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勇夫的艺术人生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钱勇夫,小品,孙红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2-22 16:49
壹
“你会不会演小品?”正襟危坐的考官扶了扶眼镜,字正腔圆地发问。
“什么是小品?”17岁的钱勇夫站在考场中央,把问题又给问了回去——对于只有小学二年级学历的他来说,“小品”两个字的笔画并不稠,拆分开来每个字他都能读会写,可捏到一处,他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考官微妙的笑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回答并不高明。他愈发紧张,呼吸开始变粗,他闻到新布的气味——为了面试,他把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铜钿买了一件的确良。老话说,人是衣裳马是鞍,新衬衣上身之后整个人就像抽芽的柳树一样容光焕发,连肩和袖上的折痕都那么横平竖直。走在大街上,总有些脸红心跳的目光撞上他,又羞涩地躲闪开。他觉得自己和挂在淮海路照相馆里的明星照比起来,一点都不差。拥有这样一张明星脸的他实在不甘心就这么铩羽而归。
“这么说吧,你说你是种菜的,你在地里见过蛇吗?”考官靠在椅背上,很家常地问。
“当然见过。”钱勇夫还是不明白小品和蛇和有啥关系。他确实不止一次见到蛇,但不是在菜园里。
那时候他还不到10岁。辍学后,他便靠捡拾垃圾来贴补家用。一截废弃的铁丝,一块破得丝丝缕缕的布……最多的就是人畜的粪便,为了避免同行竞争,天不亮他就摸黑早起,肩上背个小粪筐,手里握着小粪铲,绕着田边一圈,总是能满载而归。把积攒的粪便沤肥料,再拍成饼状晒干,背到集市上五斤能卖一分钱。三九天的风冻得人骨头都直打哆嗦。在农村待过的人都知道,三九怕的不是冷,是风,一斤风等于七斤冷。水在一夜之间全都握起了拳头,田里的冻土像水泥一样坚硬。人们宁可在热炕头憋着屎尿,也不愿意拿屁股去喂风。捡不着粪便,便没有收入,就只能西北风管饱。养奶牛的邻居看孩子可怜,就让他去割草,两斤草赚一分钱。和捡粪相比,这个差事实在不赖。可背上镰刀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多的草可以割;并不是所有的草都可以割,最茂密的草总是长在最危险的地方。为了挣这一分钱,他走得更远了。村里的草割完了他就跑到邻村割,山下的草割完了他就往山上割,有时候鞋掌子都磨掉了也嗅不到一根草腥。他第一次看到蛇就是在割草的时候。
“那你就给我们表演一下你看到蛇的情景吧。”
17岁的钱勇夫一个激灵,连滚带爬地躲到主考官的桌子底下不出来。
“钱勇夫,你躲在这里面干吗?”考官们哪见过这阵势啊,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
“蛇——蛇!有蛇……”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块空地,惊恐未定地说。
考官们明白了,立即被他的机智折服,其中一个猫下腰,准备拉他出来。
“不,不……我不出去。”战栗的牙齿把连贯的句子磕碎。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出来啊?”考官哭笑不得地问。
他弯着腰从菜园里钻出来,看到电线杆子上张贴的文工团的招生启事时,因为劳作太久,身上还残留着“钻”的动作。他的背渐渐挺直。趁四下无人,他把招生启事揭下来揣进兜。回到菜园,他开始心不在焉,不像过去为了挣工分跟个拉套的牲口一样不辞劳作。他不时地把手伸进口袋,去摸那张招生启事。那张纸给他反复打开、合拢,拿进拿出,已起皱并有掉渣的意思。走神的时候,就把手插进口袋去捻那张纸,捻得紧一阵松一阵,捻得他心潮澎湃,波澜壮阔,仿佛他捻的不是一张纸,而是他的一条小命。
