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产业价值延伸“必修课”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水果,产业,价值
  • 发布时间:2023-10-14 11:46

  文/本刊记者李莲

  夏末秋初,红了石榴,黄了柠檬。大量四川水果陆续上市,将给全国消费者带来味蕾的冲击。与此同时,市场的竞争、消费的升级让川果有了一丝忧虑,也有了起跳摸高的空间。以鲜食为主的水果,怎样延伸产品价值,在品牌中注入更多新意,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把脉“终端高价”

  市面上水果琳琅满目,不少消费者却直言“吃不起”。就拿猕猴桃举例,伊藤售价49.9 元/盒(6 颗)、398 元/件(22 颗),折算下来分别是8.31 元/颗、18.10 元/颗; 盒马售价53.9 元/盒(12 颗,90g+/颗),其次是258 元/盒(18 颗,175g +/颗),折算下来分别是4.49 元/颗、11 元/颗(以上均来源于该商超2023 年8 月22 日市场售价)。

  为什么水果价格如此“刺眼”?带着疑问走进四川果园,我们来探寻一下“吃不起”背后的“秘密”。种植成本较高。部分农户反映,土地租金通常在500 元-600 元/亩,一年土地成本就是10 万元- 12 万元,还需要购买种苗、肥料、农药,人工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供需失衡推高收购价格。受市场波动和供需影响,优质大单品收购价不稳定。如2020 年底,全球柠檬产区遭遇冻害,2021 年全球柠檬整体减产约20%,安岳柠檬受影响相对较小,产量减少5%。有收购商表示,当时安岳柠檬统货收购价已高达5 元-6 元/kg,比2020 年上涨了2 元/kg,连过去不到2 元/kg 的加工果都涨至4 元/kg,收购价格达到了2009 年以来最高。会理市彰冠镇打吉塘村蓝塘农产品公司反映,2021年普通青皮软籽石榴收购价约6 元/kg,2022 年达到了12 元/kg。蒲江猕猴桃日常收购价约8 元/kg,市场好的时候能卖到14 元-16 元/kg。流通环节多致成本蹿升。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环节多、链条长、产品损耗大。主要包括经销商费用(包装费、冷库使用费、人工费用等);运输费用(车辆使用费、燃油费、路桥费等);产品损耗,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败、不耐储存等特点,即使有较为先进的冷链物流系统,在分拣、运输、销售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产品损耗。尤其遇到季节性同类产品“打架”时,运输费用如同打了水漂。比如砂糖橘在市场中滞销,蒲江柑橘就会惨遭商超退货。商超品牌高溢价。商超往往拥有更高的销售成本,如店面租金费用、市场管理费、人工费用、产品损耗等,再加上商超自身品牌溢价致使终端高价。

  减少流通环节成本能相对低价享受优质川果。抛开传统销售,目前川果主要通过农产品经营公司或果农直接在淘宝、拼多多、直播带货等网络购物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如,会理市副市长曾做客拼多多助农直播间,一小时销售了两万斤石榴;当地有村民辞去在城市的工作,采用直播带货的方式回乡销售石榴,成为当地著名网红,其2020 年销售额达4000 万元左右。2022 年蒲江柑橘、猕猴桃有电商企业6500 余家, 销售额达30 亿元。于地方而言,相比传统的线下营销方式,线上营销成本通常更低,例如建立和维护网站、社交媒体推广、电子邮件营销、直播等,都相对较为经济实惠。通过线上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可以更精准地了解目标受众的特征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活动,提高转化率和投资回报率。于消费者而言,在传统营销中企业是主动方,而消费者是处于被动方,企业利用各种媒介向消费者主动推送信息,而线上销售方式能让消费者直接触碰和筛选企业营销信息,且在购买时省去了更多流通成本,能以相对低的价格购买到优质水果。

  消化“残次果源”

  优质果源都进了商超和水果连锁店,不可避免地剩下一部分次果。据省内多地反映,川果基本是“有产就有销”,热门大单品往往供不应求。但随着消费升级,水果的品质等次更加细分,残次果就会遭到市场“隐形”淘汰,出现“微滞销”。作为川果品牌价值“领跑者”的安岳柠檬也难逃此劫。

  四川省安柠宝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柠宝”) 总经理单小平就感叹:“我们公司今年有500 多斤残次果无处可销,渠道单一的农户手里的残次果就更难找到销路了。”何为残次果?为什么销不掉?有农户解释:“残次果并非坏果,不是不能吃,口味口感也没有任何区别,大多是果体小一点,或者外表有结疤,但在被收购时往往被降档为残次果,根本卖不掉。”

  何以解忧?

