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公共图书馆:精神与视觉的盛宴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门,公共图书馆
  • 发布时间:2011-10-19 11:52
  一座城市的厚實度很大一部份體現在它擁有的卷册書頁裡。澳門作為一個歷史悠久、中西兼容的城市,坐落著282間包括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專門圖書館及大專圖書館等各類型圖書館。且不說各間館內藏書內容,只是這些圖書館本身,儼然也是承載著近百年來澳門城市發展的“活化石”。澳門歷史上最早的圖書館設於1594年,遠東第一所西方高等學府聖保祿學院在澳門創辦,附設的圖書館擁有4000冊圖書,堪稱遠東西方書籍最多的圖書館。澳門第一間公共圖書館設立於1895年,稱為國立圖書館。至1980年代,澳門圖書館事業得到迅速發展,一批高校圖書館、公立圖書館、流動圖書館相繼湧現。今天全澳公共圖書館共83間,主要由文化局、民政总署、教育暨青年局及民间社团等四大系统管轄。

  澳門文化局管轄的中央圖書館總館前身為澳門國立圖書館,風風雨雨一個多世紀,總館面積為1,371平方米,閱覽座位約255個,藏書量約120,161冊,以資訊科技類圖書、英葡語書籍、澳門資料及葡萄牙在遠東的歷史文獻為主,及世界各地的報紙132種,各類雜誌923種。除了提供基本的服務如讀者證辦理、資料影印、查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報》、圖書資料借閱及報刊閱覽外,還增加了微縮資料查閱、澳門資料參考諮詢、逾期報刊閱覽、寬頻上網、電子化新聞資訊、電子資源數據庫等服務。中央圖書館亦於2011年推出網上閱讀平台,讓市民可在家中或其他場所閱讀電子資源。

  中央圖書館從外部看來,有一種攝人心魄的建築美。紅黃相間的色調,復古的中世紀式建築風格,座落在澳門地標性建築──塔石廣場旁邊,不甚嘈雜但絕不偏僻的取址,現代“器宇軒昂高聳入雲才壯觀”的審美必須在它面前俯首稱臣,因為那三層高的巨形連體建築,那韻味十足的拱頂庭風,那飽滿潤豔的牆體色澤,無不叫人折服讚歎。在塔石中央圖書館館內館外徜徉,都是走在現代物語生動而不張揚的細節里,也是走在歷史靜默而不死寂的古韻陳香裡。齊整的書藏,豐富的門類,清晰的條目,周到的服務,先進的管理,在這裡享受一場閱讀的饕餮盛宴,既是對自我的充實和昇華,也是對歷史的品味和尊重。

  在眾多中央圖書館分館中,位於青州美居廣場四樓社區服務綜合中心的青州圖書館是最為體現深入社區的一間圖書館,若非細細尋找,很容易在行色匆匆中與之擦身而過,該館藏以試聽資料、兒童、醫療及保健類書籍為主,藏書量約34,000冊,多媒體資料約3122件,另有59種各地報紙及425種雜誌提供,“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自1995年開設以來,因為深入住宅片區,青州圖書館已成為青州區民眾,特別是老人、學生為主體的文化、教育、資訊與休閒中心。

  路環圖書館則是中央圖書館系統中的一朵奇葩,這棟嫩黃色平房矗立在路環半島沿海唯一的一條筆直馬路邊,建築正面的葡文題字“BIBLIOTECA”及六根大圓柱,顯示出它與別不同的身世。路環圖書館前地綴以葡式特色的石板鋪就成不同圖案的廣場上,墨綠色的矮柵欄柱和深淺灰色的地磚配色十分和諧,仿佛一腳踏上去就能濺出歷史的汁液一般,有種踏花歸去粉染馬蹄的感覺。坐在路環圖書館門口的木長椅上,視野所及是一水之隔的橫琴島,叫人油然生出诗人海子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感歎。

  穿過歷史的十字路口,回到上世紀的1911年,這棟古樸典雅的葡式建築在路環十月初五大馬路落成,當時用作路環公局市立學校,是當時離島三間小學之一,至1983年改建為路環唯一一間市政圖書館。路環圖書館總面積為170平方米,提供21個閱覽座位,館藏書籍以兒童讀物及通俗小說為主,藏書量約8700冊,向讀者提供16份各地報紙種及59種雜誌。路環儼如一個如世外桃源般的澳門半島“後花園”,加之島上居民不多,平日裡不常有太多人前來閱讀或借書,令路环图书馆更顯得非同一般的悠閒舒適感覺。

  如果說路環圖書館是雜糅了地域優勢與建築特色,那麼位於澳門半島市中心的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則是一處讓人嘖嘖稱奇的所在。新馬路(亞美達利比盧大馬路)是來澳遊客的必到之處,一踏入民政總署大樓二樓極富特色的葡文圖書館,恍若兩世為人之感,靜謐、從容、踏實、淡定,是這棟古老建築內古老圖書館給人心靈以最徹底的洗滌。

