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家庭教育,误区,对策
  • 发布时间:2022-06-19 20:48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中凸显出的主要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纠正对策,旨在帮助各位家长正视家庭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助力幼儿成长,健全幼儿人格,提升其综合能力,养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引 言

  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基础时期,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其未来成长和发展,对于幼儿未来适应能力与道德品质起到直接影响。每位家长朋友都应该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充分了解自家孩子,打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以保证幼儿能够健康长大。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其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可见一斑。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几点明显的误区,对于幼儿未来成长不利,因而对该话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误区

  (一)家长溺爱使得幼儿能力欠缺。案例:在班级中有位叫豆豆的小孩在吃饭时动作缓慢,拿餐具时候感觉很别扭、很生疏,在游戏时动作也很迟缓,似乎发育存在一些不足。放学后经过询问其家长才知道,上幼儿园之前豆豆在外婆身边,吃饭穿衣等大小事务都是外婆和外公负责,是在回到父母身边之后才慢慢尝试自己动手。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当前家庭教育中一大误区就是家长的过分宠爱,认为幼儿年纪小,因此事无巨细全权包办,认为只要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可以学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养成,尤其在幼儿阶段养成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幼儿时期过度依赖家长,长大之后也会使幼儿养成胆小、自私等不良性格。

  (二)家长单方面爱护导致幼儿情商不足。案例:在领餐后水果时,其他小朋友按照队伍顺序依次拿香蕉,可东东站在零食桌前面精挑细选之后拿走了一个最完美、最大的。还有一次在课间,东东拿出几个巧克力球,老师开玩笑地问他可不可以分给其他小朋友,东东听后立刻将手中的零食藏了起来。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目前幼儿在家都是好几个家长一起保护、宠爱,在家中最好的东西都给最小的孩子,因此养成了孩子认为最好的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不正确的想法。在潜意识里,幼儿没有礼让、分享、协作的意识,只有自我享受,慢慢形成自私自利、任性霸道的性格。这样会导致幼儿慢慢失去“爱”的能力,久而久之可能在能力和智商上没有问题,但是孩子的情商却会很低,对于未来社会交往非常不利。

  (三)家长盲目追求成绩导致幼儿压力过大。案例:早上群群来幼儿园的时候迟到了,而且看起了很累,询问过后才知道,群群每天被家长安排了很多兴趣班,周六周日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对此群群感到很委屈,明明是兴趣班但是自己却一点不感兴趣。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对于幼儿期望过高,为了让自己孩子赢在起跑线所以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幼儿,但是家长却没有想到,强制性地让孩子学习各项技能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讲压力太大,且不是出自幼儿自己本心的教学行为只会适得其反,这样负面循环下对于幼儿能力培养极为不利,久而久之“兴趣班”不再具有“兴趣”,家长花了大笔培训费,效果且微乎其微。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提出一些不合理、超出幼儿实际能力的要求,使得幼儿在高压之下影响身心健康。

  (四)缺乏家长的充分陪伴导致幼儿内心孤独。案例:进行美工活动时,孩子们都在认真制作编织品,只有文文坐在一边,看着材料低头不语,偶尔望向身边的伙伴。教师低头询问文文想和谁组队,可以文文还是沉默不言,只是脸蛋微微发红。上述案例中的文文是因为缺乏家长的陪伴而导致内心很孤单,也缺乏交朋友的勇气。现阶段由于父母工作需要,孩子一般交给老人管理,但是幼儿需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和父母的陪伴。玩具和老人不能满足幼儿的陪伴和交流需求。母亲温柔细腻、父亲勇敢坚毅,这些来自父母的影响是最有效的教育要素。但是由于大多数男性承担着家庭开支的重任,因此经常忽视对孩子的陪伴。近年来,随着男教师的进入,逐渐缓解了幼儿教育中男性角色缺失的问题[1]。

  二、纠正幼儿家庭教育误区的几点建议

  (一)正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幼儿家庭教育,始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限制,家长将幼儿当做私有物品,明显和家庭教育准则不相符,因此家长需要纠正教育思想,正视家庭教育问题,尽量以自身为榜样,为幼儿创设良好生活环境,给予充分的关心与保护。进行教育时,家长要注意对幼儿爱好等进行了解,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其获得个性化培养。若是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举止,家长要明确态度,就是纠正幼儿,并告诉幼儿这样做不对的原因,从而让幼儿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家长还需要细心观察幼儿发生的微弱进步,及时给予幼儿鼓励,帮助其形成自信。让幼儿养成我反思的习惯,具备健康、阳光的心理。

  (二)积极培养幼儿综合素养。对于幼儿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对幼儿落实人格培养,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生活意识,不论行为还是说话,家长都要控制好尺度。幼儿家长要科学管理衣食住行,让幼儿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为幼儿健康三观形成夯实基础。重视幼儿心理发展,由于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接受度较强,对促进思想发生变化。而幼儿的内向心理则会使其产生不灵活等问题[2]。因此,家长需要找到幼儿外向心理与内向心理培养的均衡点,引导幼儿形成开朗的生理环境,提升综合素养。

  (三)通过和谐家庭气氛影响幼儿。家长要科学控制宠爱与严厉,家庭中的每位成员都要获得公平对待,特别是要给予幼儿充分尊重,父母之间要亲密团结,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防止对幼儿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家长还需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幼儿[3]。不论是哪种教育方式,或是哪一阶段的幼儿教育,家长都需要注重自身的行为表现,对家庭环境实施充分调整,体现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四)给予幼儿足够的陪伴。怎样良好教育幼儿是家长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话题。家长的陪伴是促进亲子关系、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父母的陪伴可以让幼儿形成很强的安全感,助力其敢于了解和尝试新鲜事物。父母的陪伴也可以促进幼儿兴趣爱好的培养。在父母陪伴和关爱下长大的幼儿,更有责任心,并且朝夕相伴之下父母也可以更加了解幼儿,对于长大后的亲子关系大有助力,并且了解其性格特点和特长,对于孩子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科学把控。

  (五)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奖励对于幼儿行为积极性具有刺激作用,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不能忽视精神奖励,家长在确定奖罚指标时,如果界限较高就会影响幼儿学习的兴趣,要保证奖罚可以充分吸引幼儿自主性,使幼儿在奖励推动下积极参与。若是幼儿存在思想上的错误认知,家长要及时进行纠正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让其正确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及时改正[4]。此外,要坚持寓教于乐原则,家长要为幼儿准备丰富多样的结构玩具,认真回答幼儿提出的各项问题,借助假期带领幼儿进入大自然中或是公共场所,在自然环境下拓宽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知识储备,家长在进行教育时不要盲目地传递知识,还需要发散幼儿思维,引导幼儿自主探索问题并进行解决,实现幼儿综合实践能力养成的目标。

  结 语

  综上所述,家庭是幼儿成长第一个载体,也是幼儿停留最久的场所,家庭教育作用非常明显,家长要主动发挥自身教育职能,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深化家长与孩子之间紧密关系,共同建立和谐家庭。

  参考文献

  [1]  王艳花. 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 家庭生活指南, 2021,37(12):73-74.

  [2]  蔡靖莉. 家校联合促进幼儿家庭教育效率的提升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下旬刊),2021(10):172-173.

  [3]  史会玲. 改变幼儿问题行为要从改变不良家风开始[J]. 清风, 2021(16):14.

  [4]  顾晓燕. 给孩子适切的爱——例析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与对策[J]. 好家长,2017(02):88-8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