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新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率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21 17:47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创新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对于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从多媒体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微课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角度提出了有效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的措施,希望能发挥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势,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引导小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的学习,优化教学组织综合效果。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践行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和局限性,结合时代背景和体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积极探索教学活动改进和创新的措施,借助全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教育指导,循序渐进的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能受到高质量的体育教育引导,切实优化教学组织成效,为小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强化奠定基础。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注重结合时代发展元素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将时代元素和全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实施积极的教学指导,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组织效果。一般情况下,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其重要性从以下方面得到体现:
其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增强体育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能将传统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方便学生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增强教学生动性和形象性,提高教学组织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其二,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能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和体育技能学习中,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从而保障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其三,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能高效化的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模拟不同的运动场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学习方面能不断反思自身学习状态,从而找到合适的学习契机,能主动针对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保障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得到高效化培养。
其四,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能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应用,构建开放化的教学活动体系,在丰富教学资源的作用下引导学生对体育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到合适的运动训练方向,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指导,从而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能对运动技能形成全新的理解,优化教学效率和效果。
可见小学体育教学中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能为教学活动的组织推进提供重要的辅助,有助于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得到高效化训练,实现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率的目标。
2 应用新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
新型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推进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优化,使小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学习方面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优化教学组织效果,为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做出积极的引导。下面就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逐步提升。
2.1 多媒体教学法,增强教学生动性
小学体育教师在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方式,引入多媒体教学法,将体育教学内容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增强小学体育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小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能对相关内容形成形象化的感知,优化教学效果。并且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能将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示范教学向多媒体平台转移,在增强教学生动性和形象性的同时,也能减少示范讲解的时间,方便学生结合多媒体视频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提高教学效率,保障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50米跑”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FLASH动画的方式向学生展现50米跑的起跑动作,借助慢动作的方式对动作进行分解,使小学生能直观形象的了解到不同分解动作技术要点,能形成对起跑动作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模仿视频动作进行训练,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果问题无法处理则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在此过程中,发挥多媒体视频演示教学的作用,能对学生实施一对一引导,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训练方面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减轻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他们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和小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高效化训练提供良好的支持。
2.2 游戏化教学法,增强教学趣味性
游戏化教学法是小学阶段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入游戏化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集中注意力,高效率参与相关体育运动活动,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训练效果。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结合训练任务的要求对教学游戏进行设计,引入趣味性较强的教学组织活动,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能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能显著提升运动效能。
例如教师在对“立定跳远”技术动作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可以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游戏设计环节,教师可以设计“袋鼠跳跳跳”小游戏活动,在游戏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立定跳远规范操作要求进行跳跃,扮演小袋鼠,在越过一个个障碍物后,最先到达终点的学生获胜。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一方面参与游戏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互动;另一方面对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进行有效的训练,自身体育学习兴趣和训练效果会有所提升,并且在小学生全身心参与体育训练项目的情况下,学生的训练效果也会明显增强,在趣味教学活动的辅助下,教学效率混进一步优化,能为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实现预期体育训练目标。
2.3 微课教学法,增强教学灵活性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创新的过程中,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为教学组织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辅助,方便教师结合微课资源的应用能对教学模式进行灵活的调整,真正按照学生的运动训练需求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指导,使学生能找准学习方向,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灵活性,保障教学效率得到不断的增强。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讲解“跳绳”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为了能按照学生的训练情况对学生实施灵活的指导,使学生能找准训练方向,提高训练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引入微课教学法,在教学组织活动中先向学生讲解基础性的跳绳技术动作,并对学生实施跳绳技术动作训练。在小学生基本掌握跳绳动作后,教师结合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并将学生划分为三个隐性层次,然后教师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开展隐性分层教学法,并结合微课资源的应用,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灵活的教学指导,确保能实现体育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需求和运动需求的有效对接,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学灵活性,保障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得到高效化的培养。如此就能发挥微课教学的作用,将体育教学训练项目划分为多个分解项目,灵活的对学生实施教学指导,最大限度的彰显体育教学的价值和魅力,重点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
2.4 情境教学法,增强教学体验性
情境教学法是新时代背景下在小学体育教育领域应用相对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环境,特别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下,对不同的训练环境进行模拟,能打造良好的体育运动训练空间,对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情况做出积极的指导,使学生能找准体育运动的方向,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综合水平,为小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例如教师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创设竞赛活动情境,将小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模拟比赛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体验。具体以小学体育教学中“30米换物接力跑”为例进行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30米换物接力跑”竞赛环境进行模拟,并适当的模拟观众鼓励加油的声音和场景,然后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场景中参与“30米换物接力跑”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学生能在真实虚拟环境中主动的参与训练,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此过程中,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学生能找准学习关键点,体验教学法的质量和效果也会有所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做出积极的指引。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创新的过程中,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多元立体的教学方法规划体系,能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为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从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运动实践中,最大限度的实现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指引小学生健康成长,为小学生未来发展做出积极的引导。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