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落地成“果”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科技,经济,发展
  • 发布时间:2023-01-13 12: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并不天然就是生产力,必须把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落地落实,才能真正发挥科技的作用,真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真正造福于民。而从科技成果到生产实践,中间尚需一个转化过程,这一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决定了科技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生产力。当前,我国高校院所科研实力蒸蒸日上,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四川高校院所众多、科研实力强劲、硕果累累,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必将极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促进四川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生产实践转化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此,四川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和模式。比如,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由纯国有改变为单位、个人混合所有,并且将“先转化,后奖励”改变为 “先确权,后转化”,解除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极大地提高了职务发明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这一办法后来在全国8 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进行推广,为全国科技成果转化贡献了四川智慧。再比如,试点职务科技成果在转化前全部或部分不纳入国有资产清单和管理信息系统,当前成都中医药大学已形成职务科技成果退出国有无形资产管理清单。此外,四川在科技成果评价、科技金融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数据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一成效——2021 年,四川技术合同登记达18497 项,认定成交额达1396.7 亿元。

  四川科技成果转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科研与生产“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科研成果依然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在体制机制方面,操作性强的细则不明确,科研人员想转化但又不知道如何做,或担心操作过程中会不小心“踩线”,导致许多在政策上允许和鼓励的事无法落地。在资金方面,中试资金不足。中试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前的最后一步,但这一步所需的资金也十分巨大,而且伴随着很高的风险,因为中试不成功就意味着资金都打了水漂。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方面,转化平台体量不够大,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科技成果评价行业不成熟,服务能力和规范化都有待提升,技术经纪人缺乏,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还懂政策法规的技术经纪人更是凤毛麟角……

  科技成果转化并非一条坦途,中间充满了不确定性,“无限风光在险峰”,最好的风景属于最勇敢的攀登者。随着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相信将有更多的科技之“花”转化为应用之“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