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杰·华纳:“同”与“不同”

  与艾伦·杰·华纳的见面有些偶然,是在一次会议上不期而遇的。当时他穿着一身标准版的商务套装——黑色西装加白色衬衫,看上去丝毫没有美国人的“张扬”,反倒有几分英国人的“风度”。

  “2008年,我来到中国从事医疗建筑设计工作,这与在美国做设计充满各种‘同’与‘不同’,我喜欢这样的挑战,这将是我一生之中最难忘的经历。”

  一样的职业,不一样的认识

  建筑设计师这个群体给人的感觉是,比较个性,很有想法,而且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常常差别很大。对于医院建筑设计,艾伦·杰·华纳有着自己的认识。

  早期他主要进行商业建筑的设计,其成功的关键是客户体验,建筑必须拥抱和吸引客户,为客户创造难忘的体验经历。15年前,他开始接触医疗建筑设计,但是商业建筑设计的一些思想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他。他认为,在医院里,患者就如同客户。与很多建筑设计师一样,他也会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患者或访客;重视清晰的流线、易于理解的细节和便捷的就医流程;努力创建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与很多设计师不同的是,艾伦·杰·华纳非常重视保护患者的尊严和隐私,他在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患者的移动流线,尽可能做到保护隐私、降低其心理压力。

  除了特别重视保护患者隐私外,艾伦·杰·华纳还是“循证设计”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循证设计的研究告诉我们,医院建筑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因素值得深入思考,这些因素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病患的平均检查距离。因此,基于这些因素的设计,将会明显提高医院治愈患者的数量,而这也将带给医院更出色的财务表现。”艾伦·杰·华纳对记者说。

  基于对上述循证设计的理解,艾伦·杰·华纳和他的团队总结出了一些很重要的设计思路,例如,减少住院患者从住院部到医技中心的距离,创造一个从病床到医技的洁净且私密的检查流线;改善建筑外部景观,创造康复花园;在培训中心提供生活设施,提高医院职工的工作业绩表现;等等。

  当然,有些东西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各医院现状不尽相同,针对不同问题的思考让艾伦·杰·华纳觉得很有意思。这也正是工作多年之后,他仍然热爱设计工作的原因之一,“每次的设计工作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一样的追求,不一样的理念

  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作品应该是每位建筑设计师的追求。然而,人们可能对“优秀”的理解并不一致,判断标准也不一样,于是,对于如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特别是当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俗的建筑设计师聚在一起共同来完成一个设计方案时,不同理念的碰撞异常明显和激烈。艾伦·杰·华纳所在的设计团队便是如此。

  这个团队的设计师来自于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中美两国建筑标准的不同、医疗状况的不同造成了在设计中关注的理念不同。例如,患者隐私和患者感受在美国医疗建筑中是非常关注的问题,并且体现在设计的各个细节中,比如病房楼要区分访客和患者梯,然而在中国,对此实施起来还受不少条件的限制。

  这样的人员构成,使得在设计医院建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观点和理念上的不同与冲突,需要通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在设计中对一些理念进行取舍。

  “我通常会坚持自己的一些理念,因为目前中国医院不关注的一些理念很可能在多年以后是备受关注的,作为建筑设计师,我们应该有超前的意识,把我们认为应该坚持的流程在中国设计中推行。但另一方面,固有的习惯是很难被改变的,我又觉得坚持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有些时候抉择和取舍比较困难。至于改进,我认为遵循医学规律的循证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希望能够多和中国医院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沟通,真正做到结合中西方医疗流程,在中国推行最好的医院建筑。”

  艾伦·杰·华纳希望能通过他们团队的这种良性讨论,使得各种不同的理念、想法相互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集各自优势于一体的国际化标准”。同时,他“很享受和中国的建筑设计师一起讨论、学习的过程”。

  艾伦·杰·华纳对中国的传统中医兴趣颇深,在中国从事医疗建筑设计的6年时间里,他了解了一些中医知识,以及中国人喜欢拥抱自然的情怀,还有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崇尚自然采光和通风的理念,然而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对西方国家的设计理念更为熟悉,他认为如果能将西方以患者为先的理念与中国的很多理念结合在一起,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表达