他一向是不甘心的人。为了改变拾荒割草,寅吃卯粮的活计,他考进济南园艺厂,为了结束土里刨食的泥腿子生涯,他决定报考济南文工团。
“等等,等蛇离开之后。”隔着一层木头,这回答听上去竟有些像撒娇了。
考官猫起腰,想把他从桌子底下拉出来。然而考官看到的并不是一张因为小聪明得逞而窃喜的脸——17岁的钱勇夫头顶灰色的蛛网,脸色青白,嘴唇哆嗦个不停。仿佛真有一条花斑大毒蛇吐着信子,嗤嗤地朝他逼近。
“蛇已经走了。”考官扯掉他头发上的蛛网,换了一副温柔的腔调说。如果把这句潜台词翻译成大白话,大概就是“你被录取了”。
贰
1998年,赵宝刚正在筹拍《永不瞑目》,为了给剧中的大毒枭觅一处符合其大老板身份的家,经朋友介绍来到了钱勇夫位于八大处的别墅。看在朋友的份上,钱勇夫大手一挥把别墅借给了赵导。
然而,赵导的醉翁之意却不止别墅那么简单——从小看《咱们的牛百岁》、《雾都茫茫》、《失踪的女中学生》长大的赵宝刚,一直很喜欢大银幕上的钱勇夫。彼时的钱勇夫因其硬朗的气质迅速走红,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奶油小生主导半壁江山的电影界,被誉为“中国版的高仓健”。现在的钱勇夫虽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举手投足间那股浑然的做派和天然的气场竟像陈年佳酿,愈发浓酽。
赵宝刚想请他再度出山,却被他拒绝了。此时的钱勇夫,早已阔别银幕12载。他的身份不再是演员,而是一名商人。
该怎么介绍这两种身份的转换呢?他先后在济南文工团和战友文工团当过演员;参加过越战,亲眼看过几百号战友被美军轰炸成肉块,又亲手把这这些残缺的尸块拼图一样入殓入棺;“文革”中因为一句无心之口被狠狠批斗过,平反之后又演了几部轰动全国的电影……钱勇夫的艺术人生走到这一步可谓苦尽甘来,大器晚成。他异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名气,虽然他的照片早就如愿以偿地出现在环海路的照相馆,但每接到新的角色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做功课:写人物小传,拉出人物关系,找到生活原型并和他吃住在一起,观察人物每一个细致入微的动作,然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角色的理解写成报告,和剧组所有成员一起开会谈论。那段纯真的岁月至今回味起来仍令人感动。诗人北岛说,80年代是连接两个夜晚的白色走廊。对于一个经历过“文革”的民族来说,纯真只是人性的表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一向是名利场的真实写照。
1986年的一个深夜,七八个警察举着明晃晃的手电敲开了钱勇夫的门并把睡眼惺忪的他铐走了。白天他还忙着统计百花奖的选票,晚上却被拎到审讯室,一切只因一封动机不良的匿名信,信上空口无凭地举报他利用选票大敛私财,他百口莫辩,嘴上愈是无辜,铜牛皮带落在皮肉上的频率愈是密集。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刑法一直奉行“有罪推定”的处理原则,即一旦遭遇匿名举报,司法机关就要想方设法证明你有罪。
钱勇夫怀着滔天的委屈,却一直提气等着,像“文革”受了迫害等待平反一样坚信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在这期间,“昔日明星身陷囹圄”的新闻却如同瘟疫一样蔓延全国。等他从报纸上抬起头,才晓得“天昏地暗”不是戏里唱的……22个月的羁押,不算长也不算短,如同突然被逮捕时一样,他又在事先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被释放了。
钱勇夫在重见天日之后才发觉外面的世界早已今非昔比,镁光灯下已经没有了他的一席之地,人走茶凉,说他贪污的媒体也不愿意为他昭雪。他一气之下,宣誓永远退出文艺界。
