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到底该伸哪只“手”?
- 来源:新智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悖论,产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1 13:33
林毅夫、张维迎两位著名经济学家关于政府要不要干预市场和经济的激烈交锋引发舆论广泛争议。林和张的各自观点,实际上反映了学界和政界关于中国改革方向争论的焦点——改革该向何处去?而核心的核心,就是政府和企业该如何变革?问题焦点指向明确:政府和市场哪个更重要、更有效?
市场重要,还是政府重要?经济学大家道格拉斯·诺斯在1981年提出诺斯悖论指出,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经常是冲突的。“诺斯悖论”描述了国家与社会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矛盾的关系,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经济衰退的根源。就是说政府既可能成为维系国家秩序和谐治理,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扶持之手”,也可能成为干扰国家秩序,抑制经济发展的“掠夺之手”。
在诺斯悖论之前,诺奖得主科斯也提出了一个科斯定理,关于这个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配置。
是诺斯悖论还是科斯定理正确?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目前,虽然中国的商品市场化发展起来了,但是,要素和服务领域的市场化还相对滞后,土地、劳动力、环境和资金等要素价格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扭曲,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但能源、资源和环境对发展的制约也开始显现。在大家都重视“总量”问题的背景下,提升“质量”的要求日益迫切。民营经济搞起来了,但在诸多行业和领域阻碍和制约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垄断因素也不断凸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但经济调节“越位”、市场监管“缺位”、社会管理“错位”以及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
事实上,正如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言:无论在产权的重新界定、企业家职能的发挥、市场经济框架的完善、还是国家权力的约束与规范方面,中国都有面临大量未完成的议题。作为渐进改革策略的一个结果,很多困难而艰巨的改革任务留在了后面,并面临改变着的社会思想条件。
宗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