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沥粉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美术,教学
  • 发布时间:2022-12-25 16:37

  引言:沥粉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绘画的一个分支,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美术的表现方式越来越多样,沥粉画逐渐被许多人遗忘,近年来,随着美术界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研究增多,沥粉画开始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理解。小学美术作为学生接触和学习美术的初级阶段,接触和学习更多的美术形式对其提升美学素养非常重要,沥粉画作为传统美术形式中的一块瑰宝,在小学美术学习中融入沥粉画的相关教学知识非常重要。本文从沥粉画的基本概念及其创作流程与技巧着手分析了这门艺术形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最后对其开发与实施的策略进行了简单探讨。

  1 沥粉画创作简述

  1.1 古代沥粉画制作的基本创作概念

  沥粉画作是作为我国传统古代传统装饰纹样艺术上的另外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常常是在传统宫殿、庙宇中的装饰图案布局制作中被正式采用,主要通过以立体图案的金线或白银线作为基本作画材料媒介而设计创作绘制出一些富有线条趣味的装饰画,这几类的装饰画作往往给予人一种以端庄典雅,华丽高贵而并不那么媚俗和妖艳的高雅艺术感受,经过艺人们的长期创作与实践创新,沥粉画在木雕工艺、泥塑制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出土的古代文物为此提供了大量佐证。从传统沥粉画作品及现代沥粉画创作表现方式来看,沥粉画与其他美术创作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作画媒介及其表现风格两个方面。首先,沥粉画是要以凸出的线条来作为表现媒介,色线与色粉之间的界限也必须依据这些线条而被区分开来,作画之时把沥粉材料直接从作画工具的口中沥出来,然后再由专业画匠师傅根据画面整体及作画工具布局来加以均匀细致地涂抹,调配好沥粉材料也是作画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次,沥粉画与传统绘画不一样,其强调的是画作的装饰作用与效果,沥粉画从出现发展至今对民间艺术的借鉴颇多。

  1.2 沥粉画创作的一般流程与技巧

  现代技术与材料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沥粉画的教与学变得更加简单,对一些绘画初学者来说,通过一些简单的沥粉画绘画练习对其色彩认知、空间布局及绘画手法的学习有较大帮助,但在一些装饰要求较高的沥粉画绘制中对相关创作流程及技巧的要求非常高,而总体上创作沥粉画的流程与技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首先,将需要绘制的图画拷贝在特制的画板上,根据铅笔或炭笔所绘制的草图初步形成画作的整体布局结构,用乳白胶等材料在画板上绘制出粗细不一的线条。其次,根据图纸布局来调制所需要的沥粉的色彩、黏稠度等。最后,将沥粉及其他色彩均匀地涂抹在由粗细线条所切割的局部区域,再用毛笔调金、银粉来描画线条,使得整个画作具有立体感。

  2 沥粉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小学美术教学是爱好美术的小学生的“家”,在这个群体里的小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流学习,在教师一定程度的引导下学习并体验到美术的魅力,既能提升自己的绘画知识与技巧又能全面提升小学生关于美术的艺术修养,对全面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而现代沥粉画的发展与应用在拓宽学生认知视野、改善学生的绘画习惯、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及培养学生的艺术品格上对促进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具有较大的优势。

  2.1 拓宽小学生的认知视野

  普通的美术绘画所需要的材料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沥粉画所需要的材料种类较多,学生自主选择应用的空间较大,尤其是一些沥粉的色彩调制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他们后续美术学习及教师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沥粉画的材料多、制作方法具有较大的特异性、绘画的手法较多,对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而言,早些接触到艺术的多样性帮助他们跳出传统美术绘画的工具限制,对其拓宽视野、大胆创新非常有利。

  2.2 提高小学生的色彩感知力

  沥粉画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具有极大的张力,色彩的搭配和组合变化多端,其艺术表现形式非常大胆,一些传统艺术形象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来展现出不同的品格,在色彩渐变、对比中帮助小学生体验到色彩的魅力,尤其是一些极具创新性的色彩搭配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通过给小学生提供形式、种类多样的沥粉画创作机会,帮助他们更加充分全面地理解和学习色彩的知识,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小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对其今后的美术学习与艺术创作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3 重视培养小学生绘画的基础

