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 监督政府为民请命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政府,陈明金,吳在权,议员
  • 发布时间:2011-10-19 11:07
  ———记陈明金吳在权议员工作总结

  8月16日,立法會休會第一天,立法議員陳明金、吳在權舉行記者會作第四立法屆第二會期工作總結。一直以來,兩位議員在議事殿堂上言辭較為犀利,面對重大社會問題,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有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勁兒,其持續發聲的議題,如土地的審批、公帑的利用、公共工程的監管、非法旅館等,均在社會上引起較大的反響。

  對於其中的一些敏感話題,曾有市民問他們怕不怕?陳明金表示,為人做事只要堅持“有碗話碗,有碟話碟”,只要為社會好、為居民好,凡事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如果要問怕不怕,答案只有一個———只怕得罪良心,只怕得罪正義。

  重大民生法優先制定

  法案文本質量待提升

  在總結會上,他們表示,作為立法議員,做好立法工作始終是第一要務,認同新一屆特區政府重視立法、法改以及結合社會民生按“輕重緩急”推進立法工作。在過去一個會期,立法會通過的12個法案中,一些與民生息息相關、社會特別重視的法案,例如,《財政儲備制度》、《經濟房屋法》以及與殘疾人士、房屋稅收等有關的法案,已經通過;另外,舊區重整、私框等法案正在立法會審議。這些法案,過去都拖了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未能出台,今年,能夠通過或正在審議,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社會和居民的關注。

  他們又指出,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詳細列明了15個法律提案項目,至本會期結束,已提交了其中的7項,祇接近半數,有關的提案工作,在今年第四季必須加快進度。吳在權認為,政府提交予立法會的一些法案,經常委會分析、討論後,需要作出大幅修訂,比如在《房地產中介業務法》法案中,修訂後的文本條文達57條,比最初文本的29條多了28條,增幅近一倍,顯示當局立法準備工作的不足,今後當局應在立法準備工作上,多下一些功夫,提升法案文本質量。

  他們也看到,立法工作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行政和立法的互相配合,對提高立法的效率和質量,都是非常重要的;認為當局應继續以“輕重緩急”為原則,對關乎社會民生重大決策的法律、法規,例如社會長期關注的《土地法》、《預算綱要法》、《中央公積金制度》等,優先推動立法,逐步落實建設陽光政府對法律制度的要求。

  實事求是監督施政

  冀政府摒棄官本位

  政府施政有其連貫性,澳門回歸11年來,由於歷史原因以及法律法規需要逐步完善,積累了一些問題,雖然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一蹴而就,但特區政府對此應想辦法盡快逐步解決,不能放任、迴避。

  兩位議員指出,監督政府依法施政,是基本法賦予的職責,政府官員應該尊重和重視立法議員的工作。在過去一個會期,陳明金議員於全體會議議程前發言14次,提出書面質詢53篇;吳在權議員議程前發言13次,提出書面質詢41篇;兩人聯合口頭質詢2篇。他們表示議員在立法會的議程前發言、書面質詢、口頭質詢等言論,其實都是他們的政治主張。官員面對議員的批評和質疑,應該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認真對待;絕不應該聽之任之,甚至當做耳邊風;抱著“你有你問,我有我答,甚至不答,又或者答錯後死不認錯,堅持守舊”的“官本位”思想。這樣,既不利於行政和立法的互相制約、配合,更不利於特區政府的依法施政。

  陳明金特別指出,少數官員對議員的工作,在態度和認識上存在問題,必須調整思維,作出改進;認為應積極推行官員問責制,對明顯不作為、以及犯有明顯過失的官員,不論是誰,都應該追究責任,甚至下課走人。

  他也提到,現時社會上總有些人凡事都批評,政府也是由人組成,不可能十全十美,亦不可能一無是處。作為監督者,應該尊重客觀事實和邏輯,對於政府的工作,看到缺點的同時,也要看到優點,一分為二。

  完善政策法規

  促政府管好人財事

  吳在權表示,監督政府依法施政,從另一角度理解就是監督公共行政部門管好事、管好錢、管好人。兩位議員都認同,許多民生和社會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必須從完善法律法規、改進政策等環節著手。比如,回歸11年來,由於《土地法》不完善,存在相對明顯的漏洞,導致相當的土地資源被廉價批出,造成土地閒置,以及轉手牟取高利等,這些問題,長期以來都是廣大居民極為關注的。他們亦在這方面做了一些調查和研究,例如,就大潭山機場建設用地變成豪宅用地,總建築面積由約40萬平方呎增加到73萬平方呎,土地價格為18.4億元,以3成股權作價17億轉手,總價值高達57億元;星麗門影城計劃長期擱置,發展商借機出售股權空手套白狼,套現28億。這些以澳門珍貴土地資源換取暴利的交易,廣大居民都希望知道其中的來龍去脈。作為政府,對於這方面的問題,應該認真重視,盡快修改完善《土地法》,堵塞其中的漏洞,提高施政透明度,樹立陽光政府的典範。

  在善用公帑方面,他們認為貴在透明,作為公共資源的使用者,應主動向社會公佈、交代,但是,有關方面總是表現得主動不足、被動有餘。他們指出,一些大型公共工程延期、大幅追加預算已不是新鮮事,氹仔新碼頭的興建亂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為糾正當中的各種問題以及可能不斷追加預算的情況,為此,他們連續透過3次議程前發言、3篇書面質詢、1篇口頭質詢與當局進行探討。氹仔新碼頭的亂象可能並非個例,甚至有可能是大型公共工程建設的行規,他們主張,應該擴大立法會審核大型公共工程追加預算的職權,適度限制行政當局無度追加預算的權力。

  同時隨著公共部門不斷擴編,公共行政開支水漲船高,雖然近年來政府財力不斷加強,但也應積穀防飢,注意公帑開支“一闊三大”的局面,行政當局內部接待費、公幹支出、公車使用等方面,也都應該有一個公開的機制。另外,澳門的16大基金,每年掌管幾十、上百億財政大權,作為一個社團社會,4千多個社團大小事務都希望得到政府資助。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為免出現厚此薄彼的現象,政府資源的批給應明確審批準則、增加透明度、加強公帑使用成效評估。

  四千二求助個案

  行政投訴增多需改善

  擔任立法議員6年來,陳明金和吳在權從“敢言敢行敢承擔,為公為民為澳門”,到“仗義執言,抱打不平”,堅持為民服務是不變的承諾。在過去一個會期,議員服務團隊共接獲市民求助個案4,216個,比上個會期增加324宗,升幅8%,其中需要持續跟進的1,415個,各類諮詢2,801個。

  有關房屋和交通的問題,市民求助也有明顯增多的趨勢。在住屋政策上,“居者有其屋”一直是市民大眾与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標,認為當局應該有一套科學、長遠的房屋政策,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快公屋興建,將循各種途徑監督當局完成萬九公屋計劃,主張在不允許經屋流入自由市場的前提下,以20至30萬元一個單位、低於建築成本的價格出售給符合條件的市民。針對目前澳門的交通形勢,他們認為,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交通是每個城市發展的大動脈,交通部門應把“治堵”擺在議事議程的首位,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改善交通服務。

  除此之外,他們還關注通脹、在職貧窮、推動青年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等議題。認為澳門通脹若進一步走高,當局有必要推出新措施,紓解民困;在照顧基層的前提下,可擴大關注面,增加對中產群體的支援;在對青年的教育方面,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應積極為青年參與社會創建平台,而作為青年人,應該首先武裝好自己,“不要問社會給了我甚麼,要問自己為社會付出了甚麼”,勇於承擔,勇於付出。

  文/尹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