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汉县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狠抓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发展商贸企业,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积极调整商业业态,商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一个多业态的商贸流通网络初步形成。
县域商业体系初步成型
商业业态丰富
宣汉县商业业态以零售类为主,其次是餐饮服务类和休闲娱乐类,业态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为巴人广场商业综合体、金鼓广场商业综合体和宣汉商贸物流园。截至2021年,全县有县级商贸中心2 个,运营面积8 万平方米,业态包括食品、百货、服饰、家电、餐饮、影院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乡镇主要以大中型超市和商业街为载体,有乡镇商贸中心20 个,覆盖率达到57%,主要以日用品零售、农产品销售、农资农具、餐饮服务等为主。村级便民商业网点450 个,面积3.6万平方米,村级便民商业网点覆盖率达80%。
电商服务体层次合理
截至2021 年,全县拥有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 个,乡级电商服务站53 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80 个,电商示范社区5 个。有县域仓储物流中心1 个,建筑面积1556 平方米,乡(镇) 物流配送站53 个。
供应链下沉到村
通过新建、改造、合作等方式引导连锁超市、连锁餐饮、电商平台等商贸流通企业进乡镇。截至2021年,全县共有连锁超市15 家,其中乡镇有5 家,占33.3%。连锁餐饮店8 家, 其中乡镇有3 家, 占37.5%。村级连锁商店或特许加盟、联营联销小卖部150家,建制村覆盖率达33.3%,其中31.2% 以上的村级店具备日用消费品、农资、电商、邮件代收代投等综合服务功能。
企业发展迅速
2021 年,全县规上物流企业营收达2.5 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快递企业7 家,包括邮政、顺丰等。邮政乡镇布点共34 个,主要经营邮政快递业务及相关的设计、施工等服务项目; 乡镇共有快递代办点191 个,实现了乡镇全覆盖;村级站点81 个,覆盖率为19%。2021年,全县快递业务量为3940 万件,同比增长25.8%。
四大问题凸显
缺乏统一有效的市场建设网点规划
商业网点缺乏系统长远规划,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网点杂而乱,功能不配套。如夜经济、地摊经济等,网点重复建设,同业恶性竞争,社会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市场的持续、协调发展。
现代流通方式比重较低,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较缓慢
连锁超市、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规范程度不高,传统经营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大型超市、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发展不足,特色经营不突出,特色商业街和培育市场的措施不力。
商贸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
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尚处于转变期, 个别企业虽然在形式上成为连锁性质, 但通常只是统一店名和标识,在具体运作方面未能达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要求。县域商业集聚消费和满足消费的功能偏弱。传统百货商场、街边店以及定期集市仍是消费主要业态, 商业服务转型升级步伐偏慢, 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等现代商业和数字化消费新场景较欠缺。对商业发展规划不够重视, 对商业中心打造不够,“ 商业浓度”“ 商业品位” 的外显度不足。
市场主体发展落后,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据调查,除两个街道办事处及南坝、胡家等几个重点镇有异域美食餐厅、书店咖啡厅、网红茶饮店等业态呈现外,其他乡镇商业业态单一,特别是农村商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流通标准化、数字化水平较低,农村商业网点连锁化、品牌化、服务化水平不高,既难以满足农村消费者需求也不利于农产品流通。
点亮商业业态
加强市场的统筹规划,调整市场结构,培育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商业网点,促进城区商业网点全面均衡发展,合理布局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以推动西商农博园为重点,加快西区新城建设,以建设县城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为目标,建好特色区域、购物中心、专业市场、宾馆酒店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大型企业,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等方式做强企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和扶持一批基础好,信誉度高的本地企业,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规范经营管理、创建品牌市场。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提升商贸企业服务水平
鼓励利用电子网络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使其成为商贸流通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载体,引导企业与网络交易平台合作。
助农活商不断增强农产品上行功能
补齐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设施短板,建立更紧密的产销衔接机制,增加农产品上行功能,保障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 改造升级一批农产品产地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集贸市场等,打通本地“微循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带动农民增收,建立农产品稳定的销售渠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