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何止是统计数据?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统计,数据,抽象
  • 发布时间:2023-01-13 12:18

  统计数据无非就是10 个阿拉伯数字的排列组合,但就是这一串简单的数字,却是纷繁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反映,包涵着博大精深的经济理论和抽象的人生道(哲)理。不信?那就拿当下最熟悉、最陌生的GDP来说吧。

  简单又复杂、具体又抽象

  GDP 就是国内(地区) 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平易近人到没有一个生僻字,25 个字,够简单了吧,但很多人读后仍一头雾水。2021 年四川GDP 是5.38 万亿元,简简单单的三个数字,却是全省8372 万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的,是无数市场主体和居民创造的最终成果,凝聚着农民兄弟、工厂大哥、快递小哥们的辛勤汗水。不简单、够复杂、很抽象。

  做蛋糕、分蛋糕和吃蛋糕

  撇开涉及的一系列专业术语不说,GDP 的算法貌似也很简单,不就是把所有单位创造出的最终成果加起来吗?但现实却是:产品(服务) 的种类成千上万、性质千差万别,卖茶叶蛋和造原子弹的、拿手术刀和拿修脚刀的、卖皮鞋和擦皮鞋的、全球500 强和洗脚坊的……如何将它们的最终成果加总?聪明的经济学家们发明了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方法,所有生产活动、不管什么单位,总有一款适合你。三者在结构上各有用途,总量上相互校验,形成严密的勾稽关系。更重要的是,三种方法从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角度,科学而又生动地诠释了做蛋糕、分蛋糕和吃蛋糕的逻辑关系。GDP 是不少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们探索出的、用以测量宏观经济的不二指标,说它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绝非浪得虚名。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晦涩的专业术语、深奥的经济理论,本文按下不表,仅从GDP 核算的三个周期来体味其中的深刻道(哲) 理。

  目前我国GDP 有季度、非普查年度、普查年度三个核算周期,三者实质上是在准确性和时效性之间进行平衡和取舍,相互修正、互为补充、环环相扣。

  先说季度GDP。要在每个季度季后20 天左右的时间里完成并发布,不可能也没必要按规范的三种方法核算,只能用相关指标进行推算。它最大优点是来得快、时效性强,但时效性和准确性是跷跷板的两头,所以缺点也很明显:既然是推算,就存在结果不够精细、准确等问题。

  年度GDP 核算在次年的12 月底前完成,可以部分解决这些问题。虽然时效性较弱,但基础资料更丰富、方法更科学、分类更详细、信息量更大,可对季度核算结果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当然,囿于数据获得的经济性等因素,基础资料仍显不足,精准性仍待提高。

  事不过三,该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上场了。普查,顾名思义就是地毯式的全面调查,最费时、费力、费钱,但获得的资料也最全、最细、最准确,可以对GDP进行最科学、最准确、最详细的核算,可以解决一些平时想解决而没条件解决的问题(如异地产业活动单位等特殊情况)。这是对GDP 结果的一次再调整、再修订、再完善,同时也是季度推算的基础,是季度GDP 核算的起点。

  “季度推算——年度修订——经济普查再修订——季度推算”这个闭环链条就形成了。可以这样理解,由于GDP 关注度高、核算太复杂、太庞大、太困难,所以从制度上设计了三道环节,最大程度地提高GDP 数据质量。如果说某个环节算低(高) 了,还有两个环节进行修订;可能在一时不够精准,但不可能一直不够精准。用一句更江湖味的话就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GDP 数据,远非本文所能道尽。它已充分反映出一些朴素的道理:浓缩的就是精华;字越少、事越大;越简单、越复杂;越具体、越抽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