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而建的花园医院——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青华医院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云南,花园医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10 12:26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青华医院占地面积250亩,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设置病床1200张,是滇西地区一所集微创治疗中心、肿瘤治疗中心、眼科治疗中心、创伤与急救诊疗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医学康复治疗中心和老年病治疗中心的三级综合性医院。青华医院的建成不仅提高了临沧市的整体医疗水平,医疗辐射人口达300余万人,而且可使临沧市的医、教、研、保等方面的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7月,青华医院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评审,并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医院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及场地绿化施工,预计2015年初正式营业。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布局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青华医院建设用地位于临沧市临翔区青华新区,北面为青华公路,东面为滨河路。用地紧邻南汀河,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计中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环境资源,营造出绿色生态花园景观的大型综合医院。
*5栋建筑组成建筑群
医院主体功能区由5栋建筑构成,结合三段式就诊模式,由东向西依次排列。门诊楼和120急救中心位于东部入口广场,且平行于滨河路,建筑宽约200m,予人以大气形象;紧邻门诊楼西面为医疗街和医技楼,医疗街三层通高,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医疗空间;医技楼西侧为外科住院楼和内科住院楼,两栋住院楼南北向布置,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采光;住院楼西侧为后勤综合楼,其中后勤综合楼位于北部,靠近后勤生活区,方便后勤人群。各建筑之间通过医疗街及连廊连接,形成统一而完整的建筑群。
*4个出入口规划分区
为方便患者前来就诊,设置了4个出入口。医院主入口在滨河路一侧,基于大型医院人流压力,将建筑后退道路的距离加大,形成了医院视野开阔的前广场;北侧设有急诊入口,靠近120急救中心;南侧设有次入口,也是主要车行入口,有利于医院的人车分流;西北处设有污物出口。
东部为入口广场区,中部为主体医疗区,西部为预留发展区,各功能区布局合理,且相对规正独立,主体功能区联系便捷,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根据布局设计医院流线
根据医院的功能布局,设计适合医院的流线,实行医患分流,人物分流,洁污分流,人车分流。各种流线清晰,互不干扰,顺畅快捷,方便人流流动和疏散。
在医疗通道设置单独的医生走廊与患者区分,且医生生活休息区与患者治疗区相隔,保证医生的休息以及患者的静养,同时两者之间又产生联系,实现医患分流。坚持重点科室“人走门,物走窗”,“人行人梯,物走货梯”等设计原则,并设置物流传输系统,提高医院内人和物的分流效率;规划设计更是基于严格的医院卫生标准,设置单独的污物出口、洁净用房及过渡空间通过优化医疗洁污流程设计,以达到洁污分流的目的;医院外部流线实行人与车分流,主要在体现出入口的分设上,人流走人行广场,车流走车行入口,车辆随就近地下车库入口进入停车场。
更亲人、更生态的内部空间
随着现代医疗服务意识的进步,以往医院冰冷严肃的面孔已不再适宜,现代医院空间造型需要向更舒适,更亲人,更生态的方向迈进。
针对这一点,在规划设计中不断强调人性化医疗空间的营造。造型设计采用现代建筑风格,结合医院简洁、流畅的原则,注重空间的阳光感、体量感及组团院落式空间,努力创造富有现代气息的医院形象,从而为城市空间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
结合当地气候的景观绿化
在医院主入口广场设计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景观绿化轴,一直延伸至用地西侧,景观绿化带的设计不但提高了医院的景观环境,还对医院复杂的人流进行有效的梳理,让医患人员能够轻松自如并舒适的行走。
通过景观绿化轴结合建筑形态延伸出若干绿化庭院和景观节点,各庭院和节点相互呼应,形成医院完整的景观绿化网,为医患人员提供一个优美的医疗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
青华医院借助云南地区天然温湿气候以及大量本土绿色生态植物,将医院变成一座得天独厚的花园医院,不仅保持当地生物的多样性,也使整体绿地率达到40%左右,而大面积的绿地对水土涵养能起到很好的调蓄作用,有利于自然水系的可持续性。这一片极其重要的“绿色”极大地降低了医院园区的空气温度,改善了空气质量,使室外的人体舒适性和空间视觉舒适性得到了较高提升,既有利于充分保持与运用临沧市温和的天然气候,也有利于营造适合就诊患者康复和医护人员工作的自然环境。
基于环保节能的功能设计
设计贯彻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做到绿色、环保、节能,与自然和谐共生。
*利用设计手法,保证自然采光
医院对日照有较高的要求,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的作用,对人、对物均是有益无弊。在青华医院的设计中,尤其是两栋住院楼的朝向都能使患者拥有良好的采光,在内部布局中患者的房间也临窗设置,可保持良好的通风。而门急诊楼与医技楼通过设置多个大面积的自然采光中庭,保证即使大进深的情况下依然可使内部空间拥有自然光环境,满足医患的使用要求。
高性能玻璃幕墙的使用不仅可帮助改善建筑自身及周边的自然采光,还可隔热过滤多余的热量,减少当地湿热环境带来的不适感,保证充足光照。
内科住院楼、外科住院楼主要为南北朝向,有利于减少西晒过热的情况。另外,医院还采用了外部自然光照度探测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降低因人工照明而产生的电力需求与能耗。
*增设窗口和天井,加强自然通风
同样,青华医院的通风设计也与室外温湿度息息相关,医院所处地区全年较为适宜。从建筑结构设计上,增设窗口形成风流通道,并且保证窗口的面积比,有利于通过开窗进行自然通风,减少医院内空气的病菌,降低传染率。同时大量天井的运用为室内带来新鲜空气,有助于室内的散热,对于常年温度较高的云南地区必不可少,更加实现了节能的目的。
注重医院精细化运营的智能化系统
青华医院的信息智能化系统着眼于现代化规模化医院的精细化运营管理,突出完善性和合理性,包含的子系统有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线网络覆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MS)、信息发布系统、字母钟系统、智能卡系统、排队叫号系统、护理呼叫系统、可视对讲家属探视系统、手术示教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智能建筑运维综合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管控系统(EMS)、智能照明系统、统一视频管理系统等。在信息化系统中,BMS可以实现对建筑设备的智能监控,及时发现系统运营过程出现的故障;EMS系统达到分科室分项用能用水计量,可实现能源资源系统消耗的实施监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后期用电用水的定额管理,通过智能系统实现持续改善的绿色运营机制。
补白
青华医院外观上较为规正,虽未采用时尚的设计风格,但却不失为一所现代化医院,其结构设计很好地结合了当地气候的需要,真正做到了绿色建筑,以人为本,为患者提供最适宜、最具高效使用功能的医院。可以说,该医院在可持续性上进行了全新尝试,为各气候地区的医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文|刘鲁 金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