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不能靠“派糖”解決
- 来源:澳门月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民生,问题,“派糖”,解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2-29 13:33
对於政府在财政储备急增,在能力范围许可的情況下,与全澳市民共同分享经济成果,“派派糖”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暂缓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但政府採取与全澳市民共同分享经济成果的最好办法就是“派糖”吗?答案肯定不是。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政府,应该明白採取怎样的方式与市民共同分享经济成果才是最好的。其实,政府在执行“派糖”政策的时候,要区分“短期”政策及“长期”政策。“短期”的政策效果是短暂的、有限的;而“长期”政策的效果卻是长远的、无限的。短期的政策像现在的“现金分享”,市民只是每年拿点“经济成果”,对於广大基层市民,只是暂时解決燃眉之急,对於高收入者来说,在不知不觉中消费了,到最后的结果是社会矛盾依然客观存在。而“长期”的政策应该是好好利用财政盈余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如特首表明“现金分享”计划的短期措施逐渐过渡成社会保障制度;此外,还有一些民生工程,如医疗服务、公共房屋等等,只有做好有关工作,才能长远地惠泽市民,让全澳市民都能分享到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共创澳门的社会繁荣。
政府在2008年至2010年三年来单单在“现金分享”方面已经派出85亿元,这是一笔庞大的数额,大胆假设一下,85亿可以完成多少事情呢?房屋方面,如果以60万建造一个经济房屋来计算,足足可以建造1万4千多个经济房屋;如果用85亿来改善本澳的医疗环境及设施,可以再建造2至3个设备先进的医院;再者如果政府早点推出中央储蓄制度,按照现时规定65岁以下合乎中央储蓄制度资格的居民在中央储蓄账户内金额已经不是一万,而是两万六。当然,上述计算全是个人大胆假设,不一定正确,但反映出来的卻是一种事实。
因此,面对这种事实,政府应该适时地检讨“派糖”政策,将这么庞大的资源好好地运用,要么好好地落实双层社会保障制度;要么用来改善澳门的医疗环境或者完善本澳的医疗设备;再者就是用来兴建社会房屋,解決市民的住屋需求,让负担不起现今高不可攀楼价的市民,至少有一瓦遮头,实现“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梦。
作为一个有远见且负责任的政府,合理务实地使用资源,让社会各阶层都能分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成果,这样才是“长期”与市民分享经济成果的好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