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迎接对女性能量的崇拜
- 来源:心探索·分享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女人,能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26 14:49
李安妮:Tara出生于台湾,九岁时随父母迁居美国,曾居住过八个国家,足迹遍及全球40 余国,是国际上少数同时接受过西方科学训练(心理学),以及东方正统瑜珈、灵修与气功训练的新一代身心灵疗愈专家。她拥有12年带领心灵疗愈课程的经验,目前在台湾带领一系列的身心灵成长课程、“性+灵”课程、瑜伽师资训练班以及身心疗愈个案。
心探索:作为一位致力于协助女性回复身心灵平衡的治疗师,在你看来,女性能量到底是什么?
李安妮:人类的诞生,是由一个女人与一个男人,一个卵子与一个精子,阴与阳的结合而造就一个生命。所以阴性与阳性同时存在每一个人身上,无论你是男人或女人,我们都同时拥有女性能量与男性能量。女性能量可以说是每个人的“阴”与生命力。
在印度梵文中这个女性能量被称为“萨蒂”,意思为“生命力”--所有生命展现的一切。诸如我们透过感官所经验到的世界,身体内在与外在,以及舞蹈般不断改变的情绪,如四季流转、冷热交替变化,以及诞生、生活与死亡的一切。萨蒂包括所有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一直在改变的所有一切。
现代社会崇拜的是男性(阳刚)的力量,所以人们重视的是逻辑、速度、竞争、忙碌、表面的生活。现在的男性同样需要学习迎接并荣耀自己与他人的女性能量(阴),学习拥抱我们的阴暗面、身体及直觉。透过宁静、滋养和向内探索,找到与生俱来的爱与智慧。每个人如果能够达到阴阳平衡,我们的世界自然会变成一个和谐、和平的地方。
需要了解的是,女性能量并不只是喜悦、温柔以及无条件的爱。女性能量所统筹主宰的包括了死亡、黑暗、毁灭与重生。社会上,通常宣扬并且强调女性能量的正面特质,包含了慈悲、滋养、温柔、关系、感受性强、臣服、美丽与爱。但是,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谈到女性特质的负面内容,诸如疯狂、狂野、善变、非理性、情绪化、死亡、毁灭、凶猛及性欲。
心探索:大部分女性不太愿意面对自己的黑暗面,所以才显得很拘谨?
李安妮:大部分的人都会按照听从社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形象,什么是正常的,而不允许自己让萨蒂(生命力)流动。但当你抗拒任何萨蒂的一部分,你的能量反而会卡住,你会内伤,长久下来会演变成身体上的紧绷疼痛,经过更久的时间累积,会造成细胞病变,引发身体病痛,例如:癌症。而且当你不允许萨蒂流动,你也会无意识的培养出阻碍自己的信念,你会成为一个不自在、不自然,会束缚自己的人。相反地,你如果允许萨蒂透过你的生命流动,你会像个光的管道,光就是生命力,光会透过你整个人闪耀。
心探索:当一个女人真正接受自己会是怎样的?
李安妮:一个真正性感的女人会是很萨蒂的女人,能够体现所有阴性特质,能将自己敞开,允许所有的感觉透过她而流畅涌出。敞开就是接受、允许、表达所有的一切,不把任何一部分的自己切掉。无论出现了什么感觉,就是敞开的感受它,无论出现什么情绪,都能够容纳接受,不会逃避或是切掉任何一部分。
我们最容易切断的感受就是我们的野性、愤怒、悲伤、性能量,以及任何社会归类于负面的能量与感觉。切掉负面感受越多,越是阻碍了光、魅力、爱与性感力。只要切掉自己的一部分,痲痹了负面的感觉,正面的感觉也会被痲痹。所以,性感的女人会是个很有深度的人,因为她能够容纳很深的痛苦,所以内在创造出很大的空间迎接很多喜悦的光辉。性感的女人是一个敞开、没有切掉自己任何部分的女人,她可以开心的容纳最高的狂喜!
心探索:你研究过许多文化中的女神崇拜,有什么发现?
李安妮:比如,在苏美人与巴比伦的文化中,在女神殿里替女神服务的女人被视为神圣的女祭师,她们透过给予并且接受身体的愉悦来庆祝女神。女祭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做爱。当城市与庙宇落成的时候,她们会透过跟自己喜欢的男人做爱来荣耀女神。透过性爱,女人成为一位处女,领悟到自己做为一个女人的力量、她的神圣,及在生命奥秘中女人所扮演的角色。
一位荣格心理学家惠特蒙(Edward Whitmont)指出:在过去崇拜女人的时代,“处女”的意思是女神或是祂的女祭师,能够透过她的身体与性,来传达生命的奥秘。一位处女,是一位完全属于自己的女人,她不属于任何男人。“处女”这个词跟禁欲或是守贞一点都没有关系。爱芙罗黛蒂女神被称为处女,可是她有许多丰富的性爱经验。
心探索:在现在的这个时刻,你重提“女神”的概念,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李安妮:这是另外一个方法让女人知道--我们最难接受的部分,负面情绪、性能量,其实也是最神圣的。它们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有智慧的。
当你去陪伴、感觉负面情绪时,就会发现它是多么有智慧的讯息。它试图告诉你:你失去平衡了,你没有在当你自己,你没有走在正轨上,所以你需要修正、沟通,重新回到让你舒服和平静的状态。它是内在带给我们的讯息,引导我们走在自我的道路上。
而性,是一份礼物,是一种庆祝,我们要学习得是该如何使用它。
采访、撰文/马倚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