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研基地环境建设与废弃物处理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废弃物处理,环境建设,功能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0 10:47
摘要:文章概述了医院科研基地的建筑特点和功能设计,详细阐述了科研基地废弃物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废弃物处理原则和规范措施,提出应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要求,科学规范废弃物处理流程和措施。
关键词:医院科研基地;环境建设;废弃物处理
一、建筑特点和主要功能
(一)医院科研基地的建筑特点
首先,医院科研基地是以学科建设为主导,将分散在医院各临床科室的研究室和实验技术平台集中布局管理,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并为科研人员提供较好的实验工作环境的建筑场所。
其次,科研基地内不同的实验技术平台,所需的设备、空间布局等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实验室在有限空间内挤放大量贵重实验设备,而设备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一些不同功率、不同类型的辅助设备,其重要性和安全等级也差别较大,如超低温冰箱、高压灭菌锅、振荡器、离心机和孵化箱等用电设备,其用电等级和类型相比一般建筑要复杂。
再者,由于生物医学研究实验的独特性,固体废物转运通道的消洗,废气、废水的处理排放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如废水中的感染性细菌、酸碱溶液、各种不同的生物制剂产生和残留气体等,均应重点关注。
(二)医院科研基地建筑的功能设计
科研基地建筑应具备的功能有:良好的通风,合适的温度,水、电、实验气体的正常供应;良好的办公环境,如通畅的网络通讯、适宜的温湿度、良好的空气质量;安全的实验环境,洁净的空气、严格的温度湿度;良好的饲养空间,进行小鼠、兔、猪、羊、狗、猴等各种实验动物的饲养;标准的废水、废气处理设施,安全的危险固体废物暂存设施;标准的动物手术室、动物检疫及术后观察室等。
二、废弃物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不强
新进入科研队伍,特别是新进实验技术人员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对废弃物的污染和处理意识不够强,存在如穿着鞋套、工作服在办公区和实验区随意走动,乱扔口罩、帽子、纱布、饲料袋等现象。
(二)废弃物来源品种繁多复杂
废弃物的来源有:动物实验中的犬、猴、猪、羊、兔、小鼠等残留饲料、水果、垫料、输液袋、包装袋、粪便等;实验过程中的试剂、耗材、样本,如离心管盒、培养瓶盒、玻璃瓶片、针尖针筒、实验蜡、黄姜粉、凝脂糖以及帽子、口罩、手套鞋套、手术衣等;生活办公用品,如饭盒、牛奶盒、方便面盒、纸张、塑料袋、废电池等。
(三)废弃物处理流程不够规范
部分实验人员对废弃物的处置理念和要求不同。如管理者要求应将生活垃圾和实验垃圾分别用黑袋或黄袋分装,而部分参与实验人员则任意混装、乱装,导致垃圾转运人员需重新分拣归类,严重影响垃圾转运人员健康和环境安全。实验管理人员对种类繁多的废弃物分类、归类直至运输至政府指定的垃圾场如何处置也很茫然,如变质的苹果、桔子、饲料等,应按生活垃圾填埋或按特种垃圾焚烧的问题,涉及市政管理、环境生态保护以及处理成本的较大差异。
三、废弃物主要类别
(一)实验室废弃物分为气体、液体、固体3大类
气体分为动物饲养产生的废气和实验废气;
液体分为动物饲养产生的废水、生活废水、实验器具消毒清洗废水、实验药品制剂废液;
固体分为动物饲养产生物(变质苹果、桔子、饲料)、实验防护用品(头套、鞋套、手套等)、实验一次性器具(针头、输液袋等)、动物尸体、生活用品等废弃物。
(二)实验室废弃物暂存分别设置4种废弃物容器
4种废弃物容器分别为:普通废弃物容器,分为纸张和非污染物品两类;污染废弃物容器,用生物安全标识区分;动物尸体容器;锐器容器,如腔尖、玻璃瓶、针尖、针筒等。
四、废弃物处理原则和规范措施
(一)废弃物处理原则
废弃物处置的管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规范要求;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将实验废弃物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温灭菌或以规定的方式包裹运至政府指定地点焚烧;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在从实验室取走之前,应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从事实验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参加消防安全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二)废弃物处理流程
实验室空间布局和废弃物处理流程。
(三)废弃物处理措施
1.严格遵照程序进行
实验结束后需严格按照程序对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理,所有不需要的样本、培养物和其它生物性材料丢弃前均应高温灭菌处理,应弃置于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和有标记的用于处置污染物的容器内。
对实验室废水、废气的处置,应严格按政府环保部门的要求进行达标排放。
2.充满量不能超过设计容量
污染废弃物容器的充满量不能超过其设计的容量,充满后应包裹好,由专人负责送至科研基地垃圾站指定容器集中处理。
3.动物尸体即时处理
动物尸体应及时送至专用冰柜冷冻,集中运至政府部门指定地点焚烧。
4.污染锐器集中处理
污染(感染性)锐器(针头、手术刀、破碎玻璃等)应收集在耐扎容器内,按感染性物质消毒灭菌处理后置于专用锐器垃圾桶中处理。
5.重复使用的污染材料清洗应在高温灭菌或消毒后进行任何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清洗,必要的清洗、修复须在高温灭菌或消毒后进行。
6.废弃物及容器不能放置在办公区内
不允许积存和私自带走垃圾和实验废弃物。普通废弃物放置固定地点,由科研基地保洁人员统一收集到垃圾房转运至政府许可的废弃物处置场所进行无害化处置。
7.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实验室管理人员应确保由经过培训的人员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施处理危险废弃物。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工作应由实验室负责人监督执行,并进行工作备案、备查。
五、结束语
医院科研基地的建筑环境和废弃物处理事关重大,是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要求,重视对实验工作人员的专题教育和示范作用,科学规范废弃物处理流程和措施,确保实验工作人员和科研基地实验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韦升泉.医院科研基地建设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11)
[2]王宇虹,林在豪.特种传染病医院设计中医疗废弃物的综合处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4(03)
文|韦升泉 张毅 朱加林 谭西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