这段往事赵宝刚并非不知,但作为一个导演他更知道没有人会比钱勇夫更适合大毒枭这个角色——“大毒枭”首先是个大商人,荧屏上的商人虽多,但大都流于表面,况且,历经诸多坎坷磨难的钱勇夫,眉宇间难免流露出一种阴鸷与戾气,而这正巧符合大毒枭的气质。当赵导说出他的请求,钱勇夫松脆刮辣地拒绝了——他不想违背自己的誓言,也着实看透了名利场上的虚伪与无情——曾经有一次陪朋友参加电影节,从奔驰车下来,看到孙道临骑着一辆克朗克朗响的自行车赶过来,彼时正值盛夏,孙道临的后背湿了一片,衬衣水母一样吸附在他的背上——孙道临这样本应该像国宝一样被供起来的艺术家却遭受如此的待遇,他内心的震动,排山倒海。
所以当赵宝刚带着海岩一起来说服他的时候,他依旧岿然不动。
赵宝刚急红了眼,站起来,弓着腰,用酒杯的沿口往他酒杯的腰部撞,“钱老师您要是不答应,我就给您跪下来了”。钱勇夫急忙按住正欲离座的赵导,赵导是真的山穷水尽了。他的诚笃让钱勇夫想起另一个人,是他曾经特别信赖的一个心腹,不仅在工作上提拔他,私下里钱勇夫听说他因为没有房子而被女友抛弃时,毫不犹豫地为心腹一掷千金排忧解难,而心腹得到尚方宝剑的庇佑,愈发贪婪,竟背着他蚕食公司资产……心腹刑满释放之后又来投靠他,这大大出乎钱勇夫的意料,这种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气概让他极为激赏,“永不录用”的誓言早就忘得精光。既然对别人那么宽容,又何必对自己冥顽不化呢?钱勇夫的意志开始松动,他扪心自问,并非不爱演戏,十多年了,他只要路过电影院便冤家路窄似的争相避走,这般极端不过是要从形式上划清界限,如果不是心中的热爱恒久不变,这恨也不会如此根深蒂固誓不低头。
一晃就是十几年,他跟自己拔河已经十多年了呢!
晚上回家,妻子问他谈得如何。他不紧不慢地翻开晚报的娱乐版,“周末我们去看看《亡命天涯》吧,我倒要看看一把年纪的哈里森.福特怎么来演动作戏!”
妻子先是一愣,继而笑道:“姜是老的辣,不演就可惜喽!”
叁
“如果我有一百根神经,那埋得最深的那根神经就是影视。”
谁也没有料想《永不瞑目》能红透半边天。之后,他又接演了《云雀行动》、《雷霆出击》、《一双绣花鞋》、《刀锋1937》、《最高任务》、《诉讼风暴》、《夜奔》……他每年只接一部戏,但每一部都力求精益求精。
《刀锋1937》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部戏,他在剧中饰演虞中和,这个黑帮领袖的角色被他演成了中国版的教父,最后一场杀青戏拍完之后,现场爆起热烈的掌声,在剧中饰演他儿子的孙红雷情不自禁地抱住他,“钱老师,你太帅了,你演得实在是太好了!”好友看完《刀锋1937》之后,称他为“艺圣”。钱勇夫也很满意自己的表演,但对于“艺圣”的称谓,他只是淡然一笑,像吃了一客美味的饭后甜点。
采访结束时,钱老师给我看他写的书法,我不懂书法,但也能在字里行间读出“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彼时已是北京的深秋,他搁下书法,望向窗外,院子里的枣树已经黄了一地落叶,画眉的叫声流转脆亮。
天凉好个秋。
钱勇夫,演员。
1965年7月30日,钱勇夫入伍到战友文工团。没有几天,他被派下连队当兵,不久接到战斗任务去越南。从越南回来之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钱勇夫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1979年,得到平反的钱勇夫出演了陈波导演的影片《雾都茫茫》,他冷峻的外形,加上他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认可。在当时影坛流行“奶油小生”的年代,钱勇夫是个另类,被称为“中国版的高仓健”。
电影作品
1980年《雾都茫茫》
1982年《咱们的牛百岁》1983年《魂系蓝天》
1986年《失踪的女中学生》
电视剧作品
1998年《永不瞑目》
2000年《云雀行动》