  艾伦·杰·华纳认为,设计过程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挖掘每个项目的独特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设计中尊重和发掘文化差异,往往能使结构性很强的建筑物变得更具诗意和灵动性。因此在设计中,他们不仅研究古往今来有趣的建筑,还关注每个项目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特征。

  “让医院建筑带有当地文化特色”、“从当地文化中获取灵感”、“用当地文化元素符号塑造医院建筑”……诸如此类的说法并不鲜见,而且,中国很多建筑设计师也的确非常注重当地文化元素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这与艾伦·杰·华纳的观点似乎并无不同之处。然而,“文化”的概念包罗万象,某个地区的文化元素符号通常有很多,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从哪个方面的文化入手呢?

  在当地文化与医院建筑结合方面,中国的设计师仿佛已经陷入了一个固定的模式:一提到中医院,通常是五行、八卦、太极等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的元素,以及中国古代的名医、中草药、药具和古代建筑风格;对于综合医院,则一般是选取当地建筑的一些符号并适当加以变化后应用。

  由于是外国人,艾伦·杰·华纳对于中国文化与医院建筑的结合,并不存在思维定势,因此更容易独辟蹊径,用不一样的角度和方式对文化元素加以运用。例如,在设计银川国际医疗城时,他被项目所在的场地位置吸引了,场地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地貌过渡位置。一面是苍劲翠绿的河谷平原,一面是起波状的沙地,奇特的自然景观形成了沿黄河两岸的沙漠生态区。他们从这一特点出发,使医院建筑从沙漠一端生长,并开辟走向绿色的河岸景观。

  一样的未来,不一样的准备

  对于未来趋势的探讨,一直是各个行业的永恒话题,医院建筑设计行业也不例外。与很多人的看法一样,艾伦·杰·华纳也认为绿色、智能是医院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此外,他又加了一条——循证设计。

  医疗行业本身在过去30年的改变甚至超过了过去300年的变化,而这一步伐还在继续加快。艾伦·杰·华纳从中看到了3个重要的趋势:一是高品质专科医院的快速兴起;二是医院在越来越多地贴近社区,更多的门诊综合功能在提供更广泛的医疗服务(如康复、手术、孕产、医学影像等);三是社会人口结构改变而带来的医院发展方向,这主要包括对养老设施、健身、水疗中心和健康照料的研究。他认为这些都将是医院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未来究竟怎样,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所有人都将面对同样的一个未来。但是,在迎接未来的过程中,人们的起点和准备并不相同。

  无论绿色、智能还是循证设计,不管是养老设施、健身、水疗中心还是健康照料机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做了诸多的研究和尝试,并且积累了丰富经验。对美国各种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熟悉,或许能够使得艾伦·杰·华纳和他的团队能够快速地适应中国医院建筑未来发展的潮流,甚至引领潮流,前提是他们可以将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至于因为生搬硬套而“水土不服”。

  面对未来,艾伦·杰·华纳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始行动。一方面,正如在银川国际医学中心项目上所做的一样,他们已经在高品质专科中心的快速兴起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而这一努力将会持续下去。艾伦·杰·华纳认为,未来的中国医疗市场将更具多元化、专业化和精品化,任何一件事物在经过充分发展后都将走上这一过程,只是在中国医疗市场,这一过程刚刚开始。

  另一方面,美国已经在社区医疗模式上有了充分的发展经验可以借鉴,这对于艾伦·杰·华纳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一个优势,他们“将不遗余力地在中国这一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贡献自己的经验”。

  此外,艾伦·杰·华纳和他的团队已经在美国养老建筑中做了较多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多项目成果,他们也正在利用这个优势在中国开展一系列养老照护建筑设计的市场开拓。艾伦·杰·华纳认为近两年这一市场的发展非常切合中国的发展现状,也很契合中国正在出现的养老社会问题。他希望在拥有较多美国市场经验的同时,加强对中国养老问题的整合研究,并利用他们在医疗建筑设计领域的专业能力,找出中美模式最佳的结合点,在中国医养结合建筑领域开拓前行。

  编辑/王海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