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乍起而缓消的成长情怀
- 来源:女报•时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春节,成长,白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3-03 09:15
几年前的一项全民调查显示:三成以上的白领记不起父母的生日,八成以上的异地工作人认为春节回家是一种交代。从打听公司春节放假时间、提前抢票、到开年会总结工作、快马加鞭加班、盘算年终奖、最后千里迢迢奔赴回家路、发贺年短信、四处拜年,这就是许多年轻人的过年节奏。虽然,相比西方过圣诞节,我们没有那么从容与轻松。但春节回家,始终是我们难以舍弃的习惯。
猫力25岁旅行家上海
春节还有完善电话通讯录的功能
“出门已经15个月,看过冰雪暴后的冷酷仙境,看过沙漠上空的银河流星,也曾到过外星球一般的奇异空间。马上就要回家了,路没少走,风景没少看,但我最想念的还是回家后,唠叨说我黑了瘦了的妈妈,给我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红烧肉,爸爸在厨房抽烟然后嘀咕一句,洗澡水已经给我放好了。”这是猫力在结束自己的环球旅行时,写下的文字。
在外走得再远,春节也想回家过年。猫力在过去的一年里,走了太多地方。她曾弯着背在沙漠龙卷风般的萧条火山前行,在候鸟迁徙的长途高速上飞驰,也曾在热闹的二手集市里盘腿而坐大口吃肉,还在冰天雪地宛如世界尽头的湖面奔跑……
一路上的颠簸与惊喜,让她更加迷恋不断探索陌生环境的感觉。但就像卡尔维诺说的那样:“认识的人越多,我越爱我的狗。见过的城市越多,我越爱我的床。”
陌路风景固然迷人,但长途跋涉更让猫力想念家中那盏温暖柔和的灯。
想到春节,满汉全席般的团年饭、硕果累累的小金橘树、红彤彤又喜庆的灯笼、晶莹剔透的水果甜点就映到了猫力的脑海……上海人的过年习俗有许多,喜欢放“一千响”、放“高升”,蛋饺、肉丸、汤圆、八宝饭等也是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
猫力虽是上海人,成长过程也和香港有渊源。“除了北方的城市,我发现许多地方都没有保留很多的过年习俗了。”年轻人过年的方式大同小异——唱K、打麻将、聚餐。
当正月初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遍大街小巷和弄堂楼房的时候,应景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年轻人,手机里就会收到从世界各个角落飞来的祝福信息……
在猫力看来,春节的意义太多了,地球再大,原点还是家。许多人想回家过年,其实是想重新回到那种被浓浓人情味包围的氛围里。即使路途遥远,即使舟车劳顿,即使不远千里。
最后,猫力补充道:“我每年都会收到很多很多信息,春节还有一大功能就是——完善电话通讯录名单。”
每年的春节,都有许多失而复得的朋友在那些喧嚣的夜晚忽然出现,说着虔诚认真的贺年祝福;也有许多人在喝醉之后迷迷糊糊拨错电话,絮絮叨叨地倾诉后才发现拨错了号码。而这当中,也有几亿电话未曾打出,就消失在被烟火点亮的夜空。
Radiance26岁公关湖南
他乡也能当故乡
“在我小的时候,爸妈都在省汽工作,那时候我每天都被锁在家里,后来我就在阳台的栏杆上坐着,探出个脑袋来,和楼下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喊几句招呼。一直到爸妈下班回来,才把我抱下来。”Radiance的童年很简单,一直到16岁,他才离开湖南。而寄读的校园生活、忙碌的学业,让他越来越少回家。
在Radiance的印象中,春节的程序来得有点庄重。年三十当天要吃两顿年夜饭——先在外婆家,再到奶奶家。在出门之前,全家人要把房间清洗得明亮干净,贴上对联。然后洗澡洗衣,换上新衣裳,把一切打点好,才开开心心地提着鞭炮出门吃团年饭……
“其实算下来,真正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毕业之后,Radiance在北京文联工作。为了年底能有更多奖金,他常常东奔西走谈业务,通宵达旦写方案。但由于不是北京户口,工作两年成绩优秀的他,最终并没能进入单位的编制。在此之前,Radiance在大学读了四年的播音影视专业,当他满怀热忱地加入剧组演戏时,却发现自己居然什么角色都要演——“尸体啦,强盗啦,一部电视剧里可以演好多个角色。”当那部当红电视剧全国热播的时候,他却决定离开这个每天都要担心第二天工作没有着落的行当。“那一年春节回家是最矛盾的,一方面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做什么,一方面又不愿意辜负家人的期望。”
