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施政报告》看“施政愿景”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施政,报告,愿景,民调
  • 发布时间:2010-12-29 13:37
  不久前本刊收到一份名为“特首施政报告2011之民调追踪”的报告,该调查由市民对施政报告的知晓度、满意度及不满意度著手。调查结果显示,整体上列为最不满意的是房屋政策,而现金分享则是最多人满意及最多人不满意的。显示本澳居民普遍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度远较其它方面高,也可看出房屋及通胀是现今困扰民生的最大问题。

  纵观施政报告公佈以来群情洶湧之事态,居民关注现金分享的多与少之争已盖过这份施政报告的质量。平心而论,居民对现金分享之争议,令人不禁怀疑:到底是居民的素质有待提升,还是我们的官员掌握民情社意有偏差,以致错误地高估了广大居民的“识大体”能力?现金分享的利与弊之权衡,相信是谁都能明白的,故崔特首曾多次称,“将目前临时性的现金分享措施,逐步过渡至建立长期的中央储蓄制度和制度化福利政策,以进一步体现居民分享特区经济发展成果的效益。”

  为什么明明是一项惠民的決策,卻偏偏让特区政府变成了一个“丑人”呢?

  归其原因,是惟欠“审时度势”。关於本澳居民饱受房屋和物价困扰之深,社会各界已报导太多,在此不必再论述。尤以整份施政报告对民生最关注的通胀、货币贬值及影响港澳的量化宽松政策等,竟然只字不提。除此之外的公务员加薪一面倒推出,亦被市民形容为“肥了‘官’卻瘦了‘民’”。温总理短短两天访澳,已多次嘱咐特区官员:“要利用特区政府财力较为雄厚的有利条件,把公共开支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要加快公共房屋建设,大力推进公共交通工程,著力解決市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要特别关心弱势社群。”温总理此话一出,温暖了全澳市民的心,大家都称他为“平民总理”。的确,温总理的到访加大了市民对政府施政报告的期望,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必然转化为市民的怨气。这就是为什么温总理要对官员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将老百姓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群众在你心中的份量有多重,你才能在群众的心中份量有多重”的原意了。

  关於房屋问题,也是温总理最关注澳门居民的一大重点。温总理多次主动提到房屋问题,称“内地、香港以及澳门,房屋问题暂时未得到切实的解決”,显见他老人家虽然身在北京,但澳门居民的安居难题,他同样了解。相对於香港特区2011年《施政报告》推出重拳———增加2年内物业转手印花税由5%-15%不等(3日内开始实施),打击物业短期炒卖,以遏制楼价上涨,澳门特区就略显不力,其整份施政报告内文对此只字不提。而上至温总理,下至广大澳门基层市民极为关注的公屋问题,则只用“政府重点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全力推进在2012年达成分阶段兴建、落实19,000公屋单位的目标”(见17页),一带而过。

  崔特首公佈施政报告后,在随后的施政报告记者会、立法会问答会上,先后数度对此作出回应。他解释,因本澳居民有72%以上已置业,若楼价出现由高位向下调整,必然会造成市民负资产。坊间一致认为,崔特首这个说法自有道理,但很明显地是这种说法看似为72%以上的广大已置业居民说话,但实质上是在保护那些囤有大量楼宇资产的地产商人,保障他们的身家不致於“缩水”。因为那72%以上已置业居民当中,多少比例是用来供一家老少自住,多少比例是用来“待价而沽”,或放租之用呢?相信也无人有兴趣去知道。

  澳门人口数量回归以来增加了10万,外加上近年有七万外僱(保守计算)也生活在本澳,但十年来澳门特区政府推出的公屋单位卻充其量不够数千间,居民为无力置业抗议争取了多年,但楼价仍如坐直升机一样冲上云霄。广大居民,特别是有置业需求的青年人看不到置业的愿景,惟有安於做驼鸟,等待政府重启经屋兴建,青年人更希望能如崔特首所言,放宽经屋收入上限,以助其置业。是故,掌管特区公屋兴建大业的刘司长,要体谅身为父母官的崔特首的难处,更要体恤民情的需要,切实推动公屋的兴建,争取在任内做出成绩,才能不致於愧对“手上的权力”。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该份施政报告在关注民生方面,如老人政策,完善医疗系统及推动经济多元化,支持中小企业等,列入了不少近期和中短期的实际政策,可见其是施政报告民生环节之重点,如“增设老人专科,加强长者护理服务,增建安老院”、“加快山顶医院扩建、建离岛医院、新建卫生中心”、“开闢西环湖广场手信夜市,推动最低工资订立,推出‘扶持中小微型饮食特色老店计划’”等等。

  其次,在针对中产阶层的关注政策上,除了继续減收职业税25%,免税额由9万5仟元调升至14万元,更推出为期3年、每人5千元的进修资金,预计支出约5亿元。虽然该措施有利於鼓励全澳居民提升自我进修、终身学习的积极性,不过本澳目前教育机构成行成市,大大小小培训中心、进修中心、补习班多如牛毛,再且他们的收费标准、教学质量从无监管,故还希望政府能制定相关的规定,以保障居民的利益及公帑的用得其所,避免重蹈如医疗券这一社会福利的推出,间接推动私人医疗诊所收费加价50-100%不等的后尘。

  另外,在环境保护方面,推出減免环保轻型汽车的税款,其上限为每辆60,000元;设立“环保与节能基金”,初期启动金额为1亿元。这些措施都是为社会大众所欢迎,不过有关減免了税项的车辆是否真正便於居民出行,还需要社会各界如环保燃料商、充电站供货商的积极投入!本澳生活空间小,人口密度大,空气质量差是不争的事实,设立“环保与节能基金”,无疑是有力推动中小企业食肆改善排煙系统。

  综观整份施政报告,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有“关注民生”系列:建设优质城市生活、人文建设、经济适度多元化、人力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各税项減免、经济补贴及津贴措施等;“放眼将来”系列:提升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科学施政”系列:强化廉政公署职能、政策研究室启动、调升公务员薪酬;“制度化建设”系列:推进一篮子修法工作等。另一大亮点是,大篇幅附錄了各施政范畴工作计划及时间表,以加强施政透明度,有利於提升管治效率。

  从这份题为“落实科学施政,规划发展蓝图”的施政报告,与2010年题为“协调发展,和谐共进”施政报告比较,不难看出崔特首施政的前瞻性、务实性。不过,从社会各界褒贬参半的意见看来,一份展示政府施政雄心的施政报告,最终还要看政策是否最终得到落实,及是否带来未来长远的社会效益,否则只不过是流於美好的蓝图而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