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秀外慧中

  山东省即墨市城区东部医疗卫生中心位于即墨市东部蓝色新区,距离即墨市区约7公里。用地北侧为城市干道鹤山路,交通便利,兼顾服务即墨市区与相邻地区的就医人群。

  该医疗卫生中心包括传染病医院、疾控中心和综合医院三部分。在一期工程中,已设计完成了传染病医院与疾控中心,以及综合医院的办公后勤部分功能。二期工程的主要设计任务是1500床三甲综合医院的主体医疗区。二期工程用地具有较大高差,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北高差大约3m,东西高差达到10m,东西两侧城市道路的高差更是达到15m。如何解决好地形高差,因地制宜,变不利为有利,是本工程在常规的1500床三甲综合性医院设计基础之上需要解决好的问题。

  因地制宜,合理分区

  工程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合理分区,科学设置主要医疗出入口及流线。

  医疗综合楼与病房楼通过连廊相连接,在鹤山路中段开设院区门诊主要出入口及人行出入口,符合鹤山路不能开设机动车出入口的城市规划要求。将出入口所在约53m的标高作为医疗区±0.00的标高,并将此标高医疗街由北向南贯通整个医疗区,直至病房楼南侧的探视出入口,形成就医探视人群的交通主轴。

  在院区西侧规划道路开设急诊出入口及车辆出入口,将此出入口所在的48.20m的标高作为医疗区-4.80m地下一层的标高,并在西侧地下一层设置急诊、急救、儿科等医疗功能,直接对外自然通风采光,并很好解决了急诊、急救、急诊病房、儿科等功能科室出入口流线单独设置的问题,利用西侧地下一层高差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直接进入到地下一层停车,减少了地下车库车道的布置。

  在院区东侧靠近探视出入口处设置外科病房楼出入口,并将此出入口处标高5.100作为医疗综合楼二层的标高。病房探视人流可由此出入口直接进入到外科病房楼,减少了其余医疗流线的交叉。

  医疗综合楼与病房楼四周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其中医疗综合楼北侧消防车道坡度为5%,可兼做无障碍坡道,分别连接-4.8标高、±0.00标高及5.100标高,将急诊儿科出入口、门诊主出入口和外科病房楼探视出入口连起来。医疗综合楼与病房楼之间消防车道坡度为8%,满足消防车行驶的要求,病房楼南侧消防车道坡度3%,兼顾无障碍室外坡道,并满足消防车停靠扑救的要求,三个标高之间设有室外台阶,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

  医患分流,洁污分流

  合理组织医护人员与患者流线、洁物与污物流线,达到各行其道、互不交叉的效果。

  医疗综合楼采用“一街两廊”的布局形式,以达到医患分流的效果。

  “一街”,是指医疗综合楼中部的医疗街。医疗街是贯穿医疗区的交通主轴,它串联起门诊、医技、病房各功能模块。医疗街上布置楼梯、无障碍电梯、扶梯等竖向交通,将患者以最快捷的方式输送到目的科室。

  “两廊”,即医疗综合楼两侧的医护走廊。医护走廊是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医护人员通过位于医疗综合楼两侧的医护出入口及楼梯进入到医护走廊,再进入到门诊、医技各科室。

  病房楼采用复廊的布局形式,双走廊将平面分为南侧病房及北侧医护用房两部分,中间通过护士站和治疗用房相连接,使得护理流线最短。病员电梯厅连接病员走廊,医护电梯厅连接医护走廊,两个通道互不交叉,很好解决了医患分流的问题。污物电梯与病员电梯分别位于走廊的两端,以保证污物分流。南侧病房和北侧医护用房均有良好的日照与通风、采光。

  简约现代,秀外慧中

  工程的立面设计,力求活泼简约、现代优雅,体现医疗建筑特色,并与蓝色新区整体规划风格相协调。

  将节能措施与造型设计一体化考虑,共享空间强化通风效果,屋顶设置覆土及绿化,不仅表现了临海建筑的轻盈,而且诠释了节能设计在医院建筑中的应用。

  立面设计采用柔和的水平线条,体现滨海建筑的特点;外墙采用浅色花岗岩石材,加上蓝色玻璃的映衬,迎合了滨海医疗建筑的主题,唤起人们对海的遐想,并在亲切宁静的环境中,激发对生命的热爱;院区立体空间绿色生态的布局理念,体现了绿色医院的发展方向。

  整体建筑在景观绿化的映衬下,像一艘扬起希望之帆的生命之舟,表达了即墨市城区东部医疗中心救治生病、创造生命的永恒主题。

  编辑吕志新 文/颜世瑞By Yan Shirui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