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型医院中心消毒供应部平面布局

  摘要:为解决中小型医院高层住院综合楼中心消毒供应部门(CSSD)的平面布局问题,文章在两种高层住院综合楼平面范式的基础上,根据中心消毒供应部门的面积要求,提出两种规模的中心供应部的平面排布,从中反思标准层排布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中心消毒供应部(CSSD);高层住院综合楼;空间平面布局

  中心消毒供应部(Central Sterile Service Department),简称CSSD,是将医院各科室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集中回收消毒处理,对一次性用品回收毁形,并进行集中供应消毒处理后的各种无菌器材、辅料以及发放新的一次性用品的重要科室,是整个医院无菌器材的直接供应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内部交叉感染问题,是保证医院医疗和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被称为“医院的心脏”。

  我国中小型医院近30年来经历了较大发展,医院新建、扩建工程不断,中心消毒供应部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其工艺流程与设备要求已经有大量工程建设范例,为形成完备的系统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建筑方案设计中,中心消毒供应部的平面布局随着医院建筑的发展以及工艺设备的完善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需求。下面从中小型医院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医院扩张发展的现实要求,简要分析中心消毒供应部门平面布局的几种方式。

  一、我国中小型医院中心供应部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系统的消毒供应理论体系之后,中心消毒供应部门逐渐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功能面积由以前分散到各临床科室而变为集中式,形成了医院的单独功能性部门。起初的消毒供应部门作为一个集中的功能体系,在综合医院的规划中往往以单独的功能用房出现,即单独的一栋多层建筑或一栋建筑的底层或地下一层,这样也便于废物的处理运输以及与其他各科室的联系。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院建设也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小型医院新建或扩建的规划用地逐渐减少,局促的用地导致中小型医院渐渐向高层建筑发展,并将各科室都放入新建大楼中,即集门诊、急诊、住院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大楼。

  同时,这样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地给中心消毒供应部门提出新的要求。在中小型医院的综合大楼建筑设计中,低层往往用于门诊、急诊等服务功能。手术部和住院部一般放在4层以上。在中心消毒供应部门的服务对象中,手术室无疑是最重要的。因此,在竖向排布中,中心消毒供应部门往往放在手术室的上层或者下层。将这样一个集中的功能部门由以前的单独体块融入到综合大楼的整体之中。

  那么,在以前的单体建筑中,中心供应部的平面布局十分自由,只要严格按照其不可逆的工艺流程即可。但是在综合大楼中,住院部病房部分的平面布局大致决定了整个大楼的平面结构形式,因此对中心消毒供应部的限制也有所增加。

  二、高层住院综合楼中心供应部平面布局

  对于一般规模的综合医院(二级医院,床位数≤500张)来说,考虑到基本护理单元的完整性,一个标准层为一个护理单元,控制在同一个防火分区内。护理单元多采用规矩的柱网,尺寸为7200mm×7200mm,7500mm×7500mm,8400mm×8400mm等,建筑层高多为3500mm~3600mm。一般规模高层住院楼常用的平面布局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板式高层住院楼(中廊式条形护理单元)利用一条走廊作为主要交通联系各个功能空间。病房南向,服务性用房及护士站在北侧,走廊两端设置楼梯、电梯等交通空间。该平面布局比较普遍,对用地要求也不高,病房和医护用房都有较好的采光通风,交通便捷,便于管理。但是随着护理单元床位数的增加,有的医院由单面布置病房改为双面布置病房。

  塔式高层住院楼(围廊式方形护理单元)以护士站和交通核为中心,病房围绕四周布置,平面布置紧凑,满足用地紧张又对床位数要求较多的场地。护理路线便捷,效率较高。

  依据卫生部制定的相关规章,中心消毒供应部门应执行相应的工作流程以保障消毒质量,一般按照“密闭运送→初洗→消毒→酶洗→烘烤→包装→灭菌→密闭运送→下送”的步骤完成相应工作。因此,在中心消毒供应部门的平面布局设计中,应严格按照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布局,且采取单向流程布置的方式,不准逆行。工作区可以自成一区,与操作区域分开设计。

