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杂交水稻种业发展趋势:兼并重组走出国门

  我国市场杂交稻种供给结构性过剩目前已趋于常态化,短期内难以改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新《种子法》出台对行业发展有很大预期,尤其是利好龙头种企;2014年上市种企动作频频,行业进入并购时代。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杂交水稻种业何去何从?兼并重组成为种企发展必经之路,未来5-10年将是我国杂交稻技术出口的最佳战略机遇期。

  中国种业市场集中度远低于世界水平

  从全球范围来看,种子行业具有科技、消费的属性。但在中国,长期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使得种子行业的属性被扭曲为加工型、贸易型。这也是我国种业集中度不高的主要原因。近期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种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从2011年至今,种业研发、生产的集中度明显提升,种业企业总量由3年前的87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5200多家,减幅达40%。为了增强中国种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前50家企业的集中度达到60%以上。从我国种业市场占有率的CR5,CR10,CR50水平来看,还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喻示着我国水稻种企具有很大成长空间。

  从我国种业市场销售额的CR50,CR10水平来看,我国种企市场规模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前10强种子公司销售额占全国市场规模的10%,占全球市场仅为1%,而世界前10强种子公司销售额占全球市场规模高达67%,世界前3强种子公司销售额占全球市场规模高达47%,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国种子公司集中度很低,与国外规模企业相比,我国种企竞争力明显不足。

  我国杂交水稻市场规模2015年愈200亿

  从我国水稻种业市场销售额的CR5,CR10,CR50水平来看,我国常规水稻集中度水平明显高于杂交水稻,可是从发展速度来看,杂交稻普及率明显提高,现阶段国内杂交水稻普及率仍未达上限,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数据预测,2015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2.65亿亩,同比增长20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54%,提高到2015年的58.62%,我们认为,这一比例未来有望持续提升,主要基于:1、育种技术的发展促使杂交水稻米质不断提升,例如两系法杂交稻米质相较于三系法杂交稻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使常规稻质优的优势不断削弱,杂交稻份额不断提高;2、杂交粳稻的普及率未来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国目前粳稻种植面积约为700万公顷,约占稻谷种植面积的27%,但粳稻的种植仍以常规品种为主,杂交粳稻所占比例仅为3%,参照杂交籼稻72%的普及率,杂交粳稻的普及率未来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杂交水稻总的市场规模在2004年仅为50亿元,预计2015年可愈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6%,显示了该领域快速发展水平,具有朝阳行业的经济属性。随着水稻种企并购频繁,以及我国杂交水稻国际化程度的加快,未来5-10年是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良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20年我国水稻种业市场规模可达350亿元的水平。

  兼并重组带来利好影响

  对于水稻种业现状和特点来讲,兼并重组是水稻种企发展在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主要源于:1、中国水稻品种既有粳稻和籼稻之分,亦有早中晚稻之别,形成了多层次的丰富差异特性,因而并不存在单个品种打天下的可能,且水稻品种的互补性较强,通过外延式发展实现差异性的品种互补,利于企业长远发展,此为最根本原因;2、品种研发壁垒高,培育周期长,兼并重组方式是有资金实力的龙头企业迅速获取优良品种权的最有效途径;3、强强结合,整合研发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大规模优质水稻种企将是这场兼并重组大戏的主角与主导者。主要基于:(1)资金优势是驱动兼并重组最为核心的因素,大型种企融资能力强,资金实力雄厚;(2)强大的股东背景有助于加快种企对合适标的选择与收购过程,提高兼并重组的效率;(3)对于平台型种企,逆周期兼并重组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良的资产,边际效用较强。

  海外稻种市场具更广阔空间

  中国杂交稻种在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方面的优势显著,其在更广阔的国际种业市场将大有可为。一方面,海外稻种市场具更广阔空间。全球水稻种植面积接近22.5亿亩(中国仅占比20.3%),且商品化率不高。另一方面,中国杂交水稻具备全球优势。中国杂交稻技术目前领先世界至少五年,加之相关出口政策逐步放松(不排除国家后期允许二系亲本海外育种的可能),未来5~10年将是中国杂交稻技术走出去的最佳战略机遇期。而作为水稻种业走出去的龙头企业有望最先受益海外广阔市场空间。

  海外稻种市场具更广阔空间。全球水稻种植为中国种企国际扩张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容量。目前全球水稻种植面积接近22.5亿亩,其中90%分布在亚洲国家,其中东南亚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全球占比接近70%,商品化率仅为15%,成为中国稻种企业国际布局首选之地。有权威机构预测,未来十至十五年,全球杂交稻种植面积将达一亿公顷以上,每年约需杂交稻种子150~200万吨,约有120~160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中国杂交稻种具备全球优势。中国杂交稻在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方面优势显著,有望在全球市场大范围推广开来。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中国水稻单产水平达到440公斤/亩,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截至2014年,世界上已经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根据农产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数据,预计2014年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为8.4万吨,1999-2014年年均复合增速达到23%。目前中国杂交稻在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巴基斯坦、美国等国家推广面积超过7800万亩。我们认为,中国杂交稻技术目前领先世界至少五年,加之相关出口政策逐步放松(不排除国家后期允许二系亲本海外育种的可能),由此我们判断,未来5-10年将是中国杂交稻技术出口的最佳战略机遇期。

  文/北京华通纵横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分析师 杨益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