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发表意识的有效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习作教学,培养
  • 发布时间:2022-12-25 16:3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素质教育下,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写作本质上来说可以看成是一种公众的言说,通过发表可以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并且在发表模式下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写作的内容,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小学生在写作时较为敷衍且对写作的兴趣不高。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作文是自己的隐私并且认为自己的作文只有自己和老师能看见,所以写得不好也没有关系。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既站在写作者的角度又要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给学生提供发表机会,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侥幸心理。让学生在发表中逐渐发现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并以此激发学生想要写好作文的动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荣誉感和竞争感的交互下注重写作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 以发表意识为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需要是指人类行为的内部推动力,人类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可以排成五个层次,而以发表为教学核心的作文教学符合了小学生对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文章发表后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的肯定、同伴的肯定或其他人的肯定,这就是他人对学生的尊重,而通过多次发表和多次的肯定,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可以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推动力。马斯洛认为社会上的所有人(除了少数病态的人)都有对自尊和他人的尊重的需求以及欲望。而这些需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实力、胜任、优势、成就时的欲望,二是名誉或威信的欲望和对赞美、注意力、重要性的欲望。

  教师基于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展开作文教学时要尽力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实力需要、成就需要和自信需要。在荣誉感和成就感的推动下学生可以感受到发表作文所带来的快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到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唤醒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语言表现的热爱。他们可以在驾驭语言、创造语言的乐趣上实现自我实现。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不再是为了应付教师的要求,而成为学生的需要表达这种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是具有灵魂的而非敷衍的。学生可以在班级中用作文来说话,也可在发表中用作文实现语言自由,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持久的写作动力。

  1.2 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提出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要让学生乐于表达,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作文主题多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那一刻,我长大了》、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是《我的拿手好戏》、第八单元的习作是《有你,真好》。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大多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要把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记录并变成文字再现在读者面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学生的写作核心目标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基于这一点,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让学生在发表自己文章的过程中做到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同时学生想要发表出更加优秀的文章,就要在写作中重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还需要积累写作素材。在多次发表后,学生的习作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 培养学生发表意识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当中指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不能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对于写作的认识还停留在满足教师的写作任务上。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有学生对写作学习认识不深刻的原因,还有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作文教学内涵的原因。

  教育研究学者指出,如果能从一开始的作文教学中就强化学生的发表欲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上成才有很大的用处。并且教育学者还指出,发表意识要先于写作技能之前根植在学生的大脑中,文本的生命在于流通也在于读者的阅读,要经常让别人阅读自己的文章,这样才能让自己处于和他人的交流当中。文章发表的过程也是和他人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那么学生的言说就会增值,这样学生在下次写文章时可以写得更好,而学生的语言生命也会越来越有光彩。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让学生用投稿的方式展开写作,可以让学生的文字被更多的人看到,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想要发表文章的欲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地感受到作文的用处,这样学生在发表作文时可以感受到自信、尊严以及快乐。

  3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发表意识的策略

  3.1 多渠道提供发表平台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不仅要学会写作,还要感受到作文的意义。作文不仅是写给老师看的也是写给大家看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作文是被尊重的,自己的写作是有价值的,是被需要的。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唯一的读者,这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大,为了提高学生的发表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平台进行发表。

  (1)在每天的早读时间或午休时间教师可以举办美文欣赏活动。在这一时间段教师可以自主挑选一篇值得分享的作文,让作文的作者念出来让大家一起欣赏美文。除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同学中写得好的作文以供大家欣赏,在读作文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感情地朗读自己的文章,而听到的同学要在他人分享完后阐述自己从这篇文章中学习到了什么,自己认为这篇文章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听的同学从其他同学的文章中吸取经验。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作文集。学生要把自己写的每一篇作文通过摘抄或剪裁下来的方式制作成一本作文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自己进行编辑排版,为了让自己的作文集更加美观,学生还可以找人作序,可以找生活中文笔好的长辈,可以找老师,也可以找班级中作文水平好的同学。在写序之后要自己对作文集进行设计,在每学期的期中或期末,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集进行展示,看看谁的作文集制作得更精美,制作得更有创意。选出了最有创意的作文集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此作文集当中的几篇文章进行发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极大的创作兴趣。

