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从代理国外品种到自主研发,再走向国际市场,从一个地方民营种企到初具国际范,其发展路径或许能给众多种企带来启发。
提起西葫芦,业界人士首先想到的是山东华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华盛”)。该公司西葫芦品种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东、东南亚某些地区占据高达70%的市场份额。2014年,西葫芦、萝卜、青梗菜等品种进入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市场,这在国内并不多见。
华盛从代理国外品种到自主研发,再走向国际市场,从一个地方民营种企到初具国际范,其发展路径或许能给众多种企带来启发。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主打西葫芦品种
90年代,国外蔬菜种子企业逐步布局国内市场,山东寿光是种企争夺的重点市场。随着我国种子市场的放开,先正达、圣尼斯、瑞克斯旺等国外种子公司纷纷登陆并很快占领了寿光市场,“洋种子”从寿光快速蔓延至全国,逐渐形成垄断局面。
1994年,山东华盛引进推广青椒品种“珍青108”取得了较大成功,赚取了第一桶金。“冬玉西葫芦”的引进推广则创造了一段佳话,使其名气大增。该品种经过三年推广,在高端市场“一枝独秀”,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
1997至2005年,先后与华盛合作的国外公司有韩国世农、圣尼斯、先正达、利马格兰等,其事业也在合作中逐渐壮大。
“早在1998年,我们就意识到,仅靠代理国外品种是难以走远的。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品种的选育,并致力于打造高端蔬菜品牌。”华盛董事长李兴盛说,1999年,他从个体户转型成立公司,并将公司定位为种子行业全产业链服务商。
“主打西葫芦品种”成为公司寻求突破发展的方向。为什么会选择西葫芦?华盛总经理李兴昌告诉记者,当时的西葫芦市场相对较小,国外种子公司并不重视品种研发,但西葫芦种植比较容易,山东临淄、青州、聊城等地都在不断增加种植,国内有兴起的趋势,市场会很大。
1998年,华盛建立示范农场,在做好推广试验之际,也利用国外品种资源开始对品种进行改进和创新,选育自有品种。经过七年努力,2005年,“冬绿西葫芦”成功选育。经过三年推广,该品种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
抓住参会机会 进军国外市场
国内种企要把种子卖到国外去,如何寻找客户是一件头疼事。而华盛抓住的机会是参加亚太种子交易会(APSA)。
李兴昌介绍,2008年,公司主动报名参加在泰国举行的亚太种子交易会。但市场在哪里,跟谁交谈等都找不到方向,加上语言不通,他们只好拿公司画册、海报向参会人员派发。“这次会上,公司在业务开拓上没有任何收获,但却开阔了眼界。”
2009年,华盛瞄准东南亚、中东等目标市场,招聘外贸人员。在亚太会上搜集名片,与巴基斯坦、印度、泰国等一些潜在客户建立联系,并赠送种子进行试种。在连续参加亚太会的第三个年头,公司终于有了第一笔生意。巴基斯坦一公司订购200斤西葫芦种子。此后,西葫芦品种开始打开国外市场。
目前,西葫芦品种在中东、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中,巴基斯坦年销量6吨左右,占据60%-70%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公司其它品种也有了突破性进展。”李兴昌介绍,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企业今年开始采购公司西葫芦、辣椒、青梗菜、萝卜等品种。国内蔬菜品种进入欧美市场,这在国内并不多见。
一个企业的成功,产品是关键,诚信是基础。从2008年到2014年,华盛每年都会参加亚太种子交易会,这让国外公司认为该企业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和较高诚信度,赢得了国外种业人士的认可。
政府支持 推动企业发展
为做强做大中国种业,国家对种业的扶持政策是空前的。未来5-10年,是中国种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小企业如果能够得到政府的扶持,企业的发展将步入快车道。
但要想得到政府的扶持,更多的还是企业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让政府从企业身上能够看到种企发展的希望。山东华盛从1998年开始品种选育,到现在拥有200多个自主品种,致力于打造国际高端蔬菜品牌,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是政府对种企的期盼。
从2008年到2013年,“山东省华盛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蔬菜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省蔬菜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综合院士工作站”陆续建立,尤其是2013年公司组建了青州市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4年,董事长李兴盛入选“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支撑计划专家”,成为唯一入选的民营代表。这些平台的建设,既是国家对企业的扶持,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谈到种企将来的发展,品种依然是核心竞争力。山东华盛已经建立了稳步发展的品种梯队。第一梯队以西葫芦品种为主,第二梯队是以萝卜、白菜等品种为主,第三梯队是辣椒等品种为主。“在保持第一梯队的领先地位前提下,逐步做强第二、三梯队。”李兴盛说。
当然,我们认为,山东华盛也面临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只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近两年,在政府主导和支持下,山东华盛在基础建设、试验室建设、高科技人才引进和储备等投入了大量资金,一旦缺少政府支持,可能会造成资金的短缺。
而在另一方面,生物技术育种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常规育种仍是公司的主要育种手段,生物技术育种2012年才开始起步,尽管在基础建设和人才储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要追赶国外水平仍需很长的路要走。
《农财宝典》记者 刘海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