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核心素养,初中,语文
  • 发布时间:2022-12-25 16:30

  核心素养对初中学生的个人成长非常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各类教学内容均是为了达成核心素养的教育指向。教育界对核心素养越来越重视,并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应从阅读和写作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从大量的语文学习中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具备适应终身发展的能力,提高个人的基本素质。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学生个人的发展,使其形成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然,在体验式的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会变得更为简单,这是因为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同时采用模块化的教育方法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按照不同的单元把不同文体的内容进行层层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模块进行体验式的阅读和想象。

  1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的必要性

  体验式阅读是目前一种比较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深受教师的喜爱,因为体验式阅读能够让学生获得非常直观的感受,因此,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在语文学习的进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常会把贯穿于学生所有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载体,体验式教学可以弥补学生直接阅读的不足,并能够让学生以共情式的学习方式接受初中语文学习的内容。

  1.1 强化阅读主体性,体验文章内容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发现,学生虽然理解字词意思,但是却对语文课文的发生背景、时代特点不甚了解,有的时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理解文章的创作初衷,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通过体验情感和作者的经历,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体验式的阅读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学生多年的积累和成长中,大量的语文知识已经为学生阅读语文素材,理解语文内容,理解教材中的深意打下了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难度虽然有所增加,但只要学习基础牢固,就能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体现出一种更加深入的学习观感。结合一线教育经验,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发现,如果能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使其学习主体性得以提升,学习的差异能被弥补,教师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体验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语文课堂上的主人,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借助有效的学习分层,动态掌握现有的学习进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互相尊重的关系,从而能在学习中更好地联想生活和阅读内容之间的关系,更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开展语文阅读活动。

  1.2 为教师分层教学提供基础

  在现有的教学进程中,由于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若想让其更好的体验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掌握阅读的技巧。在学生的阅读和体验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的差异以及对事物看待角度的不同,阅读时深入探究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学生为了更好地体验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正确地掌握阅读的技巧,在思考阅读方式感受阅读体验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可以用体验式阅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有更加主观的感受。比如,对同一篇课文的理解,学优生可能会对本篇文章的内涵的情感理解非常深刻,但是学困生和学习中等程度的学生,则可能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存在一些问题,有时会因个人的生活经验而受到局限,教师需要想办法让学困生和中等生也能体会到文章中的情感,并且能够更好地体验语文阅读内容,体验式阅读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在自己已有的层级上尝试突破。

  1.3 唤起学生内心的丰富体验

  体验式阅读能唤起学生内心丰富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体验式学习的效率,会为教师提供更多教育教学的契机。事实上只有体验式的学习,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好的感受,营造阅读环境,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完善现有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内容,教师已经完全改变了以往满堂灌和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有效的阅读教学情境。在娱乐的同时,学生在阅读体验的时候获得了情感或美的享受,又能够适应教师所构建的教学情境,在新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为明显,教师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与此同时学生能够把自己带入到语文学习情境之中,语文阅读材料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仿佛进入到文章的世界,从根本上提高了自己阅读学习的热情。基于此,教师对语文阅读的指导,能帮助学生实现语文阅读场景体验,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拓展情况,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中快速的体验文章情感,并且能够了解作者更多的知识,学习作者的生平简介和人生经历,由教师讲解,学生静心聆听。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能使学生在体验式阅读学习的同时,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乐在其中,愿意主动地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各类学习内容。

  2 核心素养下提升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由于教师希望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在现有的学习进程中,很多学生,对体验式阅读的方式并不是非常熟悉,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引导,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不是非常顺利,常常导致其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比如,有的学生不能完全体验文章中的深意,或者对文章所处的时代很陌生,因此,在对语文文章进行阅读指导的时候,教室应该播放一些比较经典版本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的内心中被激发更多的情感共鸣,体验课文中的内涵。

  2.1 营造积极的体验情境,唤起学生内心情感

  体验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阅读内容和阅读材料都能够通过视频和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在音乐渲染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好的学习体验,也因此被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对教师而言是一件更加简单而轻松的事,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搭配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作品,激发想象,获得知识和体验。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发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内心情感需求能够被满足,那么体验式的教育情境,就能够帮助学生满足自身的情感,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学生才会真正把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因此,情境营造对语文学习的意义是较明显的。因此,很多多媒体教育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多媒体具有文字、图像、声音等多样化的特点,并能将这些功能融为一体,因此特别适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被用作引导学生领悟道理、体验情感,满足学生对情感理解的需求,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2.2 通过体验阅读实践,深化语文学习认知

