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改造让建筑焕发生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门诊楼改造工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始建于1951年,现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东临马路街,南靠五福巷。医院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临近新街口和夫子庙,因用地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于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实施了建筑整体的改扩建工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医院老门诊楼,建筑面积约12000m2,成为了此次改造工程的重点项目,设计中融入了空军医院的文化,为医院重塑崭新形象。

  打乱三段式布局,规划“凹”型新布局

  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老院区为三段式布局,北侧为空勤病房楼的单身干部宿舍、体检中心,中部为工字型病房楼,南侧为门诊楼。此次工程中涉及的是11层的老门诊楼改造、6层的空勤病房楼东扩、拆除原老病房楼新建14层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最终将打乱原有旧布局,重新规划出“凹”字型的医疗建筑新布局。

  从空间关系上看,新建的14层综合楼沿纵向展开布置,减弱了大体量建筑对院区中心的压迫感,而且形成向东开阔通透的新入口广场,能够更有效地组织车辆。新建门诊综合楼面向人流,形成良好的视觉景观,使医院形象焕然一新。

  南侧的门诊楼为重点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是将1~3层功能空间改为门急诊医技科室,4~10层改为内科病房。改造完毕后,原院区中心位置工字型老病房楼内的内科病区将搬至门诊楼的4~10层,形成功能集中的内科综合楼。

  另外,该工程采用一体化总承包设计模式,内容涵盖建筑、工艺、装修、标识等全部设计专业,各个环节的配合协调比较到位,全方位地把控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门诊楼改造,注重利用原有建筑

  原门诊楼是一座集急诊、门诊、医技、办公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楼,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遵循充分利用原有建筑,有节制地加以改造的原则,将其改造成为一栋集急诊、门诊、医技、内科病房等功能相对齐全的门诊内科综合楼,病床数设为266张。

  *营造绿色门诊大厅

  内科综合楼的一层门诊大厅集中了挂号、收费、急诊、药房、影像科等医疗功能,空间不仅宽敞更注重室内空气的流通。因此在装饰设计上,采用了定制图案的石材地面拼图,体现区域划分的同时,也考虑了不同区域患者的感受。而在一层门诊大厅的墙面上,设置了立体绿植,既不占用地面面积,又活跃了空间气氛,减少了压抑感,营造出令人舒适开阔的大厅空间。

  待14层的综合楼建成后,新的门诊大厅将承载门诊功能,而内科综合楼的大厅将只作为急诊大厅继续使用,相应原有的挂号、收费、药房等功能也变成了急诊和内科病区的一部分。

  *设置二次候诊模式

  改造后的二层主要功能为门诊部、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泌尿科等门诊科室,通过内走廊的形式将各个科室清晰划分。医院采用二次候诊模式,设置一次候诊厅和二次候诊廊,实现患者分级候诊、治疗,既方便医院管理又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效率。

  *优化医技区域流线

  三层空间改造的重点在于合理化分区,明确患者就诊流线。设计中将原三层的门诊功能科室集中在二层,三层主要功能设置为检验科、输血科、特诊科等医技科室,科室间互不干扰,提高就诊效率。同时遵循医患分流的原则,医患分别由各自专用的入口和通道进入医疗区,达到分区控制,避免交叉感染,并可以从容应对突发医疗事件。医技科室区域内,考虑到患者动线较短,而等候时间较长,所以为各科室设置了独立的候诊区域。并将患者的公共卫生间集中布置,方便在取样后,直接通过传递窗将样本送至实验室。

  *打造现代化病房

  内科综合楼的4~10层为标准护理单元(每单元40床),11层为医护人员的集中用餐区及培训、会议用房。根据现有面积及电梯运行能力,采用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的模式,提高了医院运行效率。标准层护士站居中布置,使护士可以观察到所有病房,同时使护理路线大大缩短。充分考虑医院的特殊性,合理分配电梯功能,患者和医护人员各自有专用电梯,有效地缓解了人流、物流压力,并在西侧增加了一部污物电梯,方便污物的运出。

  病房多数布置于南侧,保证了每间病房都有良好的自然采光与通风,宽敞的病房内设置的挂衣橱、电视机、淋浴房等辅助设施,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关怀。病房的墙面材料采用健康环保兼具消除甲醛、净化空气、调节湿度、释放负氧离子、防火阻燃、墙面自洁、杀菌除臭等功能的蓝色硅藻泥。

  原有建筑改造成病房后,卫生间的排水则成为难点。考虑到为原来的功能结构荷载留有余地,将病房部分楼板增加100mm的轻骨料混凝土填充层,既减少楼板传声,又为卫生间防水做法提供了空间。同时卫生间做干湿分离,大大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重塑外立面,体现简约风格

  原门诊楼的外立面主要是以传统白色瓷砖为主,改造中充分利用其框架结构形式,在不影响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将部分填充墙体拆除,再砌筑窗间墙体并安装幕墙,形成极具现代感的立面形式。尤其是门诊入口处采用节能环保的深褐色维卡木格栅,使得门诊入口更加醒目,与该楼东扩部分现代简约风格相互融合,更加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可持续设计,提高采光通风性

  改造设计中贯彻“四节一保”,即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绿色设计理念,采用多种生态技术,创造低能耗、高舒适的绿色医院建筑。医院引入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绿色节能灯具、智能照明控制、减少电源谐波干扰等生态节能技术,实现良好地控制噪声,优化空调节能系统,并采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医院的设计目标。

  主楼和裙房之间特别设计了玻璃采光顶,将绿色和阳光引入医院内,使原本闭塞的空间中变化成空透、灵动、开阔的绿色生态环境,并且利用垂拔空间改善室内空间的通风效果,让医患人员体验到明亮舒适温馨的工作与就医环境。

  室内空间设计注重减少空调、照明等能耗,大大降低了后期的运行成本。对于难以实现直接采光的医护走廊,在有节制改造的原则下,未强加采光井,而是通过大面积可拆可分式活动玻璃隔断的设置,达到间接采光,实现全明设计,于细微之处关怀医患,技术上则考虑未来改造的可能性,便于拆除。

  蓝色主色调,突显空军医院文化

  作为空军医院的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以蓝色为主色调,色彩淡雅柔和,营造自然、亲切、有序的就医环境。二层门诊部候诊空间采用鲜亮的色彩,通透的空间设计,设置舒适的等候椅,配合明亮柔和的灯光,大大舒缓了患者的紧张情绪。主交通核电梯厅墙面设计该院的院徽,有效传播医院文化。护士站的设计提取海的蓝色和波浪的动感曲线作为设计元素,色彩清新醒目,背景墙面采用活动隔断,巧妙得使整个空间既通透明亮又相对私密。病房走廊放置多种绿植,净化室内空气的同时缓解患者对医院的紧张心理,也表达了医护人员对患者早日康复的真诚祝福。

  结语

  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门诊楼通过改造重新焕发了生机,“充分利用原有建筑”节约了建筑材料和大量能源,缩短了建设工期,实现了绿色医院的设计目标。投入使用后,运行良好,精心设计的建筑空间、过硬的软硬件设施、细分的专业科室,使患者就医环境明显改善,缓解了南京市的医疗需求,医院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创造出积极的城市空间,成为南京市秦淮区的崭新标志。

  刘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

  任莹 魏思科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五分院(绿色医院设计研究所)

  文|任莹刘璇魏思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