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如何打造支柱产业
- 来源:四川省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欠发达地区,支柱,产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1-13 12:23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国民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不断向中国式现代化迈进,但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地区人均GDP 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半及以下,工业化率徘徊在20% 左右,仍属欠发达地区。这些欠发达地区的一个普遍共性是缺乏支柱产业,导致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如何助力欠发达地区建立支柱产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支柱产业缺乏是地区经济欠发达的重要原因
经济欠发达与支柱产业缺乏往往相伴而生。例如,四川东北部某市,2021 年人均GDP 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工业化率长期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10 个百分点以上。该市户籍人口和辖区面积在四川各市(州)中,处于中游位置,但该市严重缺乏工业支柱产业,2021 年工业企业纳税接近1 亿元的仅1 家,全市工业实现税收(全口径) 占该市税收总收入的10.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9%) 18.1 个百分点。由于该市多年来缺乏国省重大生产力项目,支柱产业实力较弱,产业自身投入有限,经济振兴步履艰难。
研究表明,在四川因缺乏骨干支柱产业,GDP 徘徊在1000 亿元左右及以下的市(州) 仍有5-6 个。面对这种困境,必须跳出欠发达地区自身局限,放
眼全国、全省发展格局,把欠发达地区骨干支柱产业建设纳入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
扶持欠发达地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从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来分析,可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归纳为“调整”“均衡”“促进”三个方面,调整——即宏观调控的对象是调产能、调库存、调杠杆;均衡——即通过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使各行业融资成本接近全社会平均融资水平;促进——即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地区和行业,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跨越发展。
从欠发达地区分析,无论是处于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旅游地区,都需发展骨干支柱产业。国家和省都有必要施展供给侧之手,促进这些地区实施跨越发展战略。从供给侧着手,推进有关重大生产力项目向欠发达地区布局,加强补齐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短板。从产业类别来看,应重点推进制造业、大物流产业、现代新型服务业三大类支柱产业。
欠发达地区支柱产业建设的供给侧宏观设计
财政措施。研究和制定一系列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振兴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主要是针对重大支柱产业、重大交通、重大水利、重大能源、重大桥梁、重大江河湖泊治理、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等实行国家投资为主的领域。建议出台政策,国家财政在上述领域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增速应该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0% 左右。
金融措施。一是大力增加贫困地区信贷规模,信贷规模的增速应保持高于GDP增速50% 以上。二是贫困地区市县两级政府均应建立地方商业银行,增强信贷功能。
市场发育措施。主要是研究设计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路径和措施。
城乡统筹发展措施。以新型工业化为载体,统筹城乡、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东中西区域对口帮扶措施。东部发达地区对口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实现财政资源横向转移支付,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相互转移。
欠发达地区支柱产业建设措施
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创造,打造经济新的增长点,引导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建设骨干支柱产业。
提升产业发展基金的规模和效能,撬动企业银行贷款融资能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杠杆作用,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支持重点企业生产建设和业务发展。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应急转贷基金,积极筹措财力,持续增大基金规模。根据重点产业和产业建设的发展情况,适时推动建立新的产业发展基金。积极督促县(市、区) 政府创建产业扶持引导基金。
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对接中央、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促成一批企业优化股权结构。财政、经信、科技、商务、旅游等经济主管部门,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法规制度政策培训。争取中央、省财政和经济主管部门支持。组织企业向省级各类基金公司申报拟股权融资项目。力争实现一批企业省级基金的参股投资。
实施重点产业建设项目贷款贴息政策,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和改(扩) 建项目。支持企业实施新开工重点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扩大产能项目。鼓励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切实减轻建设项目的融资成本,对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实行固定资产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对县(市、区) 工业园推行“园保贷”试点,促进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风险分担,各方共赢的信贷投资机制。财税、金融、经信部门按照省级“园保贷”试点政策,研究制定县(市、区) 工业园“园保贷”信贷投放办法和风险分担管理办法。力争通过2-3 年努力,县(市、区) 工业园全部推行“园保贷”信贷办法。
做大做强国有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创造坚实有力、积极高效的融资环境。国资、财政等部门研究制定促进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支持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开拓业务。切实发挥已建各类融资担保性质的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县(市、区) 应积极建立健全国有融资担保机构。每县(市、区) 至少应落实2 户国有融资担保公司作为企业融资担保贷款平台,积极开展融资担保营运业务。逐步增加县(市、区) 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每个公司实收资本应达到2 亿元以上。
采取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企业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对获得中国品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予以奖励。鼓励企业技术进步,新通过国家级、省级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新获得国家级、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等技术标准研制和修订的企业和单位,新通过鉴定的国家级、省级新产品等等,分别予以奖励。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对本县(市、区) 自创品牌的企业,加大质量奖的奖励范围和奖励额度。鼓励企业培育人才,对当年取得(考取) 中、高级专业技术证书和中、高级技师的人员全面落实奖励政策。
全面实施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创造规范有序、要素保障有力的发展环境。围绕税制改革,切实降低企业税收负担,规范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兑现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税务部门组织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动态监测,并对重点产业企业进行税收政策专项培训。由财政、经信、商务、科技、旅游部门和金融办,常态化组织产业扶持政策宣传宣讲和检查兑现,并对重点产业企业进行重大产业政策专项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