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探析

  • 来源:教学与研究
  • 关键字:口语,表达,能力
  • 发布时间:2022-07-25 16:36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养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通过深化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育,能帮助学生和他人进行更好的交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能够在汲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全面提高学生未来的竞争力。

  口语表达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借助口头语言,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观点与对事物的实际看法,从而构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模式,是人际交往中一项必备的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作为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是养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要本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实效。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1)对学生语言汇量的积累

  在学生交际交往的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形式需要以词汇量为基础,才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出内心的思想,实现良好的情绪表达。通过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化,为学生构建一个潜移默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合理的词语搭配,以积极的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具备独立思考的逻辑思维体系,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应用词汇的积累下,理解语言的意义,帮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理解、口语表达和情感沟通之间的积极作用。

  (2)对学生感知能力的提升

  汉语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每一个词语所表达的含义各不相同。不同的词语在多样的组合排序之下,形成了不同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掌握语言词汇之中积蓄的文化价值和逻辑顺序,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展开积极地遣词造句,让学生在不同的训练方式之中,实现规范性教学,减少语法中的错误和病句,让学生能够在优秀的语文素材之中,增强语境感知能力,加深阅读理解力。

  (3)对学生心理障碍的消除

  流畅的口语表达是强化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由于存在胆怯等心理,在交流时会出现紧张等问题,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存在显著不足。而通过对学生语文教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能够增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控,增强学生和他人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克服心理障碍,形成积极、健康、勇敢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尽管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给予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传统的口语表达能力上,大多延续了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方式。在口语教学中投入的时间较少,难以给予学生争取口语表达的指导机会。当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语法错误的情况时,教师主要采取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以解决学生的口语教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改变单一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

  (2)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在口语表达能力塑造上,部分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欠缺考量,整体推进缺乏针对性。在制定教师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采取了“一刀切”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育,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上部分语文教师只关注对学生考试要点的培养,在教学方向上存在偏差,无法给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纠正,导致语文教学发展滞缓。

  (3)学习积极性存在不足

  结合当前口语教学的实际表达,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和评价。但是,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缺乏积极鼓励,没有构建有效的沟通方式,导致学生对于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热度不足。同时,在教育角色定位上,教师无法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对学生成长的认知,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成效。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对策

  (1)创新教学模式,增进学生口语表达技能

  为了强化对小学生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深度培养,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创新口语教学模式,充分担当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充分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以互动性的课堂教学举措,达到对学生口语表达意识的积累和培养。第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意识的塑造,创新教学实践局面,以实战化的教育模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进语文口语教学的实效性。第二,教师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兴趣方向和精神世界,加深对学生教学方式的探索。通过制定明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趣味化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第三,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在知识的吸收上,树立自信心,以更加新颖的教育举措,帮助学生获得健康快乐成长。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案例中,为了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分步骤”的话题式教育方式,将口语交际分为“尊重”“聆听”“表达”“即兴”“语言”等维度,紧扣基础维度词语,开展多样化口语表达。如围绕“长大以后做什么”这个话题,以多媒体情景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集中作答等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加深口语表达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口语表达积极性和互动性。

  (2)强化语言实践,提高生活化素材引导

  在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塑造中,教师队伍综合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为此学校教育管理者应该着力组建一支专业的语文教师队伍,通过积极的口语表达,引导学生掌握足够的日常词汇,除此之外,还应引导教师提高对口语表达素材的引导。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文语言词汇的积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诗词的积累,使学生在未来的表达中,获得更加准确的想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和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其次,以“身边的小事”等口语表达话题,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提高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细微的口语表达话题中,培育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以此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中,为了增进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教学情景”“学习文明用语”“示范交际行为”“拓展教学延伸”四个方面,让学生能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达到学生口语表达的实践,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化的举措中,具备更加清晰的逻辑思维和发展认知。

  (3)融入教学实例,丰富学生口语表达技巧

  在语文课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凸显的两大基础特点。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教育内涵的深化,重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体验,在互相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增进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口语的基本技能,在语音、语调、音长的塑造下,赋予学生口语表达的深刻情感。其次,要提高学生对口语表达基本需求的掌控,要求学生在沟通中做到清晰、流畅、响亮、礼貌,通过多种教学实例,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例如,在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的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讲述亲情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讲述故事、发表看法。逐步改变“口语交际”相对薄弱、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父母对于子女的感情,让学生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生活经验和日常观察的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口语表达之中,做到有理有据、入情入理,以客观的口语表达技巧,使学生能够掌握流程表达的技巧和核心,以行之有效的培育举措,推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综上所述,语言文字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而在口语表达能力的塑造上,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出极大的重要性。为了避免在口语教学中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升,特别是要在语文学科知识、教学理念等视角上出发,针对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上开展积极的培育和引导。

  参考文献:

  [1]朱冬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考试周刊,2019(68):21-22.

  [2]吴环娇.以口语表达能力为核心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家长周刊,2020(4):26.

  [3]杨玉国.小学语文教学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探讨[J].语文建设,2021(14):69-70+80.

  [4]王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7):2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