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妇女儿童医院项目创新设计要点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攀枝花,妇女儿童医院,创新,设计,建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10 12:09
拟建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妇女儿童医院项目,位于攀枝花市东南部机场路一二号隧道出口处,紧邻机场路。根据攀枝花市城市用地总体规划,项目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配套有商业、绿地和公交总站等市政设施。项目总用地面积55312.3m2,总建筑面积79000m2,一期65800m2,二期13200m2,地上12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53.3m,框剪结构形式,规划床位500张。
该项目用地属于复杂的山地地形,周边规划道路的走向均有一定的坡度,并与场地之间有明显高差。通过对场地进行多个不同方位的剖切分析发现,场地内部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高差近100m,与周边道路平均高差约30m,因此对设计的挑战较大,其创新设计要点如下:
通过地形整合满足医疗功能布局要求
综观总体地块,西侧用地为狭长的三角形,进深小、不利于组织医疗建筑的复合功能,相邻的机场路车流大、噪音高,也不利于医疗单元的环境控制;东侧用地进深较大,有充足的空间留出医院前区广场和门诊、急诊、住院、医技、后勤等功能部分,面积也大于西侧用地,且临近住宅社区,在交通、噪音、服务半径等方面均优于西侧用地。因此东侧用地是一期工程的理想选择。
*经济合理的用地整合
对场地进行了多个不同方位的剖切分析,对多个标高的挖、填土方量进行计算,经对比分析,确定最为合理的方式。其间构思出两个方案——
方案一:以炳四西路中段标高1256来平整场地,挖方量为1163200m3,填方量为426160m3,挖方量>填方量,土方改造工程量巨大。
方案二:以机场路中段标高1272来平整场地,挖方量552186m3,填方量142987m3,挖方量+填方量。
由此得出方案二较为经济、合理。
*安全顺畅的无障碍设计
设计中构思了3个方案,分别是利用城市道路连接、过街天桥连接、跨街大平台连接。通过对比分析后确定采用跨街大平台连接,将两块分离的建设用地紧密联系起来,平滑连接两功能区,形成功能完整、高效连接的医疗建筑群,实现全院区顺畅的无障碍通行。
*多层分流的入口设置
利用地形高差,在不同标高层设置不同流线入口,实现多元分流。
*结合地形的错落式景观设计
对地形高差界面做了细致的处理,设计了立体化、多样性的景观体系,退台式特色康复景观绿地结合风雨步行道,为患者打造一个具有参与性和趣味性的休养场所。
重视院感控制和环境安全
*感染人群、非感染人群活动界面分区清晰
建筑平面设计从医疗流程的便捷、高效需求出发,诊疗单元围绕医院主通道布置,各诊疗单元内分设候诊区,并考虑患者隐私设置二次候诊、卫生间。首层入口设置上将感染人群和非感染人群入口界面分离,门诊、急诊、住院在不同方向设置入口,儿科、儿保、发热腹泻门诊均有独立的门厅和出入口,避免交叉感染。
*便捷高效的医疗布局
门诊诊室围绕医技功能布置,住院部设置在主要的医技功能用房上方,与其有直接的竖向交通联系,形成以医技为核心的诊疗体系。
急诊部设置独立的绿色抢救电梯直通手术室,手术室与ICU平层对接,形成快捷的抢救体系。
从医疗流程的便捷联系角度出发,将产房设置在五层,靠近四层手术部,其上方的六层为新生儿科,七层、八层为产科,九层、十层为儿科,十一、十二层为妇科。
细节设计体现人性化
*单元式的诊疗模块
诊疗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医疗主街将各个单元串联起来,各诊疗单元之间,既独立又通联,十分便捷。
*人文关怀的细节设计
考虑到医院的使用人群大多为妇女儿童,因此在很多细节上突出了人性化。如在门急诊各层设置哺乳室,在医疗街上布置绿化环绕休息区,还在门诊大厅附近设置ATM、超市等,为医患提供便利。
此外,建筑外立面上连续的柔和曲线形绿化挑檐,遮阳且营造出生机勃勃的生命气息。温暖的色彩和温和的形体表达了母亲对孩子、医生对患者的照顾与关心。
文|张远平 李海默 朱志刚