2002年《雷霆出击》
2003年《一双绣花鞋》
2004年《刀锋1937》
2004年《最高任务》
2006年《诉讼风暴》
2007年《夜奔》
文/苏阳 设计/薛丹
……
“你会不会演小品?”正襟危坐的考官扶了扶眼镜,字正腔圆地发问。
“什么是小品?”17岁的钱勇夫站在考场中央,把问题又给问了回去——对于只有小学二年级学历的他来说,“小品”两个字的笔画并不稠,拆分开来每个字他都能读会写,可捏到一处,他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考官微妙的笑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回答并不高明。他愈发紧张,呼吸开始变粗,他闻到新布的气味——为了面试,他把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铜钿买了一件的确良。老话说,人是衣裳马是鞍,新衬衣上身之后整个人就像抽芽的柳树一样容光焕发,连肩和袖上的折痕都那么横平竖直。走在大街上,总有些脸红心跳的目光撞上他,又羞涩地躲闪开。他觉得自己和挂在淮海路照相馆里的明星照比起来,一点都不差。拥有这样一张明星脸的他实在不甘心就这么铩羽而归。
“这么说吧,你说你是种菜的,你在地里见过蛇吗?”考官靠在椅背上,很家常地问。
“当然见过。”钱勇夫还是不明白小品和蛇和有啥关系。他确实不止一次见到蛇,但不是在菜园里。
那时候他还不到10岁。辍学后,他便靠捡拾垃圾来贴补家用。一截废弃的铁丝,一块破得丝丝缕缕的布……最多的就是人畜的粪便,为了避免同行竞争,天不亮他就摸黑早起,肩上背个小粪筐,手里握着小粪铲,绕着田边一圈,总是能满载而归。把积攒的粪便沤肥料,再拍成饼状晒干,背到集市上五斤能卖一分钱。三九天的风冻得人骨头都直打哆嗦。在农村待过的人都知道,三九怕的不是冷,是风,一斤风等于七斤冷。水在一夜之间全都握起了拳头,田里的冻土像水泥一样坚硬。人们宁可在热炕头憋着屎尿,也不愿意拿屁股去喂风。捡不着粪便,便没有收入,就只能西北风管饱。养奶牛的邻居看孩子可怜,就让他去割草,两斤草赚一分钱。和捡粪相比,这个差事实在不赖。可背上镰刀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多的草可以割;并不是所有的草都可以割,最茂密的草总是长在最危险的地方。为了挣这一分钱,他走得更远了。村里的草割完了他就跑到邻村割,山下的草割完了他就往山上割,有时候鞋掌子都磨掉了也嗅不到一根草腥。他第一次看到蛇就是在割草的时候。
“那你就给我们表演一下你看到蛇的情景吧。”
17岁的钱勇夫一个激灵,连滚带爬地躲到主考官的桌子底下不出来。
“钱勇夫,你躲在这里面干吗?”考官们哪见过这阵势啊,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
“蛇——蛇!有蛇……”他指着不远处的一块空地,惊恐未定地说。
考官们明白了,立即被他的机智折服,其中一个猫下腰,准备拉他出来。
“不,不……我不出去。”战栗的牙齿把连贯的句子磕碎。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出来啊?”考官哭笑不得地问。
他弯着腰从菜园里钻出来,看到电线杆子上张贴的文工团的招生启事时,因为劳作太久,身上还残留着“钻”的动作。他的背渐渐挺直。趁四下无人,他把招生启事揭下来揣进兜。回到菜园,他开始心不在焉,不像过去为了挣工分跟个拉套的牲口一样不辞劳作。他不时地把手伸进口袋,去摸那张招生启事。那张纸给他反复打开、合拢,拿进拿出,已起皱并有掉渣的意思。走神的时候,就把手插进口袋去捻那张纸,捻得紧一阵松一阵,捻得他心潮澎湃,波澜壮阔,仿佛他捻的不是一张纸,而是他的一条小命。
他一向是不甘心的人。为了改变拾荒割草,寅吃卯粮的活计,他考进济南园艺厂,为了结束土里刨食的泥腿子生涯,他决定报考济南文工团。
“等等,等蛇离开之后。”隔着一层木头,这回答听上去竟有些像撒娇了。
