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给了我创作灵感
- 来源:心探索·分享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读书会,创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9-07 14:13
李博华,青年旅英编剧、导演、演员,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导演表演混合本科专业;近年来频繁活跃在欧洲主流戏剧界和电影界;其所编剧,执导、主演的戏剧和电影在新生代欧洲颇具影响;多次受邀参加英、法等国举办的戏剧节和电影节。
“我为准备读书会精心选择的《仲夏夜之梦》的这个版本中除了剧本,前面放了13位英国最权威的剧评人和书评人的解读,告诉你怎样最能读出这个剧本的精彩。因为在读书会上我希望带领大家充分领略剧本的好,所以我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与名家的分析。这个准备过程逐渐成为了我创作的营养基础。”
心探索:作为一名戏剧和电影导演,为什么会想到在国内举办读书会的活动?
李博华:2011年我从英国回到北京,一开始做了很多戏剧方面的工作,比如我编剧并导演了话剧《伦敦奇遇》,也参与了一些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的演出。但我慢慢感觉到一些演员和观众在戏剧文化理解上的不足,比如一些演员演莎士比亚戏剧里的角色,他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在演什么。所以我就在考虑用什么方式才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一出戏剧文化的精髓。加之我回国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了一些国内的读书会,他们每次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分享大家对一本书的感悟,我感到很有意思,所以我想到用读书会这种形式,来帮助更多的人去理解戏剧的文化精髓。
心探索:举个例子,参与者如何通过读书会来增进对读本的理解?
李博华:比如《仲夏夜之梦》这个剧本,里面有大量的梦与现实的象征,有很多层次,莎士比亚架构了一个迷宫样的东西,一个观众如果第一次看这个戏,可能只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10%的内容。你可以单纯地把这部剧当成一个荒诞的爱情喜剧来看,但如果再深入进去,会发现里面还有戏中戏、梦中梦,而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空间?喜剧的背后,似乎是在隐喻我们各自的人生也在梦幻与真实间穿梭。
还有很多类似的隐喻,在读书会这样一个场合,大家通过朗读、交流可以把这些更深的东西挖出来。为什么要挖出更深层次的东西?每次读书会结尾,大家都有种幸福感,我想这种幸福感来自于灵魂得到了安慰。你看到这么伟大的不朽的作品里面最吸引人的就是对人性的阐释,而这些东西就是我们自己内心需要被挠的痒处。
心探索:举办读书会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李博华:读书会让我的创作更丰满,是我创作的活水源头。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大量的信息,但信息量不等于知识量,这些信息里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并不多,而读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有时候由于时间和个人理解力的限制,不一定可以马上抓住一本书的精髓所在。而我发现定期组织读书会,给了我深入研读的动力,因为我希望带领大家充分领略剧本的精彩之处,所以我需要反复查阅大量资料与名家的分析,反复读这个剧本。在这个准备过程中,我看到了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创作点,而读书会上参与者的分享和表演也都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心探索:既组织也参与,读书会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李博华:我们的内心需要用很多方式去照顾,比如宗教、戏剧等心灵层面的东西。读书会帮助演员、观众、甚至我自己,梳理对知识和文化的理解,比如一名青年话剧演员参加完读书会后跟我说,他之前不是那么理解自己所饰演的哈姆雷特一角,但通过读书会他开始理解这个角色的内心犹豫。另一方面,读书会已经成为了我和一些朋友的日常生活和社交的方式。在我每次参加的读书活动中,都会见到老朋友,还会认识新朋友,大家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生活观,可以相互交流,会后我们经常相约一起品茶,无意之中,读书会就成了一个很好的社交渠道。
我们之前的活动一般都是30人,现在是80人,而且每期还需要限制人数。我感到这种发展来自于人们的内心需求,多数参与者觉得心里满满的,不像去夜店或者KTV,狂欢后感到空虚。有朋友开玩笑说,读书会开始和ktv抢生意了。人控制不了环境的浮躁,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通过读书会对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交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方式。
心探索:你的朋友圈签名是“我来拯救人类,神来拯救我”,说说这个签名的含义?
李博华:我喜欢研究宗教的内在密码和宇宙奥妙,然后通过戏剧的作品,希望做一些事情,来打动别人。人的生命质量分很多层次,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颗心,当你的灵性与肉体可以完全结合时,你才真正被唤醒。
采访、撰文/邵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