  根据对大量医院的实地调查统计及实际工作需要,一所现代化医院的中心供应室面积的设定值一般为:中心供应室建筑面积S=(0.8-1.0m2/床)×床位数+50m2。(700张床位以上取系数0.8;400~700张取0.9;400张床位以下取系数1.0),各个功能区所占面积比例见表1。

  按照以上公式计算,中小型医院(床数≤500),中心消毒供应部应配备的面积应在300m2~500m2之间。但是考虑到医院的扩张情况,按照20%扩张的预期发展规划,中小型医院中心消毒供应部门的面积应该在360m2~600m2之间。

  400m2与600m2的中心消毒供应部的差别,在于600m2的中心供应部包含了休息区,同时扩大了清洁区。

  从前面给出的板式高层住院综合楼的标准层平面可以看出,柱网的规则性决定了中心消毒供应部不能自由排布,因为在面积方面,不足以占据一个标准层平面;从疏散方面,也无法放在平面的尽头两端,只能将整个功能区块设置在两个疏散楼梯之间。当其进深长度超过一个柱网宽度时,必将打破条形走廊贯通整个平面的格局,呈现出曲折状态。也可在具体的平面布局中,尽量减少走廊错位的部分,即将流线两端的功能布局尽量横向展开,仅保留中间的功能部分。

  当中心消毒供应部门面积达600m2的规模时,可以将整体格局横向延伸,同时可将错位走廊的另一边作为办公人员生活区用房。这样,中心消毒供应部门在整层中占据中间“品”字形区域,可在该区域走廊尽端加设两扇门,作为与其他区域分隔的标志。

  而塔式高层与板式高层的排布则有所不同,由于不能在四周的任何一个条形柱网中完全排布中心消毒供应部整个功能体块,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占用转角的房间。考虑到清洗区与检查、打包区对空间进深要求较大(一个柱网),因此将二者作为整体空间尽量排布在塔式高层转角处,两端布置零散空间。借用塔式高层标准层中间走廊环通的优势,可以占用一部分的走廊空间,同时满足疏散要求。塔式高层由于标准层布局特点,往往不存在安全疏散距离问题。

  600m2的塔式住院综合楼中心消毒供应部的平面布局。是在400m2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工作人员生活区的功能用房,即可将其扩为一个单独的系统功能体块。整个中心消毒供应部呈“L”形,占用一层一半的功能用房,其他部分可设手术部层流设备用房等为手术室服务的功能空间。

  三、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得出,无论中心消毒供应部的平面布局如何设计,整个功能体块都是呈现不可逆的流线状态,这是由中心消毒供应部的消毒工艺流程决定的,运进的是使用后待消毒的器械物品,送出的是已消毒灭菌的洁净设备,通过电梯完成垂直方向的运输。这就对标准层电梯设置提出要求,可在中心消毒供应部流线的两端设置货物电梯(可兼作消防电梯),以避免人流、物流交叉,同时达到洁污分流。板式、塔式标准层平面均涉及洁污混流,板式高层标准层共用一部消防电梯,而塔式高层虽然有两部消防电梯,但是二者共用一个前室。

  以上提出了在板式、塔式高层住院综合楼的前提下,中小型医院400m2与600m2两种规模的中心消毒供应部门平面布局方式。当然,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还有很多,对各个细部区域也有不同需求,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变通。医院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布局,不可套用某种特别的布局模式,满足洁污分区原则与疏散要求即可。

  参考文献

  [1]冯伟.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中心供应室建筑设计[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22(1):65-66.

  [2]李长城.当代医院病房楼设计新趋势初探[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冯俊芳.浅析基层医院中心供应室发展方向[J].实用医技,2005,12(9):2366

  [4]李林.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筑设计研究—以西北地区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编辑刘鲁 文/张沂川 By Zhang Yichuan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