  大健康理念随行,我们不应该送进奶茶店、商超、西餐厅……更应该深挖其产业潜力,延伸其加工价值。以柠檬为例,首先可以将无法进入鲜果市场的安岳柠檬制成果汁、糖果等初级农产品。还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柠檬中含有的柠檬酸、vc、vp 及香精油等物质,2021 年柠檬冻干片就被纳入《四川药典》。新冠疫情期间,四川华通柠檬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通”) 精心炮制的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润肺功效的橙皮柠檬膏大卖。此外,柠檬籽中含有的大量柠檬苦素具有美容、保健、消化等功效,据华通反映,目前市面上仅1 家企业在利用柠檬果籽进行护肤产品的研发,可见高附加值的柠檬产品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不仅是安岳柠檬,任一相关企业都可以根据水果自身特性,通过研发关联产品、精深加工等方式,让“残次果源”更好地发挥余热。这未尝不是“三赢”的选择,既能消化掉收购商“残次果”库存,又能丰富产品多样性,还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做强“区域+企业”双品牌

  无论是走进商超的鲜果,还是精深加工后的高附加值产品,都离不开品牌带来的效应,这是川果在成长之路上共悟的道理。

  近年来,各地的品牌意识日渐增强,品牌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地方的优势资源正越来越多地转化成品牌能量。2019 年,会理石榴获“四川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2022 年,“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地标产品稳居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 榜单前40 强。2023年,“安岳柠檬”品牌价值达190.86亿元,位列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 百强榜单第14 名,四川上榜水果品牌第1名。

  制胜“法宝”是什么?

  举办品牌活动, 提高知名度。2000 年以来,安岳成功举办11 届中国柠檬节、3 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蒲江积极筹办国际品牌农业研讨会、采茶节、丑柑节、猕猴桃节等特色节会活动;会理举办各类推介会和营销会,提高区域品牌品牌知名度。

  推动品牌联名, 扩大影响力。蒲江吸引阿里巴巴、中粮集团、申通快递、北京亚冷等30 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安岳柠檬推动安岳柠檬与百威啤酒、宜简饮品等产品进行搭配销售,借助优势企业、优势品牌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

  打造差异化销售,提升品牌特色。安岳瞄准高端客户群体,甄选有机认证、GAP 认证等鲜果基地,打造安岳柠檬高端品牌;蒲江进行“爆品打造”,推出“三色猴”猕猴桃“蜜绝不知火”,提升品牌特色。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提高品牌竞争力。会理创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实现总产值29 亿元;蒲江创建天府农创园,建成辐射带动年周转量200 万吨以上的西南特色水果冷链物流贸易港,提高区域品牌竞争力。

  尽管四川一直致力于品牌建设的推进,但部分公共区域品牌旗下并没有代表性的产品品牌,贴牌和盗牌现象也时有发生。对于小生产经营者来说, 他们的最佳策略是“搭便车”“傍品牌”,这使其缺乏品牌建设的动力,也难免存在短视行为,如销售成熟度不足的果子、品质较差的小果等行为,一方面干扰了市场机制,另一方面影响了品牌形象。

  川果品牌如何做大做强,继创辉煌?要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做响区域品牌,做强企业品牌。增强农户、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大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户的品牌保护意识,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良性机制;引导企业摒弃安于现状的观念,走高品质大品牌之路。精心培育名品名企。培育壮大川果品牌经营主体,加强对地理标志品牌的保护,打造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品牌;加强产品宣传推介,举办和参加地理标志农产品展览展示、文化节庆等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加强科技支撑和标准化建设。借助农业科技力量,建设区域特色品种保存和培育基地,重点开发区域、企业的拳头产品和热销产品,提升产品优势。搭建信息交易平台。依托交易平台打造川果特色品牌产品集散地,及时采集、发布市场供求信息,让川果“卖全国”“卖全球”。

  如今, 消费者口味愈发多元,尝新、尝鲜的需求更加凸显。“妮娜皇后”葡萄、“奇异莓”新品猕猴桃、吐鲁番三色葡萄等正在成为弯道超车的“水果新星”,川果想要长盛不衰, 延伸产业价值是“ 必修课”。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