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民政总署大楼窥隙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门,民政总署
  • 发布时间:2011-10-19 12:01
  如果沒有光,那就點一盞燈;如果沒有門,那就開一扇窗;如果沒有路,那就搭一座橋;如果沒有奇跡發生,那麼就去創造一個。澳門是個從來不缺乏奇跡的城市,而最為奪目的奇跡,正是那百葉窗欄中透出的橘黃色光,那石柱庇佑下的深邃洞門,還有那俯瞰時驚現天圓地方蒼穹設計的花園———澳門民政總署大樓。

  歷史的時鐘敲過幾百下,紫荊花如時開落,脫落的牆灰被歲月撿拾,淡塵陌上,青藤與古銅混合而成的過往,還在用喑啞的聲音向行走於前的每一位遊人訴說……

  民政總署大樓前身為市政廳大樓,更早的時候為一座磚石結構並帶有圍牆的中式庭院,古稱議事亭,為明朝政府向居澳葡萄牙人宣讀政府命令及作為中葡官員會面的場所。1784年,葡萄牙人購買了該地皮,興建一座具葡萄牙風格的議事公局大樓,成為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地方政治心臟,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集會和慶典,都在此舉行。

  這棟極具南歐建築藝術特色的兩層高建築物,在二百多年的歷史變遷中,經歷了幾次颱風的重創,於1876年重修,在此後的數十年,大樓又受到颱風及白蟻等不同程度的損壞,直至1940年大修後,大樓及其外牆的面貌一直保持至今。

  就地理位置而言,民政總署位於澳門最熙攘的馬路———亞美達利比盧大馬路(即新馬路)163號,與著名景點噴水池相映成趣。在市中心區域諸多綠色、灰色、粉色、黃色等南歐風韻濃厚的建築群落中,民政總署的白色外牆格外惹眼,得益於其巴羅克兼新古典主義之風,使得建築本身頗有清麗脫俗之感。

  進入民署大樓內部,屋瓴高闊,磚牆大氣,樓內高度有近三米,四周牆腳嵌有葡萄牙青瓷磚裝飾,兩側各有門道通往其他房間,左翼空間用作辦公用途,右翼則是民署展覽廰。進入中央門廰後,前方頂部的一幅木製的半弧形條幅便躍入眼簾,上書“CidadedoNomedeDeus,naohaoutramaisleal.”(無與倫比忠誠的,天主聖名之城),以紀念葡萄牙國王若翰四世,為表彰於西班牙統治葡萄牙期間(一五八○年至一六四○年)澳門對於葡萄牙國王的忠誠而賜予的稱號。牆壁上還鑲嵌著的一些石雕,均為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其中位於大厅內石階前上方的拱頂處的一塊浮雕,雕刻著葡萄牙皇后唐娜·萊奧諾爾雕像,原存於澳門仁慈堂——澳門最早期的慈善機構,於一八三三年該教堂被拆毀時移送至此,以紀念這位創立仁慈堂的皇后。

  一條直通花園和樓上圖書館及會議室的樓梯與正門相對。踏著年頭久遠的青石板拾級而上,民署大樓的花園早就以其獨特而巧妙的鋪排等候來人的讚歎。由大門兩側向花園延伸的墻面裝飾著來自葡萄牙的青瓷磚,烘托出十八世紀葡萄牙莊園的氛圍。園內立有兩個石球,一個刻著葡萄牙盾徽,另一個是環形球體,象徵葡萄牙的地理大發現。此外,還置立著兩尊半身的石雕塑像,一尊是葡萄牙偉大詩人賈梅士,其所著的《葡國魂》聞名於世;另一尊是教育家若奧·迪奧士,以紀念由市政廳管理市立學校的年代。花園的噴泉建於一九三九年,噴泉石壁頂部雕刻著葡萄牙盾徽。而其中最為玄妙的是,整個花圃的構造若從高空俯瞰,其實是地球與宇宙之相,蒼穹與天地之貌。浩瀚河海中天圓地方,星球天體各司其職,中世紀地理大發現后人們最美妙最神奇的構想,統統被不遺餘力地運用到了這個方圓不過幾十平米的小花園的建設中去。

  現世的人們真該感謝偉大的設計師,是遙遠年代以前的他們讓這個當年絲毫沒有預兆會成為今日遊覽勝地的後花園有了如此一層高妙的隱藏意義,讓這了然的場地不再是一眼到底的單調風景。百多年前埋下了的種子,歷經浩蕩流光,不芽不腐,安穩如初,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恍悟,原來這世上還能有以這種方式表達的美麗。

  沿梯上行,便是民政總署大樓二樓的會議廳和圖書館。行走於肃穆的会议厅,總讓人捨不得閉上眼,生怕錯過了時光兩岸那些寫在一個古老房屋樑柱上的童話與傳奇。或許這就叫歷史物語:青花瓷,紅木地,長形圓桌,主席臺旁旗幟樹立,歷任总督画像高懸,兩側聖母像安靜祥和,窗格外馬路上人流如織。行人於這里,請儘量以最輕盈的步態,盡可能少地斗落身上的俗世塵埃。見證歷史的同時,讓心靈先於腳步抵達。也就是爲什麽,我們能有幸於在生之年,收穫滿滿的、無價的財富,可親臨世界遺產歷史城區並盡情參觀的資格。十分感激澳門當局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讓這所回憶的歷史文化遺產不至遭到過分商業化的開發,而是盡力保持了它最後一次大規模修繕後的原貌。

  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門面不大,一扇拱頂木門,入口在樓梯盡頭左側。些許脫落的白牆上,青花瓷磚墻腰高約寸許處嵌著文化局“民政總署大樓分館”的銘牌,旁邊的一個塑料質門鈴更顯幾絲年代感,仿佛“零……”一聲的背後,還會有一個白鬍子的老爺爺把門吱吱呀呀地打開,笑盈盈地迎你進去,飽讀那些葡國舊時的文獻史料。當然,这也只是一个恍若隔世的夢罢了!

  今天的民署圖書館內,各種珍貴的葡文史料已經不能夠讓每一個遊人自由翻看,出於對文物的保護,多數是“眼看手勿動”而已。然而,每一個字符都見證過曾經多麼顯赫的時刻。在氾黃的書頁中,隨著語言和氧化一寸一釐優雅地老去並成為歷史,但延續的是精神,它們從未衰竭。

  先哲說,重要的是講述神話的年代,而不是神話講述的年代。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民政總署於當世的意義,比起經濟的騰飛和政績的輝煌也毫不遜色。因為文化是一座城的根,典藏與歷史是一座城的鈣質。民署大樓屹立在車水馬龍的旁側,見證著這座城市每天上演的喜怒哀樂,也向人們傳遞這這座城市生前身後的故事。

  在傍晚時分踏出民署大樓,跨過那青石的門檻,抬頭看看湛藍的天空,耳邊是紅綠燈特有的“嘟嘟”倒數指示聲,風乍暖、日初長、裊垂楊,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身後的民政總署大樓,此去經年色未衰。

  文/符咏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