  沥粉画艺术的绘画创作基本流程知识与表达技巧对整个绘画创作的整体顺序要求普遍较高,随意地调整一下绘画创作顺序往往就会造成孩子无法独立实现自己绘制成一副完整沥粉画艺术作品的这些基本创作要求,小学生的绘画好奇心极强而绘画自控力极差,很容易因此受到外界条件的直接影响,但通过课程教学不断练习和强化他们的规则意识,对其心性地磨炼与提升非常有利,长期的学习与训练能够养成小学生规范化意识和好的绘画习惯,进而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艺术品格。现在沥粉画的创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小学生能够相对全面细致地掌握绘画的技巧,在体验获得感的同时加深对美术这一艺术分类的体验,对小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非常关键。

  3 沥粉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策略

  3.1 全面指导小学生掌握沥粉画的艺术要素

  首先,要开展沥粉画的历史渊源教学,帮助小学生了解沥粉画的由来及其发展中展现出来的具有知识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小学生学习沥粉画的兴趣。一方面通过对沥粉画这一传统艺术类别的讲解实现了艺术的传承,另一方面小学生通过了解沥粉画的历史演变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绘画的艺术及其精髓所在。其次,加强对沥粉画制作要素的讲解,课程设计与安排上要关注到这些制作要素对小学生学习和掌握沥粉画绘画技巧的重要性。一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或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来对沥粉画的制作要素进行全面细致地讲解;二是通过鼓励小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帮助他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掌握关键的制作要素。最后,加强对沥粉画制作技巧的教学,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关于制作技巧的教学内容对小学生深入理解沥粉画非常有利。一是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来对沥粉画的制作技巧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使小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记忆;二是要鼓励小学生多动手实践,在具体的绘画实践操作中加深对沥粉画制作技巧的认知。

  3.2 注重实践教学帮助小学生提升绘画技巧

  实践教学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更加全面地掌握到沥粉画的绘画技巧,对小学生提升美术素养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强关于沥粉画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注重沥粉画绘画技巧的教学,尤其是对沥粉画制作的顺序教学要求做到细致严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漏都会导致作品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课程教学环节要注意到学生自主绘画实践,通过为小学生提供必备的工具来鼓励他们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沥粉画的实践创作,让小学生能够在自我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绘画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对其绘画技巧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最后,小学美术课程实践教学要注重课后总结,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及学生绘画实践操作的总结来帮助小学生加深绘画技巧的认识,在总结交流中关注到其中的重难点,从而提升自身的绘画技巧。

  3.3 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差异性绘画教学

  小学生的个性非常突出,其在绘画上展现出来的天赋各不相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沥粉画教学必须要关注到个性发展而采取差异性教学,避免出现工厂化教学,导致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古已有之,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时期抓住小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拓宽学生的成才之路是为小学生成才提供的必然保障。在沥粉画教学中也应该重视个性发展与差异性教学,一是小学美术开展的课程教学要全面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个人能力及其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绘画指导工作,避免采取大纲式教学计划导致一些个性突出的学生受到抑制,不利于开展沥粉画的教学。二是在对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全面分析之后,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做到有的放矢,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分组,然后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小学生学习的需要,不断促进每一个小学生绘画技巧的提升,为其艺术修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3.4 鼓励小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并大胆创新绘画

  创新是艺术可以不断发展进步的关键,沥粉画在历史的长河中地位的弱化正是由于创新不足而致,新时期沥粉画开始受到重视并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得到广泛关注是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艺术的最佳时机,而创新不是无目的、无根据的创新,必须要在欣赏和掌握优秀传统作品的前提下来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创新活动。首先,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多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更多地展示和讲解一些优秀的沥粉画作品来帮助小学生体验到这种美术形式的魅力并掌握相关的制作要素与制作技巧。其次,通过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来激发小学生创新的活力,鼓励他们多思考多发问,在思考问题并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传统的绘画要求与绘画技巧进行必要的研讨,在具体的沥粉画绘制实践中来进行一些技巧上的创新,不断赋予沥粉画新的生命活力。

