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初探

  医疗设备是医院临床诊断、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医院后勤设备的安全运行更是关乎医院的正常运行,因此科学管理医疗设备,是医院追求效率,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

  医疗设备安全运行一般包括两方面需求:一是设备本身无事故,安全运转;二是安全供应,特别是医用水、电、蒸汽、氧气等。因此,可从维护和操作两个方面对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管理。

  维护设备的安全运转

  医疗设备需注重平时检查、提前维护,避免隐患,减少“抢修”现象的发生。由于医疗设备相对特殊,维修费用高,某些情况下甚至等同于购买新设备,因此上海六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从2001年开始至今一直实施设备规范管理,使“抢修”的情况几乎降至零,在未增加维修人员的前提下,保养设备工作也十分到位。

  *详细登记、分级造册

  对设备进行普查登记,尤其大型设备,包括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和各项主要技术指标,以及辅机配置、耗材规格等需一一记录;小型设备至少能够在登记册上反映出种类及其规格、型号。

  之后要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分级别造册,设备分类定级不仅有利于“全面兼顾”,也有利于“抓大放小”。上海六院将设备分成“机械”、“电气”、“管道”三个类别,在每个类别中又分“A”、“B”、“C”三级。其中“A”级是关键设备,故障时易造成重大事故或人员伤亡,在维修保养方面要做到定期检查、定期保养、定期大修,操作方面要做到定时巡视、定时记录。“B”级设备是重要设备,故障时会导致部分临床部门的不便,相对“A”类设备保养周期可以略微长一些。“C”级为其他设备,故障时只会给少部分人员或工作造成不便,以定期保养为主。

  *制订全面的维护保养计划

  针对不同级别的设备需制订不同等级的维修保养计划。一般,“A”级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最为详尽、细致,保养周期、维修周期十分明确;其次“B”级设备,因数量大,不可测因素多,满足基本要求即可;“C”级设备进行简单的日常维护保养。

  *定期维护与巡查、抽检相结合

  定期维护仅属于一种预防措施,远远不能满足维护需求,因此要求维修人员对关键设备和重要设备进行巡查、抽检,目的是找出事故发生源头。在巡查抽检中经常出现问题的设备应缩短其定期维护的周期;反之,在巡查抽检中从不出现问题的设备可适当延长其维护的周期。

  注重培养操作人员

  设备的安全运行,关键在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及应急能力。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越低,设备的运行效率就越低,设备安全性也越差;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越差,事故扩大化的可能越大,损失也越大。

  *制订规范的操作方法

  《安全生产法》等安全方面专业的法律、法规、条例中有很多规定的制度和操作方法,这些法律、法规和条例的制定,本身就是由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累积而成。它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必须严格遵循。

  有些岗位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规定操作方法,但是可通过自身或他人经验形成一些可行的操作方法,既能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又可保证设备运行的经济性。在医院中,水泵、制冷、电话总机、消防安全等岗位的设施设备操作都可以遵行这些操作方法。

  应急预案的作用是在遇到意外情况时,使指挥人员、操作人员很快能够按照预先制订的方案来解决问题。上海六院采用应急预案的形式在于总结平时解决问题的经验,突发事件发生时,可有效控制事故的范围和规模。

  *合理设置人员结构

  后勤员工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现代化设施的应用能力,所以应重视后勤人员结构与人员素质。最理想的人员结构应该成“金字塔”型,即少量经验丰富的专家级人员,适量的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准的中层管理、技术人员,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基础管理、技术工作人员。

  在目前人员结构并不能完全满足未来需求时,应鼓励专业人员的流动,在卫生系统范围内,或与外系统之间。这样不但可以取得最新的管理、技术经验,防止知识老化现象,而且不必为有限的岗位设置所困扰。

  *培训操作人员

  为了使操作人员规范操作,且能够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意外情况,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有重点、有效果的培训。

  设备安全运行总结

  *影响运行的领导责任

  领导责任在设备安全运行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领导对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与设备运行事故发生率成非线性反比。

  *发挥专家作用

  由于目前后勤设备管理中涉及的技术分支越来越多,边缘性也越来越强,需要掌握许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因此发挥专家的作用就变得相当重要。

  *设备引进安全第一

  确定优先投资项目可以把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创造最佳的投资效益,并尽快回收资金投入到其他项目中去,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后勤设施现代化。

  在后勤设备引进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设备的安全性,注重设备的安全保护能力,对于项目的选择必须经过专家小组的严格论证。累计一定数量的备选方案后,可采用集中论证的方式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备选方案,最终由决策者决定优先投资的方向。

  文|于海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