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下的有效教学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最近发展区,儿童教育,有效运用
  • 发布时间:2022-01-14 13:57

  摘要:维果茨基理论中对于教育的实施运用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每个儿童都是在不断成长的,他们具有巨 大的发展潜能,如若忽视其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将会对儿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最近发展区” 理论为儿童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 径,引导教育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来分析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是使最近发展区得到有效作用。主要分 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最近发展区”理论,第二部分是有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

  1、最近发展区理论定义

  “最近发展区”又称“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 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活动中 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1]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 复杂的关系,用于更清晰的阐明教学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育促进发展, 教学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而提出的, 教 学首先应该考虑儿童现有的、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只有充分 了解儿童能够做什么,才能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儿 童的发展。“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在于训练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内 部心理机能, 而在于激发形成正处于成熟过程中而又未完全成 熟的心理机能”。[2]

  1.1 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维果茨基最初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为了反对标准 智力测验和成就测验。他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立儿童发展的 两种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 体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学可能性之间找到正确的 关系”。[3]维果茨基将第一种发展水平称为“儿童现有的发展水 平”,第二种发展水平是经过成人的帮助后可以达到的水两者之 间的差距即“最近发展区”。教学不仅主导着儿童的发展,更重 要的是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 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的。

  1.2 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维果茨基曾经指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 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4]在这个说法的基础上,首先应 该明确什么是儿童已经达到的或者已经掌握的,哪些是儿童现 阶段不能达到的。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是指向已经成熟的机能,是学生学习水平发展的结果,最终达 到的发展水平是不成熟、正在发展的机能。最近发展区决定着 教学最佳期,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并且把握最佳教学期, 才能更好激发起更好的学习效果,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有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

  儿童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文化滋养着儿童主体并逐步使 其发育成熟,文化在滋养儿童主体的同时,文化也在儿童主体 那里得以成活和生长。儿童教育其本质就是把儿童养大成人, 使它们全方位地适应成人生活”。[5]

  2.1 进行课前诊断,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课前诊断分析能让教师发现学生的实际现有水平和可能达 到的水平,然后通过预前设计及课堂中实际训练发现学生可以 达到的较高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就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说:“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 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6]现在家庭教育和学前教 育的重视,及现代化学习途径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前已掌握了许 多知识。如果教师的教学只从教材出发,按照教材编排要求设计 教学并实施,经常会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 的培养和发展。就如赞可夫所说:“在实际经常会无法满足学生 教学中,如果我们还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如果我们 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水平等于犯罪。”[7]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准 确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儿童为中心”,既重知识又提高 能力。

  2.2 提高提问水平,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提问是教学中的常用工具,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前教 学设计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几个难度 不同的问题,教学时根据回答的情况适时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 找到能让学生动动脑、有兴趣、能回答的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 求知欲。布鲁纳提到:“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 发展智慧。”这种有挑战性问题就是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让学生 “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信心。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补合作学习,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思想,在交流中不仅促 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形成了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

  2.3 培养儿童自主学习意识

  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 知道应该要学什么,形成心理暗示。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 现有水平为基础;学习目标的创设必须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内,否则必须设置第二目标。第二,必须充分满足学生的 认知需要;第三,“让学生有学习的心理倾向,即愿意去学。”[8] 例如,可以通过利用榜样的力量(教师除了应怀有渊博的知识 外,还应以己为范,做好学生的榜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 趣。第四,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必要的活动。通过问题情 境、对话式情境的创设,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使得学生在 活动中“主动去学”。

  2.4 评价多元动态化

  教育者应从发展的方面对学生作出发展的有效性评价。新 课程改革文件中提到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导向和诊断的积极作 用,因此评价前应该多方面分析学生的学情,发挥积极正向作 用。与此同时,教育者必须关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实施教 学各个维度学习中的收获,从而进行发展性评价,尤其要采用 鼓励式评价。通过采用这种评价措施,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切实了解学生实际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6]龚浩然.《维果茨基儿童心理与教育论著选》[M].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年.

  [2]李玉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 示[C].中央民族大学,2013 年.

  [3]王慧.试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现代教学启示[J].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 年(04).

  [4]钟启泉.最近发展区:课堂转型的理论基础[J].全球教 育展望,2018,47(01):11-20+34.

  [5] 刘晓东. 论儿童教育的本质[J]. 学前教育研 究,1998(04):22-24.

  [7]黄长健.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J].教育文化论 坛,2013,5(05):18-20.

  [8]麻彦坤.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当代美国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J].外国教育研究,2005,(09).

  作者简介:高盼盼(1998-),女,汉,山东德州人,师范 学院、小学教育、2021 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