  4 感知沥粉画独特的创作美

  4.1 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用感官体验沥粉画的独特

  在多种文化情景创设中来认识艺术和学习美术知识沥粉画所特有强烈的浮雕艺术感,深深地吸引了着这些孩子们,让孩子们也兴致盎然,跃跃欲试。在“走进沥粉画”这一课绘画教学中,学生们同时还发现了画面上还有一条条横线“粉线”,他们觉得很奇怪,这又是什么东西,怎么才能弄上去的啊?同学们都有所顿悟:“像真的麦秸出现在画面上一样!并且麦秸是金黄色的,贴的金粉也是金色的。”笔者也接着鼓励同学朋友们:“想不想试一试呢?同学们都等不及了吧”并笑着解释并说:“学习中沥粉可是手上功夫!要根据构图要求使沥粉材料从工具口中沥出在画布或画板上。这可看你们的喽!”笔者告诉过他的学生,“沥粉画”的这种特殊的美观效果之独特妙处则主要体现在于其高的凸出状物面,具有较强烈的浮雕感,并更适合于在它的上面嵌贴各种镀金、银箔、上色材料等。

  4.2 结合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营造沥粉画下的校园美

  作为“沥粉画”课程教学实验及艺术实践系列活动课程是小学生所喜爱使用和特有的美术表现形式材料之一的——沥粉,可以更直接有效地融入进小学学生心灵,营造校园沥粉线条之美。看着一幅幅沥粉画用着它那独特的和新颖的现代的绘画艺术技法表现形式,笔者将沥粉课程运用到了小学美术特色教学课程中,在“高耸的哥特——米兰大教堂”这一节沥粉课程中,笔者先让学生欣赏米兰教堂的特有的花窗后,先改变沥粉工具和材料,开展利用亚克力材质的玻璃板作为沥粉画的底板,用金色沥粉做出了别具风味的米兰大教堂花窗边框,再加以颜色,将一幅幅作品挂在教室的窗边,透过阳光,这样的半透明沥粉画显得别具一格。

  4.3 强调沥粉的文化性,引导学生提升沥粉画的艺术感受

  学生提高审美的情操,引导绘画学生去获得此种艺术的感受美,注重陶冶绘画艺术学生去提高自身审美上的思想情操,引导绘画艺术学生自己去创造获得的这种独特艺术的审美感受,沥粉画艺术作为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一种属于它独有的艺术上的感知美与创造之美,它作为任何一门现代绘画和工艺学科是非常的难得的,是一项具有绘画艺术高度自主性、可操作性、开发空间的多元和高度智能性特点的设计工艺。同时它又都是以其自身独特而又优美典雅的艺术装饰设计、造型手法与装饰工艺效果,和以其具有浓厚风格的浪漫、典雅的欧洲古典的家具艺术装饰及设计的风格趣味,给予了人以无穷的、愉悦的视觉艺术享受。

  通过教师们组织开展这样一系列小学美术教学体验课,学生们从中也能够初步地学会并主动地去亲自体验,感受和观察到一些不一样沥粉画,将其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让学生们自主发现自己的身边的确也会存在有大量这样那样一些美的自然生活,他们甚至开始真正地主动去亲身投入于这些环境艺术生活和自然美的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环节中,把艺术教育体验和艺术环境体验相结合,真正地去体验成为自己的审美教育空间真正的主人。

  5 结语

  沥粉画也是我国目前传统民族艺术绘画当中重要的一个小分支,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美术的表现方式越来越多样,沥粉画逐渐被许多人遗忘,其沥粉画自身具有独特的特点,艺术性水平非常高,小学美术作为学生接触和学习美术的初级阶段,接触和学习更多的美术形式对其提升美学素养非常重要,沥粉画作为传统美术流派中的一块瑰宝,在小学美术学习中融入沥粉画的相关教学知识非常重要。通过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开发和实施沥粉画教学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绘画技巧,提升其艺术修养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要在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的指导,鼓励小学生参与更多的美术实践。

  (作者单位: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