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导互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导互动法,小学,数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14 13:50
摘要: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和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导互动法在小学数学课 程中的科学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强化课堂互动,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通过对学导互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学导互动法的重要价值,探讨科学的学导互动法运用策略,优化数学授课思路,为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提供有效支持。
1 引言
学导互动法作为当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 得到广泛的运用, 在学导互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位置得 到凸显,通过高效的学习互动,提升学习效率,营造积极的学 习氛围。特别是数学学科知识较为抽象,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需要教师合理运用学导互动法,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特点和学生 发展规律,构建完善学导互动教学模式,推动学导互动法价值 的高效实现。
2 学导互动教学涵义
学导互动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 的辅助指导和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探索进行科学融合,锻炼学 生的自主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 助下,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实现对知识的高效构建,推 动数学素养的科学发展。在学导互动活动中,教师要调整自身 定位,发挥引导作用,结合实际的授课内容和学生需求,指导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科学设置互动交流任务,为学导互动目标 价值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1]
3 学导互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学导互动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科学运用,对推动数学教 学质量的强化起到积极作用。一是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学 导互动模式下,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激发学生的参与热 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中,保证授课目标 的高效实现。二是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 问题和疑惑进行及时的表达,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推动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科学实践。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强化学 生的集体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提升授课活动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运 用,推动数学素养的科学培养。[2]三是培养数学兴趣,在学导 互动课堂中,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有效的锻炼,通过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提升课堂活动的吸引力,并通过高效 的互动交流,准确掌握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情况,制定真独 行的授课策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准确把控教学任务难 度,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数学兴趣和良好学习习 惯的养成。[3]
4 学导互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科学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导互动模式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 自主意识的激发,科学设置课前预习,是学生能够对授课内容 形成有效的了解,为课堂学习提供有效的条件。在预习中发现 问题,明确重难点知识,形成问题导向效果。同时教师要利用 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学情分析,科学设置预习任务,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其成长需求,充分考虑各个授课 对象间的差异,正确选择和设置问题及导入方法,提升教学活 动的科学性。要运用微课资源,构建翻转课堂,强化自主学习 效果。
4.2 优化课堂导入
教师的科学指导是保证数学课程质量的构建,是学导互动 模式的重要足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优化课堂导入模式,发挥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势,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构建知识场 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科学的引导,为授课活动开展提供有效 条件。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思路,在数学场景中将知识进行直 观的展示,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导互动 法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条件,在情境构建中融入生活元素,并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情境内容进行直观的展示,提升课堂导入的 趣味性。例如在《轴对称》一课中,授课内容较为抽象,需要 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展示常见轴对称 图形,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其能够对知识特性进行探索, 设置探究性问题,使其能够通过情境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有效 掌握,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构建自主学习场景。
4.3 丰富互动学习模式
教师要在优化课堂授课模式,发挥互动学习优势,合理利 用合作学习思想,合理分配学习小组,设置小组任务,在小组 讨论中实现思维的发散,通过探讨问题锻炼思维能力,形成高 效的互动,分享学习经验,保证互动教价值的实现。例如在平 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运用专业的教学软件,通过图像的方 式将知识进行展示,设置相应的小组探索任务,为学生提供卡 纸等材料,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研究。 教师要发挥网络优势,搭建高效的互动交流渠道,对学生的课 后自主学习进行科学的指导,拓宽互动途径,准确掌握学习效 果,形成准确的课堂评价,为后续课程开展提供有效条件。
4.4 科学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作用设计中, 教师要利用学导互动法,设计探究性作业,使学生能够通过自 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在作业完成中,形成对思维能力的 有效锻炼,有效提升作业实效性。要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如认 识图形一课的作业设计中,设置手工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制作 相应的图形,对授课内容形成有效的巩固。例如在轴对称知识 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 物形状进行收集,对其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记录和探究,对学 生的几何思维形成有效的锻炼。教师要优化教评价方式,对表 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推动良 好作业习惯的养成。
5 结语
学导互动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科学渗透,对推动数学教 学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合理运用学导互动法,优 化教学思路,科学创设授课情境,丰富授课方式,形成高效的 课堂互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形成高效 培养,实现对数学素养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 顾云娟. 探讨学导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6):2-2.
[2] 田玉昌. 浅谈学导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J]. 休闲, 2019(6):1-1.
[3] 麦水广. 浅谈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策略[J]. 新课程(上), 2019(5):1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