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体育,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21 17:49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应当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渐地发展转变,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就当下小学体育教育而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得到身体素质上的锻炼,还应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改变教学观念,摆脱传统体育教育的限制,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言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对运动和体育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课程通常会转变成为教师讲解加学生自由活动的教学模式,不仅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还影响了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地提升。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通过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和练习,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1 小学体育教学自主学习的现状
小学体育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从学校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都缺乏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导致小学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学校缺乏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大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逐渐地被一些文化课程取代,或者直接改为自习课,让体育课程的存在失去了价值;第二,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自身作为指导者和监督者的地位,让体育课程变成了学生毫无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的自由活动时间;第三,教师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创新精神,导致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较差;第四,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部分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除了课程内容的交流之外,缺乏情感的交流,导致课程教学效率不高,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1 转变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必须及时的转变观念,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理念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要确保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之外,教师还应当让学生能够培养出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纪律性不强是影响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纪律性不强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队列”的练习,提升学生的纪律性。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其他学生向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学习,不仅可以让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更加努力地表现,也能够通过表现好的学生展现榜样的力量,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教学的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比赛,让学生选出表现最优秀、动作最规范的一组。通过小组间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出自身的不足,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纪律性,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 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不止是对于文化课是如此,对体育课程教学也是。在传统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课程氛围的营造,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练习的主要驱动力,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的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加强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小的竞技项目。比如在学生学习篮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趣味篮球比赛,让学生可以自由参加比赛,通过抽签决定学生的分组情况,以规定时间内学生往返运球加投篮的过程多少决定学生队伍的输赢。在游戏比赛中,既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既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得到身体素质的提升,又能让体育课程变得趣味性;既能够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又能够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动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小游戏而让学生得到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3 活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小组合作法的运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现体育课程的魅力,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足球时,部分学生始终无法掌握脚内侧踢球,不仅降低了小学体育整体的教学效率,长时间的打击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两两配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将脚内侧踢球的方法亲自向学生进行示范,并就基本的动作要领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之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伙伴踢球动作的观察和对比之后,及时的纠正自己的错误。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集体教育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基本踢球动作示范时。而只有部分学生才会出现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采取个别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利用脚内侧踢球进行踢球时,方向的掌握问题。灵活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让教师利用这种方式将自主学习的理念逐渐地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4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不需要拘泥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选择合适的,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比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伊始会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部分运动的动作要领先进行讲解和说明,等学生明白之后就会让学生开始自主练习。这种教学模式缺乏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无法发挥出体育课程教学的价值。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以太极拳的学习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理论知识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武术动作的学习。当学生学习完一部分的动作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动作的纠正和调整。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多媒体设备需要不断地为学生进行基础动作的展示,让学生在对比中不断地规范自身的动作。而且利用这种模式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的最后,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将讲授的基础动作在练习几遍,帮助学生巩固武术动作。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课程结束前对在自由学习时间段内表现优异的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能够明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的在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逐渐地培养出能够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
2.5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可能会以教学资源不足或者教学设备太少等为借口不愿意创新教学活动,让学生无法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体育课程的魅力,无法得到较好的体育锻炼。但实际上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其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弹性性,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资源,也可以将一些教学资源的作用进行拓展,让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毽子、陀螺、跳绳等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常见器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制作。而且对于学生而言,自己动手制作体育器材的过程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体育器材的制作,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篮球、足球等体育器材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创意游戏,延伸这些体育器材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功能,让体育课程实现趣味化的转变,同时也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6 重视学生自律习惯的培养
自律习惯的培养是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和培养的关键步骤,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自律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自发地进行学习,进而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太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新课程开始讲授前将前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练习,可以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进行练习,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律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3 结束语
利用体育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及时的转变观念,不断地创新思维,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出发,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