考官猫起腰,想把他从桌子底下拉出来。然而考官看到的并不是一张因为小聪明得逞而窃喜的脸——17岁的钱勇夫头顶灰色的蛛网,脸色青白,嘴唇哆嗦个不停。仿佛真有一条花斑大毒蛇吐着信子,嗤嗤地朝他逼近。
“蛇已经走了。”考官扯掉他头发上的蛛网,换了一副温柔的腔调说。如果把这句潜台词翻译成大白话,大概就是“你被录取了”。
贰
1998年,赵宝刚正在筹拍《永不瞑目》,为了给剧中的大毒枭觅一处符合其大老板身份的家,经朋友介绍来到了钱勇夫位于八大处的别墅。看在朋友的份上,钱勇夫大手一挥把别墅借给了赵导。
然而,赵导的醉翁之意却不止别墅那么简单——从小看《咱们的牛百岁》、《雾都茫茫》、《失踪的女中学生》长大的赵宝刚,一直很喜欢大银幕上的钱勇夫。彼时的钱勇夫因其硬朗的气质迅速走红,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奶油小生主导半壁江山的电影界,被誉为“中国版的高仓健”。现在的钱勇夫虽然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但举手投足间那股浑然的做派和天然的气场竟像陈年佳酿,愈发浓酽。
赵宝刚想请他再度出山,却被他拒绝了。此时的钱勇夫,早已阔别银幕12载。他的身份不再是演员,而是一名商人。
该怎么介绍这两种身份的转换呢?他先后在济南文工团和战友文工团当过演员;参加过越战,亲眼看过几百号战友被美军轰炸成肉块,又亲手把这这些残缺的尸块拼图一样入殓入棺;“文革”中因为一句无心之口被狠狠批斗过,平反之后又演了几部轰动全国的电影……钱勇夫的艺术人生走到这一步可谓苦尽甘来,大器晚成。他异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名气,虽然他的照片早就如愿以偿地出现在环海路的照相馆,但每接到新的角色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做功课:写人物小传,拉出人物关系,找到生活原型并和他吃住在一起,观察人物每一个细致入微的动作,然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角色的理解写成报告,和剧组所有成员一起开会谈论。那段纯真的岁月至今回味起来仍令人感动。诗人北岛说,80年代是连接两个夜晚的白色走廊。对于一个经历过“文革”的民族来说,纯真只是人性的表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一向是名利场的真实写照。
1986年的一个深夜,七八个警察举着明晃晃的手电敲开了钱勇夫的门并把睡眼惺忪的他铐走了。白天他还忙着统计百花奖的选票,晚上却被拎到审讯室,一切只因一封动机不良的匿名信,信上空口无凭地举报他利用选票大敛私财,他百口莫辩,嘴上愈是无辜,铜牛皮带落在皮肉上的频率愈是密集。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的刑法一直奉行“有罪推定”的处理原则,即一旦遭遇匿名举报,司法机关就要想方设法证明你有罪。
钱勇夫怀着滔天的委屈,却一直提气等着,像“文革”受了迫害等待平反一样坚信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在这期间,“昔日明星身陷囹圄”的新闻却如同瘟疫一样蔓延全国。等他从报纸上抬起头,才晓得“天昏地暗”不是戏里唱的……22个月的羁押,不算长也不算短,如同突然被逮捕时一样,他又在事先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被释放了。
钱勇夫在重见天日之后才发觉外面的世界早已今非昔比,镁光灯下已经没有了他的一席之地,人走茶凉,说他贪污的媒体也不愿意为他昭雪。他一气之下,宣誓永远退出文艺界。
