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 来源:新智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谚语,巴黎,罗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01 15:11
在法国,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Paris n‘a pas é t é bati en un jour)。这很容易令人想起另一句类似的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但遗憾的是,罗马帝国曾经的辉煌如今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遗迹。而拥有时尚之都、浪漫之都等多项桂冠的巴黎,依然向全世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一切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要知道,直到19世纪中叶,巴黎还根本与繁华、浪漫无缘,而是脏乱、污浊、拥挤、危险的代名词。但是,自从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于1848年12月20日就职法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后(几年后他发动政变,成为法兰西第二位帝国的第一位国王——拿破仑三世)的20余年间,巴黎完成了现代史上最伟大的城市改造工程,转身成为璀璨辉煌的世界之都。我们今天所见的繁盛巴黎,绝大部分来自于拿破仑三世规划的美好蓝图以及他所任命的塞纳省省长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强悍无敌的执行。
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一城市改造的伟大奇迹也正是领导力的伟大奇迹。奥斯曼男爵所承担的巴黎大改造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潜藏着无数的阻力、困难,甚至还有不怀好意的攻击,陷阱。
但是,奥斯曼男爵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狡黠灵动的机变,粗暴无礼的气势,突破了重重限制,最终将拿破仑三世的蓝图变成了现实。
而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奥斯曼男爵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又能给我们今天同样有意开创奇迹的领导者以什么样的启示呢?
大略而言,奥斯曼男爵突破了三大类的限制。
第一类限制:资金限制。
可想而知的是,巴黎大改造是一项耗资巨万的工程。而在此之前,巴黎的起点实在太低了。俄国作家果戈里在巴黎之行后写道:“关于巴黎,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巴黎的污泥特别多,走路都无处下脚。”维克多·孔西德朗在1845年则写道:“巴黎是一个巨大的腐败车间,苦难、害虫和疾病一起出动……”史蒂芬·柯克兰在《巴黎的重生》中总结道:各种各样的人都希望巴黎实现现代化,他们多次提及,巴黎是一个悲惨的贫民窟。
奥斯曼男爵的前任——伯格省长出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一再坚持巴黎的预算有限,无法承担大额的新增开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一切都将是纸上谈兵。这并不能算是错误的观念。所以,伯格省长并不赞同拿破仑三世改造巴黎的伟大构想。伯格在多次坚持自己的保守想法后,终于被忍无可忍的拿破仑三世撤职。奥斯曼男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853年7月走马上任塞纳省长的。
伯格的经济困境同样摆在了奥斯曼男爵的面前。就在7月,巴黎市议会要审议已经由伯格准备好的预算方案。奥斯曼严厉批评了伯格的财政管理体系,毫不犹豫推翻了伯格的方案。5位市议员拒绝接受奥斯曼的激进财政政策而提出辞职。这对于新官上任的奥斯曼无异于当头一棒!但奥斯曼却没有一般人的沮丧反应,反而将其视为重新挑选战友的良机。此后,奥斯曼向拿破仑三世提出了增税的建议。这是解决建设资金的有效捷径。但拿破仑三世却坚决否定了这一提议。
对奥斯曼男爵来说,这简直就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但是,奥斯曼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找到了开创性的融资之道——金融工具创新与特许经营。
当时,世界博览会将于1855年在巴黎召开。为了向全世界展示全新的巴黎,尽管有许多城市改造项目不可能完成,但至少需要完成一个项目,让人们大致了解巴黎未来的样子。里沃利大街中选这个意义非凡的机会。当时,里沃利大街已经基本建成,但街道两旁却没有富丽堂皇的建筑。所有的开发商都没有兴趣来做此投资。到了1853年年底,奥斯曼手上还有15800平方米的土地尚未开发。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些土地位于卢浮宫对面的黄金区块!
