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屡承压,怎样应对?
- 来源:四川省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民币,汇率,承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14 11:55
文/杨芳
2023 年以来,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弱,一度破7.2 关卡,引发广泛关注。7月24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是时隔两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人民币汇率,信号意义较强。当前,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展望下半年,政策拐点是否带来人民币汇率拐点?该如何做好应对?
双重因素导致上半年汇率走低
春节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两轮走低。一次是在2 月,一次是5 月—7 月,第二轮贬值幅度高于第一轮。尤其是6 月底至7 月初,人民币几次跌破7.2 关口。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的走低受国内外环境双重影响:
一是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为抑制高通胀,自去年3 月以来美国开启了加息周期。2023 年7 月27 日,在6 月暂停加息一次后,美联储再次重启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 个基点到5.25% 至5.5% 的水平,为本轮加息周期的第11 次,利率水平为2001 年以来的最高。与之相对的是,国内货币一直维持较为宽松的状态,今年6 月,中国下调10 个基点,1 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降至3.55%。中美利差的扩大导致部分资金外流,产生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二是美元指数处于高位。2023年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2.4%,增幅超越一季度的2%,超出市场预期的1.8%。受经济持续向好恢复影响,4 月以来,美元指数持续走强, 基本维持在100 以上的高位,尽管6 月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区间。此外,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不及预期,避险情绪上升,持有美元意愿增加也推动了美元指数上行。
三是中国经济恢复不及预期。一季度由于积压订单、报复性消费等因素经济恢复超预期, GDP 增速为4.5%;二季度随着订单积压因素消退,6.3% 的当季GDP 增速,低于去年同期0.4% 这一低基数下国内众多金融机构的预测。二季度GDP 两年平均增长3.3%,也低于一季度的4.7%。当前,内需不足是核心问题,民间投资缩减,利润下滑、预期偏弱等因素也减缓了经济恢复进程。
四是国内出口持续下行。受全球经济趋缓、地缘政治、产业链转移等影响,近期国内出口持续下行。根据海关总署数据,1—6 月出口同比下降3.2%,进口同比下降6.7%,均较一季度明显下滑。分地区来看,对美国、欧盟、东盟三大主要目的地出口同比均有所下滑,分别下降24%、13%、17%。出口下行,商品贸易顺差增长乏力,但跨境旅行恢复又使得服务贸易逆差扩大,减弱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
下半年汇率有望企稳回升
展望下半年,在美国经济软着陆,中国政策托底经济,央行出手稳汇率等因素影响下,人民币的利空因素将减弱,兑美元汇率有望逐步企稳,具体升值空间仍将取决于经济恢复强度。
政策托底经济有望环比修复。7 月以来国家释放了系列稳经济信号,强调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和防范风险。尤其是有许多提法超预期,比如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活跃资本市场等,由此可见三季度将是政策密集发布期,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利好影响。政策托底下,全年有望完成5% 的经济增长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场预期,为稳汇率提供了基本面支撑。
政策防止人民币单边贬值。早在7 月14 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发布会上就指出,人民币汇率虽然有所贬值,但没有偏离基本面,“三个大盘支撑”下不会出现“单边市”,强调要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坚决避免汇率大起大落,并根据需要相机决策采取政策工具稳汇率。前期,应对人民币贬值风险,央行已动用工具箱,如7 月20 日宣布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 上调至1.5。此外,国内多家银行自7 月初起下调了美元存款利率,缓解人民币压力。从近期的中间价来看,人民币中间价已明显强于市场预期,反映央行已在引导人民币汇率回归双向波动。
美联储后续或暂缓加息。美联储7 月加息后,鲍威尔强调未来加息取决于后期经济表现。考虑到美国通胀逐步回落,美国新增非农就业连续两月不及预期,预计美联储加息节奏将放缓,下次加息或在四季度,对美元指数的支撑逐渐转弱。考虑到欧央行目前加息进程也接近终点,美元指数的外部支撑也将减弱,整体利好人民币。8 月1 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美国长期外币债务评级从AAA 下调至AA+,展望从负面转为稳定。此次是惠誉自1994 年首次发布美国信用评级以来第一次对该国的评级下调。随着美国经济增速趋降,中美利差逐步收窄,美国金融资产投资吸引力下降,美元回流趋缓,对人民币汇率走强形成利好。
资本流出压力减弱。7 月21 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不考虑到期兑付因素,上半年外资净买入境内债券近790 亿美元,其中二季度外资净买入585 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期兑付,外资已连续两个月净增持境内债券,其中6 月净增持超过110 亿美元。同时从持有者的结构来看,境外央行依旧是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外资机构,反映境内市场的吸引力。资本压力流出减弱,将支撑人民币汇率企稳。
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货币互换协议相继签署,人民币将进入升值空间。根据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 数据显示,截至2023 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在COFER 中占比为2.58%,位居全球第五。全球主要央行所持有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由去年三季度末的2810.6 亿美元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2880.7 亿美元,预计未来国际市场上的人民币需求将持续扩大。
稳汇率的重点是稳经济
中国经济的走势将直接影响人民币企稳的基本面。稳经济、稳汇率措施要协同发力,有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范围内波动。
要加大稳增长的政策力度。虽然目前系列稳经济政策已陆续出台,但整体不及预期,财政货币政策空间仍较大,建议发行特别国债,支持高技术投资和刺激消费,进一步降准、降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
要持续改善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建议适度放开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参与市场化改革,解决融资难题,支持境外上市融资等。
企业要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做好对冲。对于外币收入较大的企业,建议择优选择汇兑时机,合理安排资产负债币种结构,避免偏风险的炒汇投机行为,坚持稳健审慎长期主义经营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