这段往事赵宝刚并非不知,但作为一个导演他更知道没有人会比钱勇夫更适合大毒枭这个角色——“大毒枭”首先是个大商人,荧屏上的商人虽多,但大都流于表面,况且,历经诸多坎坷磨难的钱勇夫,眉宇间难免流露出一种阴鸷与戾气,而这正巧符合大毒枭的气质。当赵导说出他的请求,钱勇夫松脆刮辣地拒绝了——他不想违背自己的誓言,也着实看透了名利场上的虚伪与无情——曾经有一次陪朋友参加电影节,从奔驰车下来,看到孙道临骑着一辆克朗克朗响的自行车赶过来,彼时正值盛夏,孙道临的后背湿了一片,衬衣水母一样吸附在他的背上——孙道临这样本应该像国宝一样被供起来的艺术家却遭受如此的待遇,他内心的震动,排山倒海。
所以当赵宝刚带着海岩一起来说服他的时候,他依旧岿然不动。
赵宝刚急红了眼,站起来,弓着腰,用酒杯的沿口往他酒杯的腰部撞,“钱老师您要是不答应,我就给您跪下来了”。钱勇夫急忙按住正欲离座的赵导,赵导是真的山穷水尽了。他的诚笃让钱勇夫想起另一个人,是他曾经特别信赖的一个心腹,不仅在工作上提拔他,私下里钱勇夫听说他因为没有房子而被女友抛弃时,毫不犹豫地为心腹一掷千金排忧解难,而心腹得到尚方宝剑的庇佑,愈发贪婪,竟背着他蚕食公司资产……心腹刑满释放之后又来投靠他,这大大出乎钱勇夫的意料,这种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气概让他极为激赏,“永不录用”的誓言早就忘得精光。既然对别人那么宽容,又何必对自己冥顽不化呢?钱勇夫的意志开始松动,他扪心自问,并非不爱演戏,十多年了,他只要路过电影院便冤家路窄似的争相避走,这般极端不过是要从形式上划清界限,如果不是心中的热爱恒久不变,这恨也不会如此根深蒂固誓不低头。
一晃就是十几年,他跟自己拔河已经十多年了呢!
晚上回家,妻子问他谈得如何。他不紧不慢地翻开晚报的娱乐版,“周末我们去看看《亡命天涯》吧,我倒要看看一把年纪的哈里森.福特怎么来演动作戏!”
妻子先是一愣,继而笑道:“姜是老的辣,不演就可惜喽!”
叁
“如果我有一百根神经,那埋得最深的那根神经就是影视。”
谁也没有料想《永不瞑目》能红透半边天。之后,他又接演了《云雀行动》、《雷霆出击》、《一双绣花鞋》、《刀锋1937》、《最高任务》、《诉讼风暴》、《夜奔》……他每年只接一部戏,但每一部都力求精益求精。
《刀锋1937》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部戏,他在剧中饰演虞中和,这个黑帮领袖的角色被他演成了中国版的教父,最后一场杀青戏拍完之后,现场爆起热烈的掌声,在剧中饰演他儿子的孙红雷情不自禁地抱住他,“钱老师,你太帅了,你演得实在是太好了!”好友看完《刀锋1937》之后,称他为“艺圣”。钱勇夫也很满意自己的表演,但对于“艺圣”的称谓,他只是淡然一笑,像吃了一客美味的饭后甜点。
采访结束时,钱老师给我看他写的书法,我不懂书法,但也能在字里行间读出“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彼时已是北京的深秋,他搁下书法,望向窗外,院子里的枣树已经黄了一地落叶,画眉的叫声流转脆亮。
天凉好个秋。
钱勇夫,演员。
1965年7月30日,钱勇夫入伍到战友文工团。没有几天,他被派下连队当兵,不久接到战斗任务去越南。从越南回来之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钱勇夫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1979年,得到平反的钱勇夫出演了陈波导演的影片《雾都茫茫》,他冷峻的外形,加上他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认可。在当时影坛流行“奶油小生”的年代,钱勇夫是个另类,被称为“中国版的高仓健”。
电影作品
1980年《雾都茫茫》
1982年《咱们的牛百岁》1983年《魂系蓝天》
1986年《失踪的女中学生》
电视剧作品
1998年《永不瞑目》
2000年《云雀行动》
2002年《雷霆出击》
2003年《一双绣花鞋》
2004年《刀锋1937》
2004年《最高任务》
2006年《诉讼风暴》
2007年《夜奔》
文/苏阳 设计/薛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