  該館自1929年啟用,以葡國馬夫拉修道院圖書館為設計藍本,裝潢和傢具陳設具有農厚的古典氣息。既是澳門中央圖書館的前身,也是服務時間最長和館藏價值較高的圖書館之一。早在1949年和1951年,《南華早報》曾發表評論文章,讚揚這間圖書館的設計,並封其為當時東方最豪華的圖書館。別看民署圖書館佔地不大,連閱覽座位也只有12個,但其豐厚的館藏特色尤其以外文古籍、葡萄牙在非洲及遠東的歷史文獻等已足夠奪人眼球。最值得稱道的就是這裡收藏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期的葡文報紙,包括澳門有史以來的第一份報紙──1822年創刊的葡文《蜜蜂華報》,這樣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在世界範圍內都不多見了。可以近距離參觀這些百年古籍,實在是一场阅读与求知的饕餮盛宴!

  從仿若中世紀葡萄牙的“國度”中抽身,沿著東方斜巷小碎磚鋪路的街巷上行,待至崗頂前地,綠蔭掩映下的何東圖書館剎那間給人帶來一股寧靜的氣息。哪怕是灼熱酷暑的夏季,庭院中斑駁樹影,草葉婆娑,入門後光影嬉戲,喧囂淡泊,在這所園林式圖書館中,讓精神跳脫出桎梏,到靈魂的後花園休憩一下吧。

  何東圖書館大樓建於1894 年,原主人為官也夫人(Carolina Antonia da Cunha),於1918 年被香港富紳何東爵士購入。1955 年何東逝世後,後人遵照遺囑贈與澳門政府,並捐贈25,000港元購置圖書,建立一所收藏中文圖書的公共圖書館。1958年8月1日,何東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藏書3000冊,是當時澳門最具規模的中文公共圖書館。服務市民近半個世紀之後,澳門政府從保存歷史建築物和發揮現代化公共圖書館功能上考慮,斥資千萬在何東圖書館後花園側面修建了新大樓,並於2006年11月13日投入服務。目前,何東圖書館藏書量已達10萬冊,集資訊、學習、人文、休憩於一身,是全澳最大的公共圖書館之一。

  民政總署圖書館的一大特色是選址於供市民休憩的公園內。當中最值得推薦的是由華僑黃營均基金會捐建、分別位於紀念孫中山公園、白鴿巢公園、黑沙環公園及氹仔市區的黃營均圖書館。由黃營均捐資並提議興建的紀念孫中山公園黃營均圖書館於1996年投入使用,樓上為閱覽室,樓下為兒童室,書籍逹18,000冊。白鴿巢公園黃營均圖書館於1999年開放,包括上層的兒童室和下層的閱覽區,共有藏書約24,000冊。黑沙環公園黃營均圖書館於2004年開放,館內閱覽室書籍藏量18,000冊。剛剛過去的七月中旬,一間專門為黑沙環區兒童而設的黑沙環公園黃營均兒童圖書館正式開放,其最大亮點是仿兒童遊樂場式的館內環境,色彩繽紛得別有一番“童”味,深受父母及小朋友歡迎。

  在十一所高等及專科學校圖書館中,以澳門大學圖書館藏書最多,設備最先進,也是澳門最大的圖書館。澳門大學圖書館成立於1981年,前身為東亞大學圖書館,新館於1999年落成,樓高五層,面積一萬五千平方尺,外型設計獨特,遠望像由三本書及一只光碟組合而成,共有藏書20萬冊,館藏特色有國際組織出版品、澳門文獻、中文古籍、美國研究資料、葡文法律文獻、電子期刊28,000種等。如欲徜徉書海、鑽研學術,澳門大學圖書館是個最佳的選擇,此處學術性質書籍尤其是外國教科書、研究性論文雜錦均有收錄,是查找所需資料、增強文章佐證力度的絕佳選擇。

  在澳門這個彈丸之地卻有83間公共圖書館千嬅盛放,散佈在澳門各個社區、公園及學校,更有別處少有的流動圖書館,穿街走巷方便市民借閱書籍,著實體現出這個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澳門眾多圖書館各有千秋,各司其職。大大小小的學校圖書館、專門圖書館及大專圖書館這類專業型圖書館,絶對是公認的“讀書”好去處!以澳門資料及通俗讀物為主的公共圖書館,近年更紛紛跳出傳統圖書館的形象,推出各類動態的活動,如圖書館文物建築之旅、暢遊圖書館、圖書飄流、好書交換、逾期期刊義賣等文化活動,凝聚社區活力,傳播閱讀風氣,讓更多市民透過互動了解澳門圖書館事業。

  文/嘉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