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2.0时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 发布时间:2022-07-25 16:34

  摘要: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是无可非议的,从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2022版)的视角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新的趋势。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怎样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整合设计教学环节,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简要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随着信息2.0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蔓延”,教育领域也不能“幸免”。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而且还能够革新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综合兴趣和课堂积极性,促进初中生语文学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一、信息2.0时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和目标

  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区分“融合”和“整合”的涵义。“融合”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而“整合”则主要指的是将信息技术用作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指的是将信息2.0时代的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语文的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使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引导者、课程资源与教学情境相互统一、相互协调,并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信息化的处理与加工,打造信息化的教学情境,来彰显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包容性,以此来促进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

  二、信息2.0时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一)达成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情境的信息化

  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效融合,其关键点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达成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信息化,促进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根本途径。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灵活性和资源丰富性、共享性等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二)、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指的是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这一部分有效地融入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打造信息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创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并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进行自我建构,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小主人”。

  1.网络自主学习

  在网络信息化的初中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并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交互功能与小组成员完成自主、合作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自身的知识框架,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质。

  例如,在《古诗三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作用网络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①看视频,听范读。播放多媒体音频,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并跟读。②你来点评,我来读。随机抽选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点评。③你查阅,晓大意。指导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诗的背景和大意,并思考其内涵。④巩固提升。抽选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⑤拓展延伸。通过以上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模式的转变。

  2.网络探究学习

  网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语文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相对更为自由的学习活动空间,引导学生们积极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来促使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陋室铭》一则文言文当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获取对文章独到的感悟、理解,进而形成生动、活泼、有趣并且重难点凸出的一堂质量较高的语文课堂。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巩固提升这一教学环节中选择难度适当题目作为练习,让学生及时加固对新知识的认知。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还能够使课堂教育教学的氛围更加灵动、活泼,从而提升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

  3.网络协作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协作学习,引导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疑惑展开有针对性、协作性的沟通交流,并互相点评和纠错,这样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促使初中生之间进行有效地信息交换,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初中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完成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结构的创新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们只是被动的接收信息的“工具人”。为了改变这种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在课前制作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完成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结构的创新。

  例如,在《咏雪》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录制朗诵诗歌的音频,并加入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并结合文本内容提出问题,给出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思路,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丰盛的“果实”,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多元化的教育功能,创建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初中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空间,引领他(她)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探究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初中语文教师理清教材内容的思路,还能够拓展初中生的视野,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俞毅.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J].语文课内外,2020(5):26.

  [2]吴飞.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2020,17(20):74,76.

  [3]高春梅.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文渊(中学版),2020(6):88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