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审题能力
  • 发布时间:2022-01-14 13:55

  摘要: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最抓狂的是学生老丢冤枉分。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效果,无论是日常练习还是大小测 试,让小学生学会审题无疑是一种改善其学习质量的绝佳途径。虽然小学生的审题能力比较薄弱,只要找准原因,一切问题都能迎 刃而解。下文将举例说明如何让小学生认真审题,并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可供参考。

  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解决数学应用题是比较吃力的。拿到题 目时,一般都是一看全会,做一遍全错。更可怕的是他们知道 自己会做但归结原因时,总会认为自己“太粗心”了,但却没 反省粗心的原因(比如:题目看完了吗?了解题意吗?亦或是 所问即所答吗?)对于老师来说,课堂上总会给学生提供所谓 的标准答案,却从未强调符合题意的解决办法,仅给学生讲解 某个知识点,然后就通过学生的相关练习确定其知识水平。该 类教学质量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审题能力不足。为了解 决小学生审题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弊端问题,找准原因方能对症 下药。

  一、为什么小学缺乏生审题能力

  (一)小学生识字量少、思维定势

  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数学应用题时,一碰到自己不认识的字 就自动跳过,甚至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开始答题,导致他们时 常在不明题意的情况下错误答题,老师一讲他们就恍然大悟, 然后怪自己的“粗心”,部分学生即使能勉强读完题目,但却因 为错误的停顿而会错题意。也有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看 到相似题目脑海中立马出现三个字“我做过”,然后想当然地填 上老师课堂上强调过的“标准答案”。在审题过程中,长期保持 这种答题习惯,极易形成思维定式,以至于解题时常出错。

  (二)心理因素

  小学生普遍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当他们遇到条件繁多 的复杂应用题时,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如畏惧、紧张等)导致 他们不愿意分析题目设定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最终丧失解 题信心。部分小学生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认为不会做的题目问 老师或同学都能得到解决,所以他们时常会主动放弃需要思考 的数学题目,尤其是题目比较长的数学应用题,他们根本不会 认真读完,打从心里将这类习题归为“不会做”的类型。

  (三)审题习惯不良

  很多小学生在做题时缺乏耐心,只是用眼睛扫一遍题目, 就急于答题,以至于他们读题时,总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比如题目中的图案颜色艳、动物形象可爱等),无法全面精准 地观察题目。尤其是长的题目,他们要么断章取义,要么跳过 不认识的字随便猜测,从未认真的审阅与思考。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并让其认真审题

  (一)提高学生的认知基础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良莠不齐,因为他们的年龄及生活背景 不同。认知能力相对较高的小学生具有较多的生活经验,面对 复杂型数学题目能自行审题并顺利完成相关题目。因此,在日 常的数学课堂,老师应以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话术解读题意, 使其快速理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克服畏难心理,遇到不认识 的字可以问别人或查找学习工具,告诉他们审题技巧,多角度 提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力求他们能在后续练习中,有能力自 己答题并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审题失误。

  (二)稳定情绪保持认真读题的好习惯

  很多学生一提到考试心理就莫名地紧张,加上数学题目又 多又长,他们在读题过程中,多读或少读都会影响到他们对相 关题目的理解。如:“盘子里有5 颗糖,吃了1/2(个),还剩多 少个?”如果把1/2 后面的“个”给去掉,答案是截然不同的。 一个字的差别,题里的数量关系就会大大改变。因此,老师平 常应让学生放松自己的情绪,让认真读题成为一种必备的生活 习惯,避免题目漏读或增加题目字数等情况。把握相关题目的 审核规则,如:看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观察题目是否存在单 位不一致等情况,深入理解重点字、词、句,重视括号里的相 关要求。在审题时应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字段理清其中的数量关 系,比如看到“多”、“少”、“倍”等字眼时,应考虑谁跟谁比, 弄明白比较的对象,然后再根据题意区分谁大谁小等,通过反 复推敲的认真审题方式,既能精准把握题意又能明晰题目里的 数量关系,最终用对解题方法[1]。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

  当精读或推敲等方式无法分析题目时,可以指导学生自己 动手操作。比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应用题:一瓶5 升的饮料,用200 毫升的塑料杯,连续倒了20 杯,问:饮料瓶 中还剩下()毫升饮料? 对此,老师可以让学生动动手在草稿 纸上以线段或圆圈等方式,先搞清楚倒出来饮料的毫升数(每 杯容量×杯数),然后问题就好解决了。对于一些抽象问题,在 审题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自己的想象 并合理做出取舍。如:将100 斤大米分别装在30 升容量的小米 桶中,总共需要准备多少个小米桶?(100÷30=3.3……),常规 四舍五入法是约为3 个,但生活实际上则应需要4 个小米桶, 因为剩下的那部分米,我们不可能立马吃掉,所以还需要一个 小米桶。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该类题型应使用“进一法”。所以数 学教学不能太过死板,应鼓励学生在认真审题的同时联系到实 际,活用数学知识增强审题与解题能力[2]。

  结束语

  总之,无论如何小学生在面对各类习题或考试的时候,注 重审题颇为重要。因此,在常态化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避免过 分强调标准答案形成形式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探 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答案错了也不用责备,先了解其解题 思路并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他的答案正确,培养其积累更多 审题经验使之成为学生备的审题习惯,提升审题能力才能事半 功倍。

  参考文献

  [1]林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及能力培养的研究 [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四)],2021:309-312.DOI: 10.26914/c.cnkihy.2021.036057.

  [2]吴翠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 学周刊,2021(32):129-130.DOI:10.16657/j.cnki. issn1673-9132.2021.32.06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