2013年,Radiance从北京来到深圳。“一年200多场演出项目的所有外联和宣传工作都由我一个人完成,十分辛苦。春节是演出淡季,我们被放了一整个月的假。我睡了一个月,精神才缓过来。”如今Radiance在一家国企媒体当公关,“工作以后,我每年都是年廿九才回家,今年妈妈年廿四就过来深圳陪我过年。对了,我妈过年喜欢打麻将,我打算叫上几个朋友一起过来玩玩。”
性情、户籍、口味……即使在不同的城市切换不同的状态,“家”都会牵绊成丝裹缠我们的生活。Radiance和许多人一样,是家中的独子,他在哪里落脚,父母也愿意到哪里陪伴。每一次出发或者停歇的时候,那熟悉氛围里的微火浓汤,身旁依旧欢喜团圆的家人,就足以让Radiance把他乡变故乡。
峻旭26岁造型师大连
过年就是扔雪球包饺子
“以前春晚也找过我化妆做造型,但是一般春节前后一个月左右,我都会推掉所有的工作。”
峻旭是造型师,在这个行业里,年底的业务最多,而且造型师也很容易接到报酬翻倍的单子。离开家10年,峻旭每年都会回家过年,而吸引他回家的动力就是——全家族二三十人的年夜饭。
“一般吃完饭我们都会放烟花,在我们的城镇不禁烟花,不像深圳不能放鞭炮。有时候开心起来还会拍全家福,毕竟一大家子人全聚在一起不容易,大家都很重视。”
吃完饭,扔雪球、包有硬币的饺子是峻旭最喜欢的节目。一大伙人一起在前庭后院用铁铲挖雪推雪人、七嘴八舌猜测谁会吃到那个包着5角硬币象征好运的饺子,这些都让峻旭兴奋不已。在过去10年里,他每每春节回家,都会呼朋唤友,组织各种同乡聚会、同学聚会……
但2014年却完全不同——峻旭决定在深圳过年,然后再去曼谷旅行。“想出去旅行,走一走,如果玩得好,也希望明年的春节可以带父母去其他地方玩。对上班族来说,长假太不容易了。”
尽管如此,峻旭依旧觉得有遗憾,灯火通明却一夜空城的迁徙深圳,和爆竹四起且烟花不断的温馨大连相比,还是少了那么一点人情味。“我有去罗湖爱国路的迎春花市,那边东西很多,书画、年货、花卉各种各样的,我还买了幅对联,一盆水仙。”峻旭在深圳的新家里,安置了不少年货。
无论以怎么样的方式过年,只要心里牵挂家人就好——这样的想法使许多人选择了春节长假出行,他们希望可以挖掘出新的生活乐趣,来日再与亲人一同享受那份快乐。
而生活中让人欣慰的往往是细节。比如蘸着金粉的对联,比如一簇簇炸开让天空仿如白昼的烟火,比如含苞欲放满室清香的水仙,比如漫天飘雪的冰莹北国。峻旭说:“其实想想,还是北方比较有年味。”
编者按:
本打算在深圳的街上随机采访,收集年轻人关于“春节回家”的感受。意料之外的是——受访者提起“工作”、“年终奖”、“年假”比“春节回家”、“家人团聚”等词汇的频率更高。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让许多人完全没有时间去思考更多生活的细节。随着城市的迁徙,工业的发展,“家庭碎片化”成了亲缘关系日渐疏离的年轻人的状态。四世同堂,合家团圆的老年代已经渐行渐远。
如今,环游、丁克、独居、城漂等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选择,在城市与城市的迁徙、国家与国家的移民浪潮之间,这个大家庭的环境不断在“成功焦虑”、“个人主义”中完成着动荡的社会阶层改变。年轻人留恋童年时代传统节日依稀存在的温度,却也渴望发掘新的游戏规则。
许多年轻人都在陌生的城市胼手砥足地打拼着,他们在寻找新的可能。在“春节回家”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新生活的多元方式与传统生活的碰撞。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牵绊,也在“春节回家”中被赋予了具体可辨的形象。而无论如何,“春节回家”已经或深或浅变成了我们成长中的烙印。因为无论我们有多么出类拔萃,总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可以顶替你的工作;无论我们有多么用心经营爱情,分手的恋人也不可能为你孤独终老;只有家人是我们独一无二的专属身份。所以,我们便不难看到,春运时节,一批又一批的人们舟车劳顿地迁徙团聚——他们尽管疲惫,却也幸福。无论如何,家终究是我们内心的一处牵绊,在回家的道路上,我们殊途而同归。
摄影/采写_薇卡 设计_Fen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