咨询、使用等领域的资质管理和工程验收也都缺乏必要的行业指导。

  (二)专业设计与监理人员力量不足

  国内专门从事医院建筑设计的专业设计院并不多,而专门从事医院建筑设计的人员中,大多对空气净化专业方面的知识较为有限,因此让设计院来进行具有指导性、权威性的设计较不可行。

  医用净化工程承包商有一定的专业设计能力,但由于设计取费较低,对建筑设计院分包出来的净化专业设计任务缺乏积极性。

  在实践中,大多数医院净化工程的设计都是交由净化工程承包商来完成的,再由建筑设计院“套图框”确认,建筑设计院仅从平面布局、水电暖预留量是否足够等方面进行宏观性的设计复核,对净化工程设计施工图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审核把关。这些参与过设计的承包商又来承揽施工,既获得了招投标环节信息上的优势,又为日后可能发生的设计变更留下伏笔。

  医院净化工程的监理工作多数是由拥有综合资质的监理公司实施,它们的专业监理人员多是建筑或安装专业的技术人员,但医院的净化工程是由工程学、卫生学、生物感染控制学等专业学科相结合的复杂多系统工程,其中如空气净化、医用气体、自动控制、污染控制等专业知识是绝大多数工程监理公司平时很难接触到的,因此,很难有效地进行监理指导。

  (三)施工队伍良莠不齐

  目前,医用净化工程承包商多是从工业洁净工程承包企业或装饰工程公司转型而来,拥有医院工程设计或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多,而净化工程的施工队伍更是良莠不齐。

  二、医院净化工程的承发包模式选择

  如上所述,医院净化工程市场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选择适合的承发包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常用的DBB模式、EPC模式、DB模式的应用情况看,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对承发包模式的选择不尽相同。

  (一)三种承发包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DBB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DBB(Design-Bid-Build)模式是我国传统的项目承发包模式,适合当前工程建设的实际。在DBB模式中,建设单位首先委托专业公司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由设计单位进行图纸设计,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委托专业监理公司进行项目的监督管理,项目全部管理工作均由建设单位参与完成,通过签订合同来约束参建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该模式下,建设单位在工程承发包与材料供货合同中承担了全部风险,设计图纸的准确与否、监理职责的落实与否都是由建设单位最终负责。在实践中,该模式比较适合供应链体系相对成熟的工程市场、建设单位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较强并且有一套实战经验丰富的基建管理班组或建设管理团队为其服务。

  在国内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医院建设单位委托专业的净化工程设计和监理单位很难实现,因此,该模式仅适用于一些外资医院建设项目。

  2.EPC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模式。在EPC模式中,承包企业不仅承担了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行等工作,而且全面负责所承包工程的造价、质量和工期。

  EPC模式克服了传统的承发包模式中设计、采购和施工相脱节的弊端,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有利于建设单位的目标控制。医院净化工程EPC模式发包是一种既定设计方案的招标,即建设单位已经委托建筑设计单位完成了基础设计,EPC承包商只承担详细设计工作。在招标之初EPC模式要求建设单位提出非常具体且明确的项目性能和功能需求,在中标之后要求承包商充分、全面地了解建设单位的真实需求,在承发包双方建立了相互理解及信任的基础后,EPC模式才会发挥其真正的优势。

  工程实践中,医院建设方和净化工程承包方有过良好合作后多会采用EPC承发包模式,因此该模式多运用于净化工程的改扩建项目。

  3.DB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DB(Design-Build)模式即设计施工总承包。在DB模式中,承包商主要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工程项目的设计责任由建设单位转移给了DB承包商,因此DB模式需要承包商具有设计和施工的双重能力,这对建设单位所选择的承包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DB模式在提高质量、责权明晰、缩短工期和成本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

  根据承包范围所包含设计内容的不同,DB模式又可分为方案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和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医院净化工程都采用既定的设计方案再进行发包,属于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

  工程实践中,该模式适用于医院建设方管理较深入细致、承包人水平相对不足、政府对于建设管控较严的情况,目前比较多地运用于政府性投资的医院新建净化工程项目。

  (二)三种承发包模式的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DBB、EPC、DB三种承发包模式各有特点,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对于不同类别的医院建设中的净化工程,存在不同的优势。

  三、DB承发包模式在新建公立医院净化工程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阵地,加强新建公立医院的建设成本控制、提高公立医院建设效率,是新医改的重要课题。笔者长期从事公立医院内部经济管理和基本建设工作,从近些年杭州市的政府性投资的医院新建净化工程项目的承发包实践情况看,在DB模式下,建设单位能够更好地对合同选择、深化设计、造价管理、验收把关等关键环节进行掌控,所以该模式适合政府性投资的医院新建净化工程项目。

