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应用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科型教学游戏,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6-19 20:49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应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于是各种与学科特点相符的教学法应用在教学课堂上。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应用,以供参考。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学科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巧能力,还要培养学科兴趣,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才能为后续更深入的学科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学习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孩童天性,将游戏教学法融入教学课堂之中,并将其与学科特点相结合,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学科型教学游戏简述
1.1 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应用原则
如上所述,小学生有着显著的成长特征和学习特点,爱玩是其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天性与学习结合起来,使其兴趣转移,即从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对学习的兴趣上,才能对知识产生乐趣。这样的过程有助于摆脱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影响下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减少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也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下掌握知识点[1]。所以说,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应用目的就是紧密联系游戏与数学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释放天性,同时又能在轻松的游戏中快乐高效学习,还能促进学生情商、智商和学习技能的全面发展进步。
1.2 学科型教学游戏的特色
将学科与游戏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让游戏赋予了教育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有了拓展性、延续性、趣味性的特点。学科型教学游戏本身是为教学服务的,其基础功能与目的就是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成效的达成,而增强趣味性,则要求教师以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拓展两者结合的发展空间。具体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较少,学习方法应用也不多,学科型教学游戏往往能够很大程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将其拉入特定的思维环境中,引导学生顺应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展开游戏与思考[2]。
2. 小学数学教学各环节应用学科型游戏的实践
2.1 在教学过程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学科型游戏,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使其快速融入游戏中高效学习数学知识点。比如在教学“分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不同小组学生有不同题目,比如“和的大小”、“真分数”等,要求小组成员依次进行解答,直到解答正确再传递给下一个同学。这样的游戏过程不但强调个人能力,也讲求团队合作竞争,在无形的竞争刺激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全神贯注,积极解答,教师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以提高游戏开展的学习效果。
2.2 在练习巩固中的应用
学生练习的过程是知识巩固的过程,也是温故知新的过程,教师有针对性地将学科型游戏融入其中,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巩固知识的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训练“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将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引入其中,开展抱人的游戏,每次游戏都随机选择8 位学生参与。教师随机选择任一数字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反应进行游戏,比如教师念出“3”,那么剩下的两位学生就会被淘汰。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但能达到调节课堂气氛的效果,还能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强化记忆,保障学习的效果[3]。
3. 学科型教学游戏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措施
3.1 以学习内容为主,辅以巧妙游戏形式
教师在应用学科型教学游戏时需要注意,学科型教学游戏应该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走形式,也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应用价值将大打折扣。在进行设计时,教师要发挥教学业务的经验和教学智慧,设定游戏规则,使其更好地配合课堂教学。比如教学“人民币单位和面值”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其融入到学生日常购物的场景当中。开始游戏前,教师先教授学生不同面值纸币的换算方法,同时提前准备各种文具和玩具作为道具,学生踊跃参与进行角色扮演,如商店老板、消费者等,根据手上的小商品进行购买和找零的游戏,这样的游戏设定就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场景融入在一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还能产生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难题的意识,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3.2 巩固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合理导入游戏
如上所述,小学生有爱玩的天性,但在学科型教学游戏中,学生还要亲自参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沉稳应对问题,挖掘游戏应用的价值。比如在教学“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蛋糕,让学生在教师读出的分数要求下进行切分,而进入到通分的知识点时,学生切分蛋糕过程就会发现,在分子为 2,分母为双数时,被分蛋糕的学生实际上会增加相同的一块,那么很快就能通过旧的知识点理解通分的过程和应用意义[4]。
3.3 紧密联系生活知识与数学知识,产生直观学习感受
小学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问题,用数学解题技巧解决生活难题。比如在给学生讲解重量单位的相关内容时,发现一些学生完全不知道一斤和一千克的重量,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称量天平工具,让学生亲自感受,比如在实践中了解一支笔、一本书的重量等,让学生感知这些数学知识点是真实存在于生活当中的,有很强的应用价值,于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驱动力。
3.4 探究知识规律,激发竞争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引入学科型教学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游戏的快乐氛围下高效学习知识,以游戏过关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就要注意思考学生所要提高的能力,设计对应的问题加以解决,再联系游戏进行设置。教师只有明确学科型教学游戏的方向,才能确保有设计重点,游戏有针对性,且游戏与知识点更为契合。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会发现实际教学中学生常见的错误就是解题顺序的错误,经常无法理解括号的存在或是忘记处理小数点。鉴于此,教师在进行学科游戏设计时,就可以针对常见问题来设置。教师让学生分为学习合作小组,学生使用不同颜色的积木,代表混合运算规律,组内学生研究完成后,可用红色表示“+”,黄色表示“—”,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等,教师则发挥指挥的作用,板书如3(红)5(黄)7(蓝)8(绿)等问题,组内学生快速反应进行回答,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快速反应下形成数学思维,逐渐巩固易错的知识点,形成正确的思考习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科型教学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有着高度的契合性,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与学习规律,满足其学习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设计,紧密联系知识点与游戏规则,同时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游戏兴趣,使其发生兴趣转移,最终高效学习,提高能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秀梅. 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算,2015,12(10):37-38.
[2] 赵玉超. 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北方文学,2017,23(9):164-165.
[3] 孟寅可. 论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5,1(11):107.
[4] 钱鑫侃. 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学习,2016,2(3):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