按照法国的传统,银行都是家族企业。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法国“高特银行家圈子”的运作模式都是自有资金。但佩雷热兄弟却成立了一家股份制银行。奥斯曼大胆突破传统,向佩雷热兄弟求助,并施以“特许经营”的诱惑。
佩雷热兄弟动心了,他们同意购买里沃利大街两旁的土地,并承诺在世界博览会开幕时开发完成酒店等项目。后来,卢浮大酒店如期完工开业。这家酒店及其周边的物业成了佩雷热兄弟金融帝国中利润最高的项目。一本美国出版的《巴黎指南》这样称颂道:“卢浮大酒店环境宜人,楼内的娱乐设施多种多样,令人根本不想走出酒店。”
佩雷热兄弟赚得盘满钵满,而奥斯曼也赢得满堂喝彩。里沃利大街作为巴黎新形象的象征展示在全世界的游客面前。这是奥斯曼突破资金限制的一次辉煌胜利。在此之后,奥斯曼不断推陈出新,多方设法,强悍而有效地解决了改造巴黎的巨大资金缺口。
在奥斯曼担任塞纳省省长并承担巴黎改造重任的17年间(1853-1870),总共消耗了高达25亿法郎的天文数字般的巨额资金,而同一时期,法国全国的年度总预算也只是在21亿法郎到24亿法郎之间。
这是一个再怎么夸耀都不为过的金融奇迹,尽管很多筹资融资方式因为太过离经叛道而让奥斯曼遭致了极大的非议与质疑。如果奥斯曼在资金障碍前停步不前,缺乏突破限制的勇气和智慧,法国怎么可能拥有巴黎?世界怎么可能拥有巴黎?
但这仅仅是奥斯曼突破的第一类限制。
第二类限制:权力限制。
奥斯曼作为塞纳省长,主管首都巴黎的改造,但他的职位在整个帝国行政体系中却不足以让他拥有改造巴黎所必须的所有权力。按照规定,奥斯曼必须向内政大臣(类似于总理)汇报工作。但事实上,奥斯曼经常越过内政大臣,直接向拿破仑三世汇报。内政大臣对此极为不满,屡屡要求奥斯曼遵守规则。奥斯曼作为反击,竟然异想天开地向拿破仑三世提议,让他任命自己为巴黎部长!
这在整个世界历史上可能都是绝无仅有的。试问哪一个国家首都的行政长官会这样做呢?请问你听说过伦敦部部长、莫斯科部部长、北京部部长吗?
但是,在奥斯曼不受约束的词典上,任何新名词都有可能出现,只要它有助于他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奥斯曼甚至威胁国王说,如果他不许可,不管当时正全力进行的巴黎大改造的结果如何,他都会选择辞职!
奥斯曼的破釜沉舟打动了拿破仑三世。但是各位部长纷纷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担心设置巴黎部长一职后,自己的权威在首都就会荡然无存。
最后双方妥协的结果是,奥斯曼没有得到巴黎部长的头衔,但却提高了自己的权力,获准参加部长理事会。奥斯曼的目的其实还是达到了。因为此后,凡是讨论和巴黎有关的议题,奥斯曼都有权参加国家议会会议。任何人都不能背着他决定对巴黎改造不利的事项了。这对于奥斯曼铲除一切阻力,大力推进巴黎改造当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三,权威限制。
虽然奥斯曼雄心勃勃,但他显然不是建筑学上的权威。不过,任何权威都不能阻止奥斯曼的宏阔构想。
雅克-伊克利斯·希托夫是拿破仑三世钦定的著名建筑师,比奥斯曼年长16岁。但是,丝毫未接受过正规艺术教育的奥斯曼却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这位深得国王欣赏的建筑权威。
有一次,希托夫拿着通往布洛涅森林公园大道的设计方案找到奥斯曼。他所设计的这条大街宽40米,已经比当时建成的林荫大道还要宽了。而且,道路两旁设计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并种有两排遮荫树。这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设计方案了。但是奥斯曼却咆哮着否定了他:“你真的认为40米就可以让国王陛下满意了吗?国王是希望从布洛涅森林向巴黎修建这样一条大街吗?40米!不,先生,我们需要的是两倍,甚至是三倍的宽度!希望这次能够获得国王陛下的批准!”
奥斯曼就像对待一个小小绘图员一样的态度来对待著名的建筑师希托夫,他口口声声说要让国王陛下满意,其实根本上是想让他自己满意。虽然他的态度蛮横无理,但若非如此,恐怕也不能如愿以偿地突破权威人物的限制。站在今天的眼光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奥斯曼是对的,他当时惊世骇俗的想法更具前瞻性,更符合未来的发展愿景。
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回顾奥斯曼用17年光阴完成的伟大工程,让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对一切阻碍目标实现的限制性力量的极端蔑视和强力突破。我们也从中领悟到了,所谓领导力的本质就是对种种限制性信念的剧烈反动!
这个世界当然不可能事事均如人所愿。但是,任何一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领导者,决不能因此就轻易妥协、黯然放弃。要知道,一切的规则、惯例以及资源匮乏都不是铁板一块,只要领导者能够消除内心的自我设限,勇于突破,敢于创新,往往能够发现曲径通幽的解决之道。正所谓“行至山穷水尽处,坐看风起云涌时”!让我们都记住这句话,并在探索前行中与曾经开创伟大奇迹的奥斯曼男爵一路共勉!
陈禹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