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试析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小学语文,习作单元,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22-07-25 16:33

  摘要:本文从因势利导准确分析学生习作学情、创设情境启发助力学生习作表达、环环相扣优化设计习作单元教学、巩固成果完善单元教学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重旨在借助本文研究,为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参考,提高习作单元教学水平,探索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培育的习作教学模式。

  前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出现,是新课改精神在教材编写领域内贯彻的重要表现。与以往版本的教材相比,统编版语文教材新增设了一个版块——习作单元,在语文要素的导向之下将习作主题贯穿于整本教材当中,面向学生所提供的写作资源朝着密集化和聚集化的方向发展,这对学生习作链条框架构建、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习作能力技巧培育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部分教师接触部统编教材的时间相对较短,不熟悉习作单元,进而在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加强对习作单元教学策略相关问题的研究,则显得极为必要。

  一、因势利导,准确分析学生习作学情

  作为教师,在组织开展习作单元教学活动时,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深入到学生实际当中,了解学生的写作基本情况,准确分析学生的习作学情,在明确学生现有习作能力基础的前提下,针对学生习作的薄弱环节,有条不紊地设计习作单元教学方案,攻克习作单元教学难点,确保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习作单元教学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势利导。

  以五年级学生为例,经过此前《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国宝大熊猫》、《写观察日记》、《我的动物朋友》等习作单元练习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观察事物、搜集资料、介绍客观事物特征的能力,这为学生说明性文章写作奠定基础。同时,在实际中,不少学生会面临一定的习作困难,如“选题思路打不开”、“列提纲有困难”、“如何搜集选用资料”、“怎样恰当运用说明方法”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习作单元教学中逐步攻破这些困难。

  二、创设情境,启发助力学生习作表达

  教学方法是习作单元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必备要素,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偏好,满足小学生的能力发展诉求,则可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对习作教学目标达成、习作教学任务落实及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教学法在习作单元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围绕习作单元主题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中,强化学生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进而启发助力学生习作表达。

  例如:在《介绍一种事物》的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面向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事物,那么让你印象最深的事物是什么呢?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有何特别之处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可以激活学生的习作思维,让学生在交流表达中完成习作任务,习作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自然水到渠成。

  三、环环相扣,优化设计习作单元教学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新增的习作单元板块,对教授语文学科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获得理想的习作单元教学效果,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得各版块的功能效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单元整体视角下,将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等各版块内容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形成综合性的资源库,在分析学生写作学情的前提下,适当性调整习作单元教学顺序,提高各种习作资源的利用效率,落实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习作单元教学任务。

  例如:教师可适当性调整教学顺序,按照如下步骤开展习作单元教学活动:(1)阅读精读课文《松鼠》,用生动形象准确描述观察研究结果,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可使得学生更好体悟说明文特征;(2)讲解习作例文《鲸》,这与精读课文《松鼠》在描写对象方面一致,借助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鲸的特点,分析例文是如何对鲸进行说明描写,并罗列比较、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书写方法;(3)围绕“初试身手”开展教学活动,针对《白鹭》中第2-5自然段的内容,通过互联网、书籍等多种方式查找相关资料,改写文章;(4)阅读学习精读课文《太阳》,分析文章在写法上所运用的技巧方法,体会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使用好处,以便在日后写作中灵活应用;(5)学习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有哪些形式;(6)教学“交流平台”部分,由学生归纳总结说明文的写作方法;(7)教学习作,让学生围绕“介绍一种事物”进行文章撰写,将所掌握的说明方法运用其中。

  四、巩固成果,完善单元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在增强单元整组教学意识、准确分析学生习作学情、创设习作单元教学情境、优化设计习作单元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重视习作单元教学评价,以此来进一步巩固习作单元教学成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习作评价时,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践行适度原则,结合单元要素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还可依托图片对学生的习作作品加以评价,使得习作单元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对此,在学生撰写习作初稿之后,教师可在众多作品中选取某个作品,列举其中的典型片段,将此作为面向学生进行习作指导的案例。例如:在说明文习作单元教学中,学生会出现用词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如“地球和火星相差5500公里”、“雪狼重70公斤”等。此时此刻,教师则可以导入习作例文《鲸》,指导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技巧方法。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图表对学生的习作成果进行评价,从“选材(写什么)”、“组材(怎么写)”、“语言(写得怎么样)”、“创意(有新鲜感)”、“字数”、“错别字”、“标点”、“书写”几个方面入手,应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三种方式,突出习作单元教学难点及重点,促使习作单元教学评价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对于教师而言,要明确统编版语文教材习作单元的设置意图,以语文教材为基点,借助因势利导准确分析学生习作学情、创设情境启发助力学生习作表达、环环相扣优化设计习作单元教学、巩固成果完善单元教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充分发挥习作单元板块的功能,使得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蔡荣坤.让习作例文回归习作——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实践[J].语文天地,2022(05):57-58.

  [2]赵胜花,赵盛东.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深度习作教学策略——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J].教师,2022(09):36-38.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