  (3)制作班级周报。在每次布置完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习委员在固定的时间搜集学生的作文作为班级周报的素材。教师还要把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如三个学生为一组,每周由不同的小组负责制作本周的班级周报。在制作班级周报时,小组成员需要从学习委员那里获取收集到的本班同学的作文,小组成员可以自行选择优秀的作文进行编辑排版,然后发布在班级周报上。教师要注意每一次在班级周报上发表的文章都要来自不同的作者,要让班上的所有同学都有机会让自己的作文发表在班级周报中,通过这种模式督促学生在写作时关注作文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作文发表氛围,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努力写好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4)构建线上发表平台。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班级公众号,在班级公众号上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投稿,把自己的文章进行排版编辑,然后发表在班级公众号上。除了学生自己发表,教师也可以不定期地发表自己在批阅作文时读到的优秀作文,通过这一形式把发表途径扩展为线上,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发表意识。

  3.2 适当分层激励学生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发表意识时要欣赏每个学生,要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学生,让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发表的可能。部分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在写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类学生大多只能跟在班级的末尾。通常老师的关注点在写作水平好的学生身上,很多时候此类学困生都成为老师忽略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他们变得不仅不喜欢作文反而更加害怕、逃避发表作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时要更加关注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在选择发表的作文时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只在语言上进行鼓励,还要在行动上支持他们。教师可以多找机会发表这类学生的文章,在发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要指出他们在作文中写得好的地方,要给予学生发表作文的信心。在发表完作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作文,并让学生从作文发表中获得成功感。

  在学生发表作文之后,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具有写作潜能的,只要肯努力、只要肯用心就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制作作文张贴墙,在作文张贴墙上连续发表写作水平较差学生的作文,当这类学生的作文频繁上到作文张贴墙被其他同学所欣赏时,学生的学习欲望会更加强烈。这时教师再指出学生在写作中的不足,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完善改进,当学生有进步之后教师还可以在作文张贴墙上标注红心,表明此学生的作文有进步值得大家阅读,通过此方式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动力,从而提高作文学困生的写作水平。

  对于本来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把他们的文章推向全校。如有些学校具有校内刊物,教师可以把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所写的作文推荐给校内刊物,在校内刊物发表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作文再次进行编辑和细化。校内刊物由全校同学阅读,发表在校内刊物上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且通过每次发表前教师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改善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从而提升写作水平。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时要以“以学定教”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教师的鼓励下长久地保持写作的动力。

  除此外,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展开积分活动、稿费活动以及评奖活动等等。积分活动是指在班级内发表一次活动积一分,在校园刊物上发表积四分,在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后进行一次积分的汇总,按照积分的排名教师准备相应的奖励。稿费活动是指当学生的文章进行了发表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稿费,但这一活动教师需要在班级内制作水平较高的班级刊物,只有在班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才能够获得相应的稿费。评奖活动是指教师可以准备“作文能手”“优秀作家”等荣誉称号,如果能在班级中发表作文十次以上就可以获得“作文能手”的称号;如果能发表二十次以上可以获得“优秀作家”的称号。一个称号就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教师可以准备奖状颁发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荣誉感。

  3.3 优化作文发表模式

  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写完后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广的读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作文发表的时效性、扩大学生的发表面。为此教师可以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个作文本,小组中的成员要轮流在作文本上写作文,以每个组员都写了文章为一个轮回。每完成一个轮回小组成员都要对作文本当中的文章进行互相评价,同时还可以展开自评、家长评价以及老师评价。在家长评价中小组成员可以请各自的家长展开阅读,并在下面写上阅读了这几篇作文后的评语与感想,在家长进行了评价后,小组成员要把作文本拿给老师,让老师展开评价。最后小组成员可以随机挑选一个小组,请另一个小组的成员对本小组的作文展开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读者不再仅限于是自己和老师,还可以拓展到小组成员、全班学生以及家长,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有重要作用。

  轮流写作的意义是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搭建一个作文发表的平台,并且在同类型的作文训练中可以通过轮流写作来进行横向对比,学生可以在写作时借鉴其他同学的作文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并且通过小组成员共用一个作文本并让其他群体展开评价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互。在评价中不仅有鼓励、欣赏、交流还有批评、借鉴等多元化的因素,这样可以在提高发表时效性的情况下,提高作文发表的反馈速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展开家长交流会,在家长交流会中教师可以给家长展示学生的作文集并且让学生展开现场发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摇号的形式抽到哪名学生,哪名学生就要在所有的家长面前阅读自己的文章,学生要大声地朗读并说出自己写这篇文章时的感想、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和读者进行交互,从而提高作文的发表质量,激发学生想要写好作文的激情。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以发表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这对于教师创新写作教学模式也有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渭南高新区第三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