  (一)DB模式下合同形式的选择

  采用总价合同还是单价合同,与建设单位管理力量密切相关。

  采用单价合同形式有利于建设单位得到具有竞争力的报价,且在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存在采用单价合同的基础,但在DB模式下由于全部或部分工程设计工作由承包商实施,所以建设单位对未来工程项目的实施缺乏掌控,容易造成工程造价失控。总价合同下工程量与价格变化的风险大多归于承包商,有利于建设单位确定工程投资总价和承包人进行设计优化,故DB模式下多采用总价合同形式。

  工程实践中,医院净化工程项目都采用总价包干的合同形式,但为了给今后可能发生的较大变更提供结算依据并在招投标时获得具有竞争力的报价,医院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也会按照现有的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编制工程量清单供投标人报价。但投标人的工程量报价清单仅做参考,只有在发生了风险范围以外的、合同价款确需调整的情况时,该清单才作为工程变更结算的依据。上述方法以总价包干为主、以参考单价为辅,在笔者参与的几个净化工程建设项目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DB模式下深化设计实施阶段的选择

  对于医院净化工程,承包商实施施工图深化设计有两个可选择的阶段,即投标报价阶段和确定中标人之后。

  在投标报价阶段让各投标人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虽然延长了招投标的周期,但建设单位可获得多个深化设计,通过重点比较各投标人的深化设计方案有助于最终确定中标候选人,且中标人的深化设计为最终版的施工图,可有效避免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有利于工期和造价的控制。但是,在多指标的评标体系下,中标的深化设计方案仅是较优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后期想进行必要的修正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评标专家们在评标过程中实质上承担了施工图设计审查的任务,这就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

  在确定中标人之后进行深化设计,可在充分征求科室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优方案”;在不发生变更的前提下可要求中标人进行样板施工,有了感官认识后再深化设计也有利于达到“最优方案”的目的;而评标阶段只要优选出资质符合、能力和经验突出、报价合理的中标人即可。

  目前,政府性投资的医院项目由于评标环节的诸多约束,采用确定中标人之后进行深化设计这种方式的项目比较多。

  (三)DB模式下的造价管理

  DB模式体现的是授权文化,DB模式下的造价管理以性能指标为导向。从价值工程的公式V=F/C我们知道:当成本C不变的前提下,只有提高功能F,价值V才能提升。DB模式的造价管理也是这个道理,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功能才能提高价值,因此在承发包阶段针对功能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建设单位在招标时应能够比较清晰地定义和充分表达医院的功能需求,结合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对设备、材料参数提出尽可能全面和准确的要求,避免出现错误和遗漏,使承包商能较为准确地理解。

  (四)DB模式下的验收环节

  DB模式下,验收的依据由施工图改为按照合同约定的功能要求,验收的重点除了系统内“量”的清点,更侧重于系统“质”的评定,项目是否合格的判定标准应包括:工程是否按照合同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来实施,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同要求,建设结果能否最终满足合同规定的功能标准,等等。

  如前说述,医院净化工程是一个功能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医院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尽可能地全面测试每一台设备和每一套系统,既要在正常模式下调试,也要在合同约定的极限状态下测试,实现合同约定的每一项功能要求。同时,医院净化工程的验收不仅包括了五方责任主体的验收,还包含了该区域内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的专项验收,洁净手术室还要委托当地的疾控中心来进行第三方检测。

  验收是一个对系统综合性能进行评估的过程,组织验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分不同的阶段进行分步验收更为可行,在每个子系统独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整个净化系统的试运转和整体验收。

  四、结束语

  医院净化工程有着不同于现阶段建筑工程的特点,存在着工厂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基础,部分医用净化企业已经在这方面探索出了新路,生产出了集成模块组合式洁净手术室。这种手术室既方便安装和拆卸,又可以根据手术的需要进行净化级数的调整,已经不再以“工程”的形式出现而是进化为一种标准化流水线的“产品”,这也代表了医院净化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这种变化,将对工程承承发包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凤奎,赵阿萌.医院洁净手术部现存问题解析[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1(1):16-22.

  [2]王茂欣,任宏.基于造价控制的最优承发包模式选择[J].工程管理学报,2013(2):1-5.

  [3]孙凌志,邢建峰.设计—建造模式全面造价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4):16-20.

  文|薛亮 陈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