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国家的“乡村档案”

  • 来源:电视指南
  • 关键字:乡村档案,农业,农村
  • 发布时间:2011-12-22 16:54
  多年前刚到英国时,作为一名电视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是晚间节目,按照在中国的惯性思维以为白天的节目不好看,大多数时间就任由电视机开着,不时瞄一眼整点新闻报道,总之有点动静就行。

  一天上午11点左右,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位身着户外休闲服的长者,站在蓝天、白云和绿草地间,红色的毛衣和银白的头发很显眼。他穿行在不列颠的乡村,深入“田间地头”和乡村集市,面对镜头娓娓道来,侃侃而谈,轻松、自然、亲切的语言和表情与周日上午惬意的生活节奏很和谐。

  节目名叫《乡村档案》,1988年开播,是BBC周日上午的一档电视杂志栏目,标志是一架在天空翱翔的空气动力滑翔机,代表着环保、自然、流动和轻松。“这是唯一一档从乡村人的视角观察乡村的节目。”至今担任这个节目主持人近20年的约翰.克雷文自豪地说,他可是英国电视界响当当的著名人物,影响过两三代英国人。

  英国80%的国土都是乡村,生活着大不列颠五分之一的选民,每周《乡村档案》关注的就是这部分人的问题。他们独家报道的题材涉及英国农业、渔业、畜牧业和环境问题。“保护英格兰乡村运动”的主任汤姆.奥利弗说:“BBC应该做得更好,他们肩负着把好节目送到每一个支付了执照费的家庭中的任务,即便是比现在的《乡村档案》多十倍的报道量,也还是不够。我们对于乡村发生了什么,这些变化又是怎样影响都市生活的还了解、关注得太少。现在电视里充斥着各种生活方式的指南,恰恰缺失的是关于乡村的全景式报道以及对国内的自然环境问题的关注。”

  奥利弗觉得农村事物对于英国和英国人的重要性在逐渐增加。“那是一件非常复杂,又很重要的事情,就像教育、健康,或者伊拉克的局势一样。我们可以把伊拉克的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和农业对个人的影响放在一起比较,媒体似乎更关注前者。”奥利弗并不是说伊拉克的问题不重要,他强调的是农业和农村的事物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果盘点一下从居住模式到食品和农业,再到对英国的感受,乡村对于英国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2009年3月,BBC决定把这个早间节目移到周日晚间黄金时间7点播出,结果出人意料地好,收视统计显示,4月5日,《乡村档案》最后15分钟的收视率达到了630万人,占了英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创下栏目历史的新纪录。此前在早间播出的时候,平均收视率为250万至550万人,这样的变化既反映了节目本身具有很高的质量,同时也印证了播出时段的重要性。此举由2008年上任的BBC1频道负责人杰伊.亨特推出,她认为在过去20年多里《乡村档案》一直为英国观众提供高品质的乡村报道,希望能给晚间屏幕带去纯朴之风。

  在《乡村档案》的带动下,老对手独立电视台推出了同类节目《乡村才智》,而BBC当然不会让自己经营多年的周日早间节目时段出现空档,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乡村档案》移到晚间之前,他们已经想好如何填补这60分钟,这个新节目就是《乡村足迹》,卖点是利用过去20多年积累的经典影像资料,结合现在新拍摄的画面创造出一个多时空的不列颠乡村,让观众看到过去和现在的英国,从另外的角度继续着英国电视注重历史文化的传统。

  无论是BBC的《乡村档案》和《乡村足迹》,还是独立电视台的季播节目《乡村才智》,他们都发现了乡村作为重要节目资源的价值,英国郊外的田园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遗迹给电视人提供了无穷无尽的题材,为农业、旅游、文化等多元化的展示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18世纪上半叶“农业革命”巨大变革基础上展开的“工业革命”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总体进程,甚至被认为是改变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但就是这样一个“工业国家”,它的电视人却能把眼光放到乡村,做出丰富多彩的节目。

  相比而言,中国的农村节目在制作手法、表现形式、内容传递等方面都显得过于单调和保守,缺乏创新,而把更多精力和资金投在互相抄袭的娱乐秀、一模一样的电视剧和八股新闻报道上,乐此不疲。作为农业大国,我们应该为占中国人口56%的农村观众提供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呢?

  周康梁,牛津大学媒体研究员,英国电视史和节目形态研究专家,资深媒体人,出版有《做最牛的主持人》(1、2)等多部电视研究专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