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医院建筑

  日本建筑学家丹下宪孝曾经说过:“如果有人带些照片来找你,然后说做这样的设计,要是你真的这样做了,就几乎注定要失败了。”因为任何时候,建筑师都不应是实现甲方个人理想的执行者,尤其是涉及到大众健康的医院建筑。

  当我们身处城市历经国际潮流与地域传统的碰撞与博弈之时,不禁反思医院建筑的发展出路,在带来先进的理念与技术的同时,是否也造成了某些资源的浪费以及地域特性表达的缺失?

  业内经常有专家指出,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很多决策者倾心于西方发达国家“国际范”的标志性建筑,从而将医院建筑向“城市名片”与“面子”工程靠拢,出现赶时髦的现象,甚至很多建筑犹如“外来物”,长着一张“潮脸”。

  然而,众所周知,时尚是短命的,迅速而喧吵的吸引力旋即将被审美疲劳所取代,但建筑留存的时间却更长久。

  于是很多秉承本土文化的建造者们在觉醒,他们充分考虑医院建筑所处的历史文脉、文化习俗、气候环境、区域经济以及本土材料的应用,使很多医院建筑,不再是突兀的外来入侵者,承载了地域特色血脉;不再是昂贵的工程吸金器,而变成惠民的公益建筑;不再抹杀关于医院建筑历史的记忆,变成地域传统的优良继承者。

  新年,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我们的医院建筑而奋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