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后服务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化建议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课后服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发布时间:2022-01-14 13:52

  摘要: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丰富的课后服务活动,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科学开展阅读、体育、艺术、娱乐等活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家庭、学校 三合一的全员性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健康心理疏导,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使学生保持积极的 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课后服务价值。本文通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结合课后服 务环境,探讨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推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 引言

  课后服务活动的高效推进,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理意 识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对心理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 中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相对不足,无法进行专业的心理 疾病矫正,需要学校结合课后服务特点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规律,以中医“治未病”理念推动全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 面开展,渗透到课后服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大融合课程体 系,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高效开展。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方式方法,对 教育对象的心理意识进行科学的引导,疏导其心理压力,帮助 其解决心理问题,增强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是中小 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中小学生初中思想情感发展和性格养 成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 坚韧的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应对学生生活中 遇到困难,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中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推动学 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基础。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和投入力 度不断提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而复杂的 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形成一定的影响,科学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必 要性。一是发挥心理引导作用,使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学习态 度,推动学生心理素质的科学发展。二是为学科教学和学生管 理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条件,发挥心理教育优势,对学生的思 想认识进行科学引导,使其能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教 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条件。[2]

  4 课后服务背景下师生产生的心理问题

  课后服务活动的高效开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学校结合课 后服务特点,对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进行科学的引导,保证心理 健康教育的科学推进。

  对教师的心理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焦虑, 服务时间太晚,教师无暇顾及自己家庭,如接送看管孩子、照 顾家中老人等,生活压力增大,引发焦虑情绪或其他问题。二 是工作压力大,部分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不高,拓展服务未规范 开展,非教学性事务增多,工作任务加重、压力增大,引发班 主任和学科教师不适应。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一是学习兴趣不 高,服务内容形式不丰富,甚至变为单一的作业辅导,学生不 愿参与课后服务。二是作业负担重,现有的作业管理水平不高, 辅导占用时间过长,学生回家仍有家庭作业。三是校内课后服 务质量不高,孩子仍有被送去参加校外培训的风险,引发厌学 情绪或其他问题。

  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化建议

  5.1 加强重视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课后服务活动中的科学开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条件。我校是一所城郊寄宿制乡 村学校,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很多学生面临着放学回家以及周 末没人看管,孩子处于“完全自由”状态,部分学生由祖辈照 顾,老人的教育理念发展较为滞后,文化知识较少,长期下去, 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和教师要发挥课后服务优势,增 强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丰富课后服务活动内容,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强化心理健康教 育效果。

  5.2 科学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完善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充实课后服务内容,推 动心理教育的高效渗透。学校要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 课后服务特点,充分整合现有的心理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本 教研活动,发挥专业心理教师的专业优势,搭建完善的课程体 系,科学选择课程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提供优质载体。 [3]

  5.3 丰富教育活动形式

  丰富的心理教育模式能够充分适应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 理需求,增强教育活动的全面性。在教师心育工作中,要科学 开展教师心理测评,准确把握教师的心理状态和需求,针对性 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学培训活动,增强教师的心理学理论水平和 教育能努力。在学生心与活动中,要科学积极心理健康课程, 培训班级心理委员,合理开展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对学生提 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利用心理健康月、心理电影欣赏、心理情 景剧排演、好书领读等活动,丰富心理教育形式,充分适应学 生的个性化心理需求。在家长心育工作中,要加强与家长的沟 通交流,科学开展心理讲座,引导家长形成对孩子心理健康的 重视,营造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

  5.4 优化教育评价

  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为学校教育教学开展提供科学的参 考,在教育评价中,要将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 内容,结合课后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形成 及时的反馈,为心理引导工作开展提供依据。要加强对学生的 互动交流,推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使学生能够将自身的问 题和疑惑做到及时的表达,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6 结语

  课后服务工作的高效推进对师生的心理形成一定的影响, 学校和教师要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对心理健康教 育的重视,科学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心理教育活动形 式,优化教育评价模式,推动心理健康课程高质量开展,为学 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 颜金魁. 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 电脑乐 园, 2019(7):1-1.

  [2] 曹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探究[J]. 课堂内外: 教师版(中等教育), 2020(4):2-2.

  [3] 祝雯雯. 积极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J]. 科学咨询, 2020(30):1-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