  由于教师已经发现核心素养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具有极为显著的教育效果,而体验能够帮助学生亲身经历,认知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敏锐的觉察阅读内容,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刻的感悟,这种从读书内化和实践外化相结合的教育切入点,为教师展开,语文阅读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入手点。于是,初中语文教师倡导读写结合、物形结合,认为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把阅读的对象内化情感、促进具象化,从而能使学生和课文之间的互动更加顺利。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对课文本身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但教师不能直接把这种理解以灌输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而是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和体验的机会,这就是体验的内涵,在实践中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得以提升的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更好的学习情境,并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体验机会,很多文章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却能够从中领悟出比较深刻的人生道理,为让学生体验文本的情感和深意,凸显文本中的情感内涵,了解文本的细节,描写内容,感受文本中的深情,教师应该既要组织学生观看教育素材,又能利用更加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激情,促进思维和灵感的碰撞,促进情感和体验的互动。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发现,学生特别喜欢借助语文学习完成角色扮演,在语文活动和趣味游戏的体验中,初中语文教学的角色扮演成为一种很重要的体验模式,学生为了能扮演好课文中的角色、理解人物的情感,会反复多次研读课文,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角色的内心发展变化,挖掘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有的时候,学生为了能够演好一个人物,还会在课后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并能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思考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或者特定的行为模式,有的学生还会回到家中和父母讨论这些特定的人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后会借鉴并体会。因此,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进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能让学生成为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主探究的人。同时,初中学生还可以利用不同的渠道与自己的小伙伴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排练语文课本剧。教师需要做的是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有新的体会,并能合理地品评学生目前的表演,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快乐和幸福感。还有的学生会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示,发现书中的人物有很多具体的情感和思维的转变,与自己某个阶段非常类似,这种似乎找到同类一般的共鸣感对学生的学习也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抓住学生的学习心态,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爱上语文,学会体验式的阅读。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文时,教师本着让学生实践和感知的目的,使学生在人生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还可利用思维导图或图表的形式为学生找到文章中的重点内容,梳理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请学生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到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和人际关系线索,编排与课文相贴合的舞台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与学生达成互动,比如在学习《将相和》时,结合作者的实际描写,就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就能够在舞台剧表演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2.3 将体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实现深度学习体验感

  体验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能够实现深度学习,这是很多教师通过大量教育实践得出的结论。教师发现,虽然在考试的过程中写作占据很大的比例,但是还是有很多初中生觉得无话可说,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真情实感,学生的写作非常单一、单调。而事实上,写作训练是学生学习语文所能使用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失去了对语言表达的能力,那么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便不够凸显。据此,学生在进行语文体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会特别关注自己对知识的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教师也希望能够把体验作为学习主体,反思和判断的标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若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将是最好的学习效果。于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常常激发学生,将自己的灵感融入语文教材之中,认为学习主体的内心生活、体验互动与学习意象均与阅读材料有关。只要学生能够把自己放到语文学习内容之中,成为语文课文中的一员,就能够在教师的带动之下实现体验式的学习,并能够更好地把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很多语文教师都发现文章能够引发学生深入的体验和思想共鸣,而在文章中学生如果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人生中的美,就能够达到深度理解的效果,这为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完成写作输出都提供了基础。教师采用启发的方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巧妙地让学生在写作的同时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用一些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课文中的画面,使学生能够在内化知识之后闭上眼睛,聆听和想象课文中所展现出来的景象,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结合自身的现实经历,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在学习鲁迅所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鲁迅的特殊意义,并且能够将一些看似无心的问题作为激发学生阅读期望的线索,为学生概括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中心句和总结句,将一些蕴藏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若隐若现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之中找到文章中的亮点、难点、疑点和兴趣点,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展开阅读,实现对阅读的全面体验。广大人民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时,常通过体验阅读的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鲁迅童年时代和学生时代的一些特殊境遇,然后让学生生发情感引发共鸣,利用写作的形式来写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生感悟。

  3 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中的体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积累,日积月累才能够达到理想的阅读体验效果,不能一蹴而就。从小学阶段一直到初中,学生经过多年的积累,慢慢学会了体验语文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内容。在初中阅读课堂上,教师将教学任务和教学情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应谨记教育教学的思路,在创新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完善语文阅读和知识建构,并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之下,阅读体验能指向学生的教育情境,又可将语文阅读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语文学习的实际过程。

  本文系甘肃省“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模块化与体验式阅读教